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備孕 > 懷孕準備 > 男人:誰動了你的精子?

男人:誰動了你的精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男歡女愛,繁衍後代,是人類生活中一件大事。中國傳統觀念對“四世同堂”的家庭特別敬重,一則它顯示治家有方,和睦共處,另一方面說明家族人脈興旺,後繼有人。封建社會更有“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的禮教,家庭出現不孕不育,人們總把目光投向女方,女人不孕遭婆母白眼,擔心失去丈夫恩愛;有極端的,因此被一封休書送回孃家。

男人:誰動了你的精子?

隨着科學進步,人們發現,生育大事上,負責“播種”的堂堂大男人也有失責問題,由於精子的質量、數量不合格,夫妻二人出得一頭汗卻“白忙乎”,女方始終無法受孕,讓其背上不孕禍手的黑鍋實在是不明事理。

“男子性生育能力走向”近年在歐美科學家中已引起高度重視,廣爲研討,某些人甚至提出:“人類是否會面臨滅種危機?男人的精子出了什麼問題?”。擔心人類成爲“瀕危物種”,未免駭人聽聞,但從歐洲和北美醫學專家近50年來對精子演變的分析結果看,前途確不容樂觀。法國公衆健康研究院院長(IRESP)、流行病專家阿爾弗雷特·斯比哈日前也提出了足以引起世人重視的結論:人類存在繁殖率下降的危險,其重要標誌是,居住在現代工業發達國家的男性,與父親和祖父輩同齡時期相比,精子排放量減少了一半。

第一次發現精子的相貌

1677年,荷蘭人安東尼奧·列文虎克(Van Leeuwenhoek)第一次利用自己製作的透鏡,觀察到了人類的精子。列文虎克是微生物學創始人,顯微鏡的發明家。但他當時沒有意識到計算精子數量問題,直至1951年美國泌尿科專家約翰·馬克雷奧德(John MacLeod)公佈他對600名男子的生育力所進行的調查結果,提出正常男子每一毫升精液中含精子數爲1億至1億500萬個單位。七十年代初,隨着生物學的發展,醫療技術的進步,歐洲和北美科學界加快了對精液的研究,在夫妻間找不孕不育問題時,打破傳統觀念,第一次將目光投向男子。“男子生育能力”也被列入了研究項目。

精液含量出現貧瘠變化

也就在那段時期,英、法、北歐和美國的專家都發現,同樣按照約翰·馬克雷奧德的統計法,男子精液中精蟲的含量不如五十年代,下降到了1億

以下,約9000萬單位。而真正讓專家大吃一驚的消息是1974年美國東部地區的研究結果:科研人員報道說,人類繁殖賴以傳種接代的小精蟲,每毫升內的含量竟然從1億個單位下降到平均6900萬個單位,科技界第一次警覺起來。

面對新情況,科學家們驚駭之餘,只有一個念頭:男人肯定出了什麼問題了!然而,問題尚未找到答案,壞消息已接踵而來:1992年,丹麥醫療界公佈了一份經過周密調查,數據確鑿的編纂報告,資料覆蓋全世界各個國家。報告稱,1940年至1990年這50年間,全球男子精液中,精子的含量已從平均每毫升1億個單位跌落到5000萬個單位,也即50年裏減少了一半的量,降幅達到50%!

人類的“命根種子”數量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下降的?歷史上是否有過同樣情況?幅度多少?會不會降後再升……所有這些問題科學界目前一概無法回答。因爲這一領域的研究歷史僅僅起於60年前。

人類很不瞭解自己

據斯比哈院長介紹,精子產生與時空條件密切相關,同一個男子處於不同的生理和環境條件下,精子“產量”會不同。根據目前掌握的知識,北半球男性居民最佳“生產期”是一年中的二月份至五月份。而地理條件差異產生的影響也十分明顯。丹麥醫療界公佈的調查編纂報告,原始數據取材覆蓋面實質上只是全世界北半球的工業發達國家,目前對南半球國家情況掌握很少,有相當一部分國家根本沒有記錄。

而且,即便在同一個地區裏,有些現象仍無法解釋。例如,法國1992年統計的數量是每毫升6300萬個單位,也即與1974年美國統計的數字相近。但在1992年的丹麥男子身上,僅統計到5000萬個單位,而同處北半球地區的芬蘭男人,卻平均有8000萬個單位。是否因爲丹麥的工業化歷史早於芬蘭,導致了這一差距呢?

丹麥與瑞典兩國獲得的數據之間也有差距,但丹麥的哥本哈根市同瑞典的哥特堡可謂一水相依,中間僅隔着一座橋。兩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基本相同,所處的工業氛圍也無甚差別,從人種歷史上看,他們間的融混程度很高,從基因角度找不出太多差別;男人的精子含量卻不同,這又如何解釋呢?

男性生育能力問題提上日程

問題原因有待尋找,但科學界已達成一些重要共識。其一,男性精液含精子量50年內確實有大幅下降。其二,男性生殖器官

患病率升高。所有配備隨訪記錄的國家裏,全都顯示出這一趨向,主要是男性睾丸癌發病率增長。法國2004年公佈的研究報告顯示,20年間,這一病例增速達到50%。患這種病的大多數是年輕男子,接受治療後產生的直接副作用是影響生殖能力。專家學者還指出,隱睾和龜頭髮育畸形等生殖器官先天性畸形發病率近年來也有相當幅度的增長。

人類會“瀕臨滅種”嗎?

