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中美精英教育比較:誰贏在了起跑線上?

中美精英教育比較:誰贏在了起跑線上?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常看到有比較中美教育的文章,認爲中國的中小學比美國強,但大學比不過美國。所以中國的教育是贏在了起跑線上,輸在了終點線上。真的是這樣嗎?

毋庸置疑,中國父母都特別注重孩子的教育。常常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孩子背唐詩,學心算,及各種才藝。一位朋友的孩子三歲就開始學奧數,不要驚訝,據說她家孩子一個幼兒園的這種事情再平常不過了。反觀美國父母,更致力於帶孩子在公園裏和朋友們玩耍或者做運動,而且自己也樂此不疲。社區裏組織的春秋季的各種兒童球賽和訓練,處處都能看到美國爸爸媽媽當教練的身影。那麼,是不是美國父母就不重視基礎教育,精英教育在美國就不存在了嗎?

其實不然。美國並非不重視基礎教育,而是對基礎教育理解不同,美國2010年六月推出的Common Core (通用教育大綱),Common Core的核心是培養孩子criticalthinking (獨立思考),problem-sovling and analytical thinking (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他們認爲的基礎,而不是死記硬背,大量題海。

再說考覈方式。美國教育一直被詬病什麼嘲笑基礎教育薄弱,確實,以前的數學和英文統考都只有多項選擇題,也相對簡單。但2014-2015年正式啓用了CommonCore,新的考試,要求孩子寫出自己的推理思考,並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問題的難度和靈活度都大幅增加。

考試形式也從書面考試變成了計算機考試。計算機會根據每個孩子上一題的答題情況,隨機出下一道題,最終測試出每個孩子的真實水平。所以同是五年級的孩子,做的題目可能很不一樣,成績也能更精準地體現孩子的程度。美國人追求個性化,在這裏也可見一斑。考試變得像個人通關遊戲,只是不到最後,每個人不知道自己會站在什麼高度。有趣吧。

我們已經看到了美國在基礎教育上正全面提高標準。現在,再來看看,美國的精英教育到底是怎麼回事?

提起精英教育,中國父母很自然地會想到那些各科全A,課外體育健將,琴棋書畫也無一不通,各種競賽上拿獎拿到手軟的別人家的孩子,彷彿這些孩子就是精英教育的成功代表。那麼在美國,精英教育的成功典範又是什麼樣的人呢?相比於中國的精英教育更注重各種技能的“硬功夫”培養,美國的精英教育更長按於培養孩子的開拓性思維,溝通協作能力,以及領袖氣質等等這些“軟實力”。

這裏舉三個例子:

先說上小學一年級的老三。這不,學年快結束了。老師沒有發給孩子學習總評,而是邀請家長到學校,聽自己孩子做自我年度總結。只見老三走到講臺上,用iPad把自己做的幻燈片放映到屏幕上,然後一板一眼地開始講述自己在一年間,在德智體各方面的進步。小小的身影站在那裏,講事實說心得,毫不怯場。講完了,還要回答家長和老師提問。看到區別了嗎?孩子不是被動地被評判,而是從小鍛鍊主動思考和寫作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

再說上小學五年級即將上初中的老二。他剛學完美國憲法的歷史,老師沒有給考試,而是讓孩子們六七個一組分組準備一個木偶劇,把自己學到的知識,編進這個木偶劇裏。孩子們羣策羣力,從編劇,道具,佈景,到演出都親力親爲。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會主動查資料,創作劇本,做手工,還鍛鍊了協調合作能力。演出的時候,孩子們按組在規定的場地裏各搭各的戲臺,在戲臺前擺好凳子,一等觀衆坐齊了就演一場。由低年級的孩子充當的觀衆也可以自由地在衆多戲臺間選想看的戲。老二演出結束,頗爲得意地告訴我他們組的戲還挺受歡迎,總共演出了近十場呢。

最後一個例子說說上高中的老大。美國的高中,真正做到了全面育人。高中四年時間,每學期的每次作業(這裏的作業很多更像論文或研究課題,有的要求個人單獨完成,也有一定比例的小組合作項目)和考試成績都會計入對申請大學至關重要的GPA。GPA顯示了孩子是否持之以恆地對待學習,並取得穩定的好成績。而中國的高中生,高中三年平時成績再好,關鍵的一次性高考失誤,就前功盡棄。也有孩子,平時沒有好好學習,高考時突擊學習或押寶成功,卻上了好大學;另外,美國的高中生除了兢兢業業地爲GPA奮鬥,還會積極參加各種課外活動。比如,美國的高中都有包羅萬”項” 的體育隊,從田徑,游泳,到各種球賽,應有盡有,儼然是一個奧利匹克代表隊。然而孩子想要參加,都要通過層層選拔。選上了,就要花大量的時間參加平時訓練和各種比賽。老大在高中一直都參加長跑隊。每天放學後都要參加兩個小時的訓練,週末還要參加市裏的或區域比賽。每個賽季結束,如果總成績夠好,還會升級到州里去比賽,訓練就更艱苦了,連感恩節長假期都要天天訓練。除此之外,老大高中裏有近百個各種學生社團,大到樂隊,儀仗隊,劇社,科奧隊,各種舞蹈團(其中有很受男孩子推崇的街舞團),小到魔方興趣組,解放北朝鮮社團等等應有盡有。老大也參加了好幾個,還自建了爲附近初中提供課外輔導服務的社團。最近她當選了校科奧隊主席,就更忙了。除了自己當教練,還要統籌領導科奧隊近百個學生二十多個項目的訓練和比賽。從籌款,招募教練,到協調分配隊員參賽項目等等,都要管。好她有內閣成員(副主席,祕書,財務,技術總監等等共六人),可以和她分擔;美國的高中生都會參加community service (社會服務)。很多孩子會利用自己的特長,義務地做社會服務。他們的口頭禪是“改變世界,從自己做起”。比如,老大每年會參加彈鋼琴義演,爲慈善組織募捐。一年如一日地義務在附近的初中教孩子們科普知識。她還初出茅廬,連續兩年給自己申請到在一流的美國大公司暑期實習的機會,剛剛十六歲(美國法定可以就業的年齡)就領取了自己人生第一份工資。最近又考了駕照。相比中國的高中生在高中三年,單單隻爲高考一錘定音而忙碌,美國的高中生已經在全方位地爲將來大學生活和走入社會做準備了,顯示了更強的獨立自主,以及與人溝通合作,服務社會開創未來的綜合素質。

