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孕婦交流 > 有了二寶後大寶頻頻生病?「 同胞競爭障礙」 原來真的存在

有了二寶後大寶頻頻生病?「 同胞競爭障礙」 原來真的存在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她可以去看電影,我就不能?」你愛姐姐,不愛我!」「你爲什麼要生兩個!你只生了我一個就好了!」二胎時代來臨,這樣的爭吵聲,自然又會響亮起來。儘管親生的兩個孩子可以成爲彼此最好的玩伴,但是兩人之間幾乎不可能絕無嫌隙。

7 月 13 日,就曝出這麼一則新聞:

半年前,爸媽生了二胎,花費很大精力照顧寶寶,難免對老大有些疏忽了。

從一個多月前開始,10 歲的姐姐小金(化名)開始出現身體上的各種不對勁:頭痛,嘔吐,悶悶不樂、精神萎靡。

起初,家人帶孩子去了好幾家醫院,還以爲孩子得了腦炎,着急得不得了,四處求醫都沒找到問題。

直到帶着孩子來到杭州的浙醫二院,經過一系列檢查,排除了腦炎。最後,醫生給小金下的診斷是「同胞競爭障礙」。

有了二寶後大寶頻頻生病?「 同胞競爭障礙」 原來真的存在

醫生說,小金表現出的情緒紊亂,和爸媽半年前生了二寶有關。

隨着弟弟或妹妹出生,兒童可能有下列表現:

某種程度的情緒紊亂,多數情況下程度輕;

競爭和嫉妒,比較持久,常模仿嬰兒的舉動以引起父母注意;

增加與父母的對立衝突行爲;

出現焦慮、痛苦或社會性退縮的惡劣心境;

出現睡眠障礙。

同胞競爭障礙,真有這病?丁媽看到上面的新聞,也很好奇,趕緊去查了查。

原來,「同胞競爭」的說法一直有,「同胞競爭障礙」也是國際診斷標準 ICD-10 下的一個診斷條目。

但是早在 1992 年,另一個精神障礙診斷標準 DSM-4 卻早已不再把它當作一種「精神障礙」,而是當作「關係問題」來對待了。

不過丁媽也能理解下診斷的醫生:告訴患兒家長一個明確的疾病名稱,可以讓家裏人更理解孩子的病因、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更放下心來。

既然不算「精神障礙」更像是「關係問題」,那麼就更多需要用疏導、諮詢的方式來緩解症狀,而不是依靠藥物或者物理治療等方法。

同胞競爭,家中無小事兄弟姐妹之間的爭吵和互相攀比,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這幾乎可以是條「必經之路」——然而,在這條「路」上,父母卻可能會被逼瘋。

到底該怎麼讓家裏的爭吵少些呢?咱們爸媽得看準時機,知道什麼時候該讓他們自己解決好問題,什麼時候該介入爭執、充當裁判。

要做好這個,首先咱們要做的,是瞭解小孩都喜歡爭些啥。

1. 吸引家長的注意力

孩子永遠希望獲得爸媽的長按。

爸媽平常越忙,這種需求越強烈;家裏孩子越多,每個孩子平均能獲得的長按越少。

當有新的弟弟妹妹誕生,對年長的孩子來說,接受自己不再是父母長按的焦點這件事,可能會比較難。

有時候,孩子發現爸媽會更長按調皮的 / 學習有困難的 / 生病的 / 需要額外關照的孩子,如果感覺自己被忽視了,他們會「表演」出上述需求——當然了,新聞裏的小金並不是「演」頭痛,她是真的頭痛,是身體表達情緒的方式。

2. 不願分享自己的「財產」

大多數家庭沒有能力爲兩個孩子各自提供一整套物質資源,諸如專屬的馬桶、洗手池、房間,或者玩具

對年齡小的寶寶來講,「分享」自己的「財產」可能更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

3. 性格使然

不同的脾氣和性格帶來不可避免的衝突。可能老大是個固執又強硬的性子,老小又內向、不愛說話,那麼老大欺負老小的情景恐怕就時常會出現,假如爸媽偏袒老小,老大更會覺得委屈、變本加厲……

除了性格,類似地,性別差異和年齡差異也會製造類似的衝突。

4. 不公平!