上述科學研究的結論毫不意味人類會“瀕臨滅種”,至少這是目前專家們的觀點。

儘管同一個男人比起他的父親和祖父,在同樣年齡段時排出精子數量減少了一半,人類尚未面臨成爲高危物種的命運。再者,專家們說,受孕所需要的配子從數量上講並不要成千上億,使用人工受精法,試管中只需要1個成功的,準備幾十個也就夠了。自然受孕時,含量達到500萬精子的精液完全可以配種成功,含量2000萬單位時,受孕期更是絕對不會耽誤。今天,法國男子精子的平均含量有6000萬個單位,足有成功把握。而且我們至今不明白,爲什麼男人一次射精最高會有每毫升1億5000萬甚至3億這樣大的密度,難道是大自然爲人類應付不測而作的準備嗎?但無論如何,精子的下降趨勢令人擔憂,從長期考慮,風險是確實存在的。

 適齡懷孕保障後代健康

中國人有句俗語,“男人四十一朵花,女人四十豆腐渣”,此言並非故意貶低女性,只因生殖能力男女有別。女性超過35週歲——40週歲,生殖生物鐘便開始走下坡路,孕育缺陷胎兒的危險性增加,50歲後排卵停止,便與生育絕緣。男人的生育能力受年齡限制較小,甚至可說不會封頂,故“老年得子”時有所聞。德國專家作過一次試驗,以60~89歲的老年男性與24~33歲的青年男性各20名爲觀察對象,分別檢測他們的精液,發現老年男性的精子並未衰老,一些人的密度還高出年輕人。不過,男人聽了不要得意,因爲35歲過頭,雄激素開始衰減,平均每過一年睾丸激素分泌量下降1%。同女人一樣,男人也有生殖生物鐘。而且年紀增長,不活動和畸形精子量會增加。從優生優育角度看,選擇最佳年齡同太太甜蜜生子十分重要。

專家稱,在父親30~35歲年齡段出生的孩子,因其精子有最強大的生命力,體質和智力各方面都有可能很優良。法國科學家推薦的優化組合年齡段是:女性25~

30歲,男性30~35歲;夫妻生育最佳年齡差是丈夫比妻子大6~7歲左右。

老夫少妻不可取

研究資料顯示,男人35歲以後,使妻子懷孕的機率每年下降3%; 45歲比35歲時,讓妻子懷孕所需的時間延長5倍。另外,夫妻年齡差過大,孕婦出現自發性流產的機率會增加30%,所生孩子的患病與死亡率隨着父母的年齡增大而增加,迄今爲止已發現約有20種不同的疾病與父親的衰老有關。例如畸形、先天愚型、1型糖尿病;前列腺癌、軟骨病、精神病(50歲以上男性生育的孩子,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幾乎是50歲以下的男性所生育孩子患病可能性的3倍)等。

 環保至關重要

人類繁衍是個複雜的過程,專家學者對精子的變化密切關注,除數量問題,還有提高其質量方面,要讓它們形態合格,具有強大的活動性;有些研究人員甚至使用咖啡因作試驗,想知道能否刺激精子更活躍。目前受到醫學界一致抨擊的不利因素,首先是環境污染。尚無人類變態實例可依,但動物界的變化可以借鑑:英國一位專家發現,在臨近廢水處理工廠下游水源中生活的鱒魚,雌雄性別出現明顯混淆,估計是受了水中化學物質和藥物的影響。美國佛羅里達某鱷魚飼養湖不慎倒進了殺蟲劑,新一代出生的小鱷魚的生殖器竟短了一大截,無法交配。人類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使用洗滌劑、肥料、化妝品,與大量有害化學物質接觸。一些例證顯示,它們會對人身上的荷爾蒙產生影響,生活在母親子宮內的胎兒有可能直接受害,房屋快乾油漆即爲一例。另一大禍害是現代食品中所包含的過量激素類成分,它使兒童發育提前,性早熟;職業婦女爲先立業再成家服用避孕藥,待到年過35懷不上孩子,又大劑量服用催孕藥,打亂人體自然規律……

關心日常生活細節

爲了健康地生活,人人要關心環境保護、注意食品衛生,除此之外,個人生活的規律也不能忽視。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置人於高度緊張氣氛之下。專家稱,婦女動輒人工流產,會引起後遺症;情緒抑鬱會影響下丘腦垂體卵巢腺,影響婦女正常排卵和來潮。至於男性,特別要注意節制,勿過分“吃喝玩樂”,問題看似細小,影響卻很大:專家警告,精子“殺手”多多,夜生活過度將嚴重影響精子存活,每天吸菸30支以上者,畸形精子比例超過20%,精子存活率只有49%,飲酒過度更是大忌,它會使活動精子大量減少。男性

特別要當心腹股溝內的溫度,長時間駕駛車輛,在那個部位產生的高溫會殺死精子,或使其量雖多,但發育不良,無法完成傳種接代任務。

懷孕準備
孕前檢查
孕前飲食
遺傳優生
生男生女
不孕不育
兩性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