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把尿”的科學解釋

寶寶“把尿”的科學解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寶寶“把尿”的科學解釋,今日小編來說說吧。寶媽還在爲給寶寶把尿糾結不已嗎?談到“把尿”,真是媽媽們的一部血淚史,每天都爲這件事跟老人爭論不休?

有不少媽媽問:到底能不能給寶寶把尿?把屎把尿真的如網上所說,對寶寶傷害那麼大嗎?什麼時候才能訓練寶寶坐便盆?規律排便呢?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把尿那些事,看看兒科醫生怎麼說。

不當的把尿,可能會對寶寶產生這些危害

網上有些文章稱把屎把尿會對寶寶造成脫肛、便祕、肛裂、痔瘡、脊椎發育不好等危害。真的是這樣嗎?小編想提醒各位家長,目前並沒有強有力的證據證明它們之間存在相關性,所以,不要太過相信網上一些危言聳聽的話。不過,爲寶寶把屎把尿還是會存在一些潛在危害的。

1、導致排便功能障礙

寶寶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能夠完全發育成熟,所以,在此之前,他們並沒有能力完全控制排尿排便。

但是,在我國許多家庭中,爲寶寶把屎把尿可能從一出生就開始了,可以稱爲過早的如廁訓練,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爲家長找到寶寶比較容易排便的時間,方便了家長。

把尿是一個刺激排便的信號動作,久而久之寶寶習慣之後,不論膀胱內有多少尿液,都會刺激寶寶排尿,導致寶寶膀胱沒辦法感知到充盈,從而也就沒機會學會協調括約肌和逼尿肌的功能,最終造成寶寶不會自主性排尿,結果出現習慣性憋尿,甚至尿牀。

寶寶“把尿”的科學解釋

2、如廁心理壓力大

過早地如廁訓練其實是讓寶寶去做一件超出能力範圍的事,這樣會給寶寶帶來過大的心理壓力。尤其是一些如果寶寶不排便,會對寶寶產生不耐煩、呵斥等負面情緒的家長,會讓寶寶對排便產生排斥心理及恐懼感,從而不自主地去憋屎,誘發便祕。

3、開襠褲安全隱患大

爲了方便把尿,許多家長給寶寶穿開襠褲,將寶寶的生殖器裸露在外面,帶來比較大的安全隱患。

如不利於訓練排便、易感染易感染細菌、易使外生殖器受傷、蚊蟲易叮咬、寶寶易着涼、寶寶愛上“手淫”等。

4、不尊重寶寶

有些家長不在意,在公共場合暴露寶寶的性器官把尿,儘管寶寶抗拒,家長還是要把到尿爲止。

最終導致寶寶自我保護、性教育意識減弱。

所以:

小編建議,儘量還是遵循寶寶的自身發育特徵,順勢而爲,切勿操之過急,強行讓寶寶完成任務。

訓練排便之前,如何解決寶寶如廁問題?

當然是用尿布或者紙尿褲。

最好的辦法就是白天尿布,晚上或出門時紙尿褲。

那至於何時開始如廁訓練更合適,家長更需要尊重寶寶的意願,他們可能會發出一些做好排便訓練的信號:

● 對馬桶或穿內褲感興趣;

● 尿溼後自覺不舒服;

● 學會脫褲子或提褲子;

● 能聽懂指令乖乖照做;

● 用語言、面部表情或其他姿勢來表達想如廁等。

真正有效的排便訓練

準備階段

先把便盆放在廁所,並告訴寶寶它的作用,如果寶寶只是把便盆當成玩具也無妨,只要寶寶熟悉便盆的樣子即可。在大人上廁所時,可以給寶寶示範正確的如廁步驟,同時鼓勵寶寶也學着大人的模樣在小便盆上坐一會兒,經過這樣一番預熱,就可以正式訓練了。

開始訓練

注意給寶寶換上易脫的內褲和褲子,每天固定幾個時間段讓寶寶坐在便盆上,比如早起睡醒後、吃飯後、外出曬太陽之前、臨睡前等,慢慢引導寶寶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

看到寶寶有想便便的意思時,可以直接跟寶寶說:“走,咱們去拉粑粑”。如果寶寶一時沒有便便,可以過一會再試一下,而不要讓寶寶長時間坐在便盆上。

※注意:

● 讓寶寶坐上便盆之前,要確保便盆不是太涼。

● 寶寶坐在便盆上時,不要給他/她餵飯或者玩玩具。

● 每次寶寶便便完,應立即把他/她的小屁股擦洗乾淨,還要給寶寶把小手洗淨,讓他/她從小養成便後洗手的好習慣。

● 寶寶的便盆要及時清洗,不要放在黑暗的角落,以免寶寶害怕而拒絕坐盆。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