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上課聽不懂,如何讓孩子脫離挫敗感?

上課聽不懂,如何讓孩子脫離挫敗感?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5.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調查孩子考試成績差的原因時,很多孩子都說:上課聽不懂。從家長視角來看,孩子聽不懂課,會歸咎於孩子的基礎不好、不喜歡某個科目、平常不努力,等等。但從孩子的視角來看,他會因爲自己聽不懂課,從而逐漸放棄學習。這時,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

因此,家長應該學習孩子從聽不懂課的挫敗感裏走出來的方法,這樣纔會真正地幫到孩子。

孩子在學習中遭遇到負性事件,會產生無助感,慢慢衍生成崩潰的想法,這種狀態往往會導致孩子放棄繼續努力的念頭。

絕望心理

聽不懂課導致的自我放棄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信心百倍的說要開始減肥,也努力鍛鍊以及節食了。一段時間後稱了下體重,發現根本就沒有變化。

或者曾經想要學習某一門技巧,感覺別人玩得特別的酷,但是真正學起來發現很難學會?

或者想要看書充電,書翻了幾頁就覺得太晦澀難懂,索性接着玩手機。

類似的事情,都會產生極大的挫敗感,讓人不想再做這件事了。

孩子的學習也是如此,很多孩子不願意學習,其實與孩子聽不懂課程內容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讓家長參加某一門課程,老師講了一天,家長聽不懂,做題目也完全不會,而身邊的人已經熟練的掌握了學習的內容。

這個時候其實會產生很多負面的情緒,自己慢慢會產生一些負性的想法,開始懷疑:自己到底能行嗎?

心理學家阿巴拉森(Abramson)曾總結過“個體如何慢慢陷入絕望”的心理學理論:

當一個人遭遇類似的負性生活事件之後,例如遭遇上課聽不懂這樣的情況,如果個體認爲這樣的事情會持續發生,無法改變,對自己造成全方位的糟糕影響,就會產生無助感,產生崩潰的想法。

而這種狀態往往導致放棄繼續努力的念頭。

上課聽不懂,如何讓孩子脫離挫敗感?

而我們不得不承認,如果孩子每天上課,都有大量內容聽不懂,其實對孩子本身來說,是一件非常具有挫敗感的事情。

如果上學這件事是每天都要發生,那麼這種慢性的痛苦,可能會成爲孩子的一個重要壓力來源。

所以,如果孩子上課聽不懂,家長要引起重視,並且給予恰當的引導,從而讓孩子能夠繼續努力。

脫離挫敗

從絕望的心態中走出來

在我們以往的研究中,發現並不是所有遭遇上課聽不懂的學生,都會同樣出現放棄的想法和行爲。

這也證明,存在一些因素,決定了孩子在遇到聽不懂的學習內容時,採取怎麼樣的方式來應對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2013年麥克阿瑟獎得主,賓夕法尼亞大學華裔心理學家安吉娜·李·達克沃斯(Angela Lee Duckworth)提出了個體的心理堅韌性(Grit)的品質。

例如:每一個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像一根橡皮筋,遇到聽不懂的學習內容就像遭遇了一些壓力在這根橡皮筋上。

要想這跟橡皮筋最後不被拉斷只有兩種可能:第一是拉力要小一些;第二就是橡皮筋要結實一些。

人在遭遇類似學習中的困難,就像遇到了一些拉力的挑戰,我們需要擁有一個強大彈性的心理承受力,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

這個比喻也給家長指出了孩子遭遇在學校學不會的慢性壓力的解決方法:第一,減小學習壓力;第二,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如何減小學習壓力?

其實有時候學生對於聽不懂的內容感到煩躁,是因爲太想一步到位能學會了。並且沒有意識到,有可能有一些內容是自己可能學不會的,沒有做好應對這些困難的準備。

所以,減少壓力最主要的要素是降低預期。

學生在學習之前,要對接下來要學的內容以及難度有所瞭解。如果孩子不熟悉接下來學習的內容,總覺得自己應該全部能學會,一旦遇到學不會的地方,孩子就會慌亂。

如何增加心理承受能力?

很多學生在遭遇聽不懂的內容時,關注的點不是如何才能變成聽懂,而是反覆在糾結,從而陷入爲什麼我就聽不懂,我怎麼這麼笨等等這些負性的想法漩渦中。

這些想法本身就非常消耗孩子的心理能量。

只有更多的關注如何才能發生改變,而不是陷入負性思維的怪圈,才能專注問題解決本身。

心理學家柯巴薩(Kobasa)就提出了增強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3C理論:

承諾(commitment),控制(control)與挑戰(challenge)。

承諾是指孩子要對自己的學習目標與學習的意義有充分的認識。

就像中國古話講的“梅花香自苦寒來”,能夠讓孩子充分意識到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克服困難,不斷改變的一個過程,有很多困難,正是因爲我們在不斷解決這些困難,所以學習纔會逐漸進步。

控制是指孩子要堅信學習的結果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

我經常對學生們說,是否存在哪個題目,是你拼盡全力學了,還仍然不會做的。如果一個題目你拼盡全力了還是不會做,那這個題目就與你沒啥關係,也就沒有什麼好遺憾的。

這一類的題目非常非常少,而大部分題目孩子不會做,是因爲他自己花費的心思比較少。

當孩子孩子堅信困難本身只是暫時的,這個困難是有辦法可以解決的,就不會遇到困難就崩潰。

挑戰是指孩子面對問題時的向上心態。

遇到不會做的題目,聽不懂的內容時,心理堅韌性水平高的學生會很興奮,就像發現了一個敵人一樣去想方設法戰勝這個困難。

而類似好奇心強,有一種解決困難的強大意願的學生,往往不會被困難感到絕望而放棄,而是在不斷去思考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

因此,對於孩子聽課不懂想要放棄的問題,家長應該從降低學習壓力的衝擊以及增加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兩方面,去思考解決的方法。

這樣,孩子才能更加專注學習的內容本身,去積極的發生改變。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