小朋友們真的都是活脫脫的小律師,整天忙着尋求他們生來應得的公平和平等。

比如,弟弟可能會控告姐姐不應該跟朋友一起玩,應該和自己一樣待在家裏,姐姐可能會質問爲什麼自己不能和朋友一樣去約會卻要在家給弟弟當保姆。

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感覺,以及同胞之間的嫉妒,會帶來怨恨、憤怒的情緒。

家長該怎麼做?可能家裏兩個寶貝此起彼伏的尖叫聲能把你逼瘋,但是,忍住,除非至少其中一個面臨遭受傷害的危險,負責別介入,讓他們自己尋求解決辦法。

爸媽介入孩子的爭端,有兩方面不好的影響:

孩子失去了解決爭端的學習機會;

即使你的懲罰再公平,孩子也會覺得你偏袒另一個。

忍住,等,等到輪到你介入的時候,下面這些方法,可以試試。

1. 隔離開

把兩個孩子分別丟到各自獨立的空間中,讓他們先自己冷靜下來。小孩子忘事兒很快的,可能不到五分鐘,弟弟就要吵着跟哥哥一起玩了。

2. 教孩子協商和讓步的方法

給孩子們看看,你是怎麼讓兩個孩子都滿意地解決爭端的:

首先,請他們都別喊了,詢問發生了什麼事。

其次,給兩個孩子機會,讓他們分別不受干擾地講一遍到底發生了啥,聽,別評判。

然後,試着向兩個孩子澄清問題,比如這麼說:大寶,聽上去弟弟把你最喜歡的遊戲盤拿走了(描述事件),你很不開心啊(描述感受)。

接下來,請兩個孩子尋找兩人都能滿意的解決辦法。比如,兩個孩子的爭端在於誰能用遊戲盤玩遊戲,你可以建議由你來制定一個時間表,讓兩個孩子都能有屬於自己的固定時間來玩遊戲。

3. 樹立規矩

給兩個孩子樹立相同的規矩,其中至少應該包括:不準打人,不準罵髒話,不準毀壞對方的任何所有物。

讓孩子參與進來,共同規定違反規矩的話會受到怎樣的懲罰:比如,假如打人的話,懲罰是不準看電視?那是整晚不準看電視,還是整整一星期不準?

在樹規矩的過程中邀請孩子參與,會帶給他們對生活的控制感。現在不是都流行「安全感」嘛,安全感就是在這樣的點點滴滴中讓孩子獲得的。

4. 讓孩子擁有自己的「財產」

分享是一種傳統美德,但是財物私有的觀念也很重要,強迫的「分享」並不是美德,而是一種惡德。

給倆孩子各買些「專門屬於他們的東西」吧,有助於化解一些「爲什麼一定得跟你換着玩」的沮喪。而且,因爲各自有獨特的東西,主動的交換和分享也可能出現。

5. 召開家庭會議

每週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聊聊這一週發生的任何「家庭事件」,讓每個家庭成員得到「鳴冤」的機會,然後大家一起來聊聊看,「冤情」該如何化解。

這些事情不要做!可能不見得每位家長都能做到上述的建議,沒有關係,適合孩子的,不僅僅是這一套。

但是,下面這些事,真的對孩子「有毒」,不要做!

1. 不要偏袒

即使兩個孩子裏有一個總是搗蛋調皮不聽話,另一個則美好得跟小天使一樣,也別上演「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看看妹妹,你怎麼不學學她」的偏袒戲碼。

這隻會加深孩子的互相仇恨啊。偏袒孩子,只對其中一個好,只會傷害你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起不到任何激勵作用的,千萬別這麼做。

2. 別追求絕對的公平

無論國事家事,真的沒有絕對公平。

比如,孩子年齡大了,能做到事兒自然會比小的那個多。這時候如果家長爲了「絕對的公平」限制大孩子外出和嘗試新事物,只會限制其發展,爲家長和孩子的關係埋下地雷。

把每個孩子當作獨特的來對待吧,用你自己的辦法,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長按着、愛着的,努力用他們樂於接受的方式,提供短時間的高質量陪伴。

比如,你可以同一天只帶着不愛科幻電影的女兒去逛街,可以只帶着恨逛街的兒子去看科幻電影。倆人都滿意,互相的仇恨自然會減輕了。

甚至不用做需要花這麼久時間的事兒,對孩子而言,10~15 分鐘的可預期的高質量陪伴,就能帶來心理滿足了。

3. 別對暴力坐視不理

大的欺負小的、小的「暗算」大的,這樣的事情在非獨生子女家庭不要太常見喔。

但是,如果大的或者小的有任何一方遭受了身體上或者說心理上的傷害,爸媽千萬不能坐視不理,任由孩子遭受同胞欺負。

假如傷害反覆發生,一方面遭受傷害的一方性格發展會面臨問題,另一方面傷害者一方可能存在行爲方面的障礙,需要兒童精神科醫生當面判斷病情。

所以,對於傷害行爲,家長一定要出面制止,不能抱着「弱肉強食」的想法養孩子,這對兩個孩子的發展都不好。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