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0-1歲 > 嬰兒營養 > 輔食添加得當 寶寶長得壯

輔食添加得當 寶寶長得壯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嬰兒出生前,母親得到了充足的營養食物,嬰兒在母腹中可獲得優生的條件。出生後加強營養,對嬰兒生長髮育更是至關重要,這叫優育。


  在嬰兒出生前,母親得到了充足的營養食物,嬰兒在母腹中可獲得優生的條件。出生後加強營養,對嬰兒生長髮育更是至關重要,這叫優育。對於出生6個月以內的嬰兒來說,母乳是最佳的選擇,因爲這時嬰兒生來具有的吸吮反射和挺舌反射十分強烈。如果此時給以固體食物,嬰兒的挺舌反射可以把它推出口外。但隨着嬰兒長大,吸吮反射和挺舌反射可以逐漸被吞嚥反射所代替,一旦挺舌反射消失,再餵給固體食物,則容易被嬰兒接受。最常用的添加食物是穀類食品、蛋黃、桔汁、水果泥、肉泥和蔬菜泥。

輔食添加不當 寶寶長不壯

輔食添加得當 寶寶長得壯

專家分析指出,過早停止母乳餵養,並以穀類和澱粉類作爲主要輔食添加物,是許多家長在餵養方面存在的主要誤區,這導致了嬰兒能量攝入的不足。中國兒童3-4個月以前的生長髮育與發達國家相比沒有差別,但此後差距就逐漸拉開,且越來越大,其主要原因就是輔食添加不當。

調查發現,嬰兒斷奶後92%的父母沒有及時添加動物性食品,導致鐵、鋅、鈣的攝入量嚴重不足,69%的家庭仍使用奶瓶餵養,食物稠度和營養密度偏低。天津市婦兒保健中心兒童營養專家李義民指出,食物結構不合理、稠度低是導致嬰幼兒營養不良的主因。穀類平均能量密度只有0.26千卡/克,僅爲日需要量的1/5,根本無法滿足嬰兒機體發育的需要。該中心近日對天津市2歲以下嬰兒“乳類、穀物、果蔬、豆類、魚肉蛋禽”等嬰幼兒輔食實際攝入重量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6-8個月、9-11個月、12-24個月嬰幼兒攝入總能量分別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標準的6%、27%和33%。

專家分析指出,嬰兒營養狀況取決於母親的餵養知識水平和餵養行爲,與經濟因素關係不大,多數營養不良的兒童來自於有充分食物但缺乏餵養知識的家庭。

寶寶一歲後吃多少纔夠營養

一至三歲的幼兒,如果營養完全由米飯、肉類、蔬菜等固體食物提供,那麼他則需要每天吃3碗米飯(每碗約爲2兩),肉類140克(相當於2.8兩),蔬菜210克(相當於4.2兩),水果2~4個,脂肪類3茶匙。我們想想,一至三歲的寶寶能吃這麼多食物嗎?

很多調查表明,一歲以上的寶寶微量元素的缺乏依然十分普遍。由於鐵質的缺乏,導致缺鐵性貧血的發生率在我國高達20%,而鈣質的攝入量,普遍只達每日需要量的50%左右,如果寶寶缺鈣,則會影響骨骼及牙齒的生長髮育,如果維生素D不足,嚴重的則更易發生佝僂並軟骨症。

因此,保證寶寶的健康,營養專家建議,均衡的配方奶類食品仍然是幼兒飲食的重要部分。奶類食品與固體食物的比例應爲40∶60。

有些父母會選擇鮮牛奶作爲幼兒的奶類食品,但是鮮牛奶的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尤其是鐵質的含量很低,它並不是幼兒的理想奶類食品,而專爲幼兒配製的均衡的配方奶製品纔是理想的選擇。作爲專爲一至四歲幼兒配製的配方奶製品,應該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因爲寶寶的肌肉成長,器官發育,甚至是免疫物質的生成均需要優質蛋白質。配方中應該含有豐富的必需脂肪酸,因爲寶寶的大腦及神經系統發育,需要必需脂肪酸。還應該含豐富鈣質及適當的維生素D,以促進寶寶牙齒及骨骼的發育。而且配方奶中最好已去除了牛油(又稱乳脂),因爲牛油會與鈣質起鈣化反應,會影響鈣質的吸收。配方中應該可以提供足夠的鐵質,以助預防缺鐵性貧血。目前,多方面的研究表明,β-胡蘿蔔素可以幫助增強寶寶免疫力,促進視力發育,因此,配方奶中加入β-胡蘿蔔素,則可以幫助寶寶全面發育,爲他們奠定一個良好的健康基矗當然,奶製品有不少假、冒、劣製品,應該特別注意,因此家長們更要小心選擇。

餵食穀類食品時應先喂稻米類食物,因稻米引起嬰兒過敏的可能性很小,繼之試喂燕麥、大麥,然後才加喂小麥類食品。一直到所有單一穀類食物都能爲嬰兒接受而不發生任何過敏反應時,纔可以開始喂混合穀類食品。開始時喂一茶匙,以奶調成湯狀,隨着吞嚥水平的提高,再加量並變稠。喂穀類食品不應用奶瓶,應用湯匙餵食。在嬰兒3~4個月時,可加喂水果。較小的嬰兒開始只喂熟香蕉,不喂其他生水果。

如果大便變稀應停喂幾日水果。開始喂1茶匙,逐漸加量到2~3湯匙。在嬰兒3~4個月時,可喂搗爛的菜泥、菜糊。開始1茶匙,逐漸加至每天2~3湯匙。一種蔬菜喂數天後應予以改換,以使嬰兒喜歡各種蔬菜的味道。喂肉類應在生後6個月時開始。先喂一茶匙,從單一品種開始,數天後再改換爲另一品種。逐漸加至每天2~3湯匙。不可食油炸肉食。喂蛋黃一般在出生後4~6個月時開始,開始時喂一茶匙,逐漸加量至每天喂1個整雞蛋黃。雞蛋白開始時切勿食用,以免引起嬰兒過敏反應。

嬰兒健康
嬰兒營養
嬰兒教育
嬰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