現在,讓我們再看看如何比較中美精英教育。如果比“硬功夫”,似乎考考試,打打擂臺,高低可以馬上見分曉。”軟實力“,卻很難測量,一時半會兒看不出上下。然而,正是這些軟實力,纔是讓孩子們在人生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功的法寶,更值得培養,需要用心呵護。更何況,考試成績和比賽名次並不一定代表學以致用,真正做事情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看似中國孩子小時候基礎紮實,贏在了起跑線上,大學時才輸給美國。其實不用等到大學,在高中階段兩種教育的分水嶺大概就已經可以看出來了,美國的精英教育已經勝出。而這種勝出,不是一蹴而就,正是由從小開始的不同教育理念決定的。

中美精英教育比較:誰贏在了起跑線上?

追求好成績以及精通十八般才藝,練就”硬功”,固然好。只是在漂亮的考試成績和比賽名次的光輝裏,是否打磨掉了孩子可能具備的那些難以測量卻又難能可貴的”軟實力“呢?

精英教育一定要避免下面幾個誤區:

1、扼殺孩子的原創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不幸的是,考試考的最多的是百度一下就能查到的知識點,或者別人總結的所謂的標準答案。孩子在這種應試教育中,容易逐漸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原創力。非常可惜。

中美精英教育比較:誰贏在了起跑線上? 第2張

2、扼殺孩子的個性

中國的教育體制,由於高考,營造的是優秀得一樣一樣的孩子。然而,學校不是工廠,孩子不是精密儀器。如果說中國的學校更像職業學校,美國的學校則更像未來領袖的培養基地,鼓勵每個孩子追求自己的夢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感染別人幫助自己實現夢想。美國家長也很少把個人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逼着孩子在各種學習班間穿梭。相反,他們會尊重孩子的意願,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鼓勵支持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反觀中國孩子常常在學校裏要聽老師的,在家裏又有父母無微不至地爲自己規劃一切,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提線小木偶,長大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幹什麼。

中美精英教育比較:誰贏在了起跑線上? 第3張

3、扼殺孩子敢於冒險的勇氣

應試教育下的孩子,習慣成自然地追求滿分,變得特別害怕出錯。因此缺乏敢於嘗試,敢於承認錯誤,再接再勵的勇氣。殊不知,成功就是來自不斷地失敗,然後承認錯誤改正錯誤的過程。我在美國公司工作十五年了,還常常會驚歎美國同事在遇到問題時,公開糾錯認錯時的坦然,發現問題就馬上解決的效率。美國老師也常常鼓勵孩子們try and make mistake (嘗試並製造錯誤),認爲在出錯的過程中,能夠學到得更多。

更有甚者,有的孩子爲了追求高分,不擇手段,喪失人格。近兩年,美國大學裏常常傳出中國來的留學生集體作弊被開除的消息。丟失學籍事小,喪失誠信事大。連累了全體中國留學生的名聲就更不值了,希望這樣的事是小概率事件,以後也越來越少,不再發生了。

中美精英教育比較:誰贏在了起跑線上? 第4張

總而言之,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孩子考高分上一流大學,而是全方面地培養有創造力領導力,有思想有人格魅力的人。一味地追求成績,爲高分名次而沾沾自喜,卻令孩子失去了更爲寶貴的“軟實力”,就是得不償失,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看似贏在了起跑線上,卻已經輸了讓孩子跑得更穩健更長遠的底氣。中國父母在爲起跑線上的孩子喝彩的時候,是否想到路漫漫其修遠兮,什麼是真正值得上下而求索的呢?

可能有些朋友會說,知道美國教育理念好有什麼用,我們家孩子又沒辦法送到美國去。我找六姑姑約稿,跟生活在歐洲,日本的朋友儘可能的多瞭解國外先進的教育方法,就是因爲我也是沒打算送六六出國的。但把她留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我能做些什麼,儘可能的保護她的創造力,個性和勇氣,就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了。

咱們多學習,然後讓家人也來了解更多先進的教育理念,一起保護孩子可能具備的那些難以測量卻又難能可貴的“軟實力”吧。

昨天推送因爲刪除了她家老大的事例,好多朋友跟我說跟咱們之前西式寬鬆教育那篇觀點衝突,今天補全應該就統一了。姐姐沒寫老大成長的過程多麼的艱苦,但能夠做那麼多事,取得各方面的成績,肯定不是在家休息可以得來的 。只是在美國的教育制度下,一個人的素質不是隻看一次考試的成績而已,但那會要求她們很多年都不能懈怠。

在我看來,快樂的擁有高能力,纔是最好的精英教育。並且,越努力越幸運,這在哪個社會都一樣。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