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每個階段閱讀注重什麼?

孩子每個階段閱讀注重什麼?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育專家認爲,從1歲就可以開始引導小寶貝的閱讀興趣了,這階段稱爲親自閱讀。3歲以前的閱讀和之後的閱讀是一個分水嶺。3-8歲又是一個分水嶺。8歲-14歲是孩子的黃金讀書階段,對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孩子每個階段閱讀注重什麼?

如今,不少家長疑惑,想給孩子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但是不知道從多少歲開始,如何引導,孩子每個階段的閱讀應該注重什麼?

1-3歲

親子閱讀,

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1歲-1歲6個月的寶寶,已經開始懂得領略大人比劃和講述的簡單情節,這個階段的寶寶處於語言敏感期。建議家長們爲寶寶選擇文字簡單,畫面色彩豐富的小故事。家長可不斷重複故事裏一些韻律相同的語言,這樣既可以提升寶寶的閱讀興趣,也可以提高其語言學習能力。

1歲6個月-2歲的寶寶,最好選擇一些文字簡單、畫面較大的繪本。這個階段的寶寶對故事的理解能力已經飛躍發展,他們對文字和畫面都有自己的理解,而且有時還會問一些你想不到的問題。家長用自己的語言給寶寶講故事,引導寶寶觀察畫面,培養寶寶的觀察能力,甚至可以鼓勵寶寶自己講故事,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

2歲-3歲,寶寶開始進入人生第一個叛逆期,他們的語言和詞彙量都在飛速發展,開始有自己的情感和判斷。這個階段的寶寶,也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了。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願,爲其選擇各種類型的書,從科學常識類到童話故事類都可以,只要孩子有興趣。

據幸福種子中英文閱讀中心的胡海蘭介紹,很多低幼類繪本都附有專家的指導文字,提醒爸爸媽媽們在和寶寶共讀時不要忽略精心佈置的細節。1-3歲的寶寶和父母親一起閱讀低幼類的立體書,能夠實現親子之間的良好互動,增進相互間的感情,讓孩子全身心都能得到發展。例如:《喝湯嘍,擦一擦》注重發展孩子的視覺空間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小鞋子,走一走》注重發展孩子的人際社會智能;《小手手,出來了》注重發展孩子的肢體動作智能和音樂智能等。《嬰兒遊戲繪本系列》則是一套全球知名的親子互動遊戲書籍,能夠快快樂樂地培養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習慣,使其終身受益。

獨立閱讀, 讓好習慣 陪伴孩子一生

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到幼兒園階段,他們也在幼兒園接受了不同的教育,家長在這個階段可以引導孩子逐漸進行自主閱讀的習慣了,孩子自主閱讀習慣養成後,對孩子順利融入到上小學的寫作文階段非常有利。

3-5歲

培養膽量和自信心

其實很多孩子都愛聽故事、愛讀書,特別是3-5歲的孩子已經有自主閱讀習慣,但是他們不一定能表達。這個時候,最好給孩子看一些書籍,培養孩子的膽量,有了膽量再引導他們的演講技巧,以便激發孩子們的表演才能,讓孩子變得自信。

南寧市一些繪本館都推出了針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設的演講課程,家長和老師讓孩子通過閱讀吸收書本的內容;在此基礎上,讓孩子把吸收的故事再用語言的形式或者表演的形式展示出來,這個昇華的過程,是讓孩子的閱讀上一個階梯。

該課程試圖讓孩子能夠把自己熟悉的、喜歡的繪本,用自己的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表達出來。通過分享、討論、複述、演講、練習等步驟,使孩子能夠理解、內化、遷移,從而進行演講。

4-6歲

培養領導能力和團隊協作

孩子每個階段閱讀注重什麼?1歲起培養閱讀習慣(親貝網配圖)

對於4-6歲孩子的閱讀,不僅要考慮他們的表演才能、閱讀熱情,以及領導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這個階段是通過團隊協作精神來展示孩子的領導能力,然後激發他們的表演才能,是一個良性的循環,這一環節對孩子的領導能力培養很重要。

一些戲劇表演課程繪本閱讀,是專爲4-6歲的孩子制定的,繪本閱讀是既定的、靜態的、自主吸收的,戲劇表演則是生成的、動態的、啓發式的、互動中體驗的。那些過家家的遊戲,孩子從不厭倦;而從繪本改編而成的劇本,則讓孩子從心理到行爲有了更深刻的角色體驗,從而更能出色地表達自己。

6-8歲

培養寫作能力和創意思考

6-8歲的孩子已經是到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階段,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可以進行作文寫作了,而閱讀就該考慮到孩子的創意思考和書面語言的運用。

針對6-8歲的繪本作文課程,則是讓孩子融入故事,喚起情感,引發孩子對生活經驗的討論;更重要的是從長期的繪本閱讀中,使孩子們獲得持續的詞彙量和寫作風格積累。而作文的成功源於3個因素:有寫作的慾望;有足夠的詞彙量、寫作風格的理解;有足夠的生活經驗作爲支撐。基於上述因素,在繪本的幫助下,孩子完成一篇好作文並不難。

8歲-14歲

閱讀的黃金起點 可樹立孩子正確的人生觀

南寧市快樂學習中心沈佳佳老師介紹,孩子的最黃金的閱讀期是8-14歲:5歲左右是兒童開始由看圖發展到識字,是孩子的閱讀啓蒙敏感期;5-7歲是進入大量識字的階段;8-10歲,纔是進入自由流暢閱讀的階段,是孩子應該進入他一生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黃金閱讀期的開始。8到14歲的黃金閱讀期是依據每個孩子的不同教育環境和個性喜好設定的,這個階段的孩子由於生理、心理、教育的發展,存在着一個最佳閱讀時期,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大量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沈佳佳說,在10-14歲五年的時間,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量,可以進行文字書籍的閱讀。根據高考的情況,在沒有上初中三年級和高中之前,孩子是有大量時間閱讀的,這個時候要爲孩子多創造閱讀的機會和時間。而到了初中三年級以後,特別是高中階段,各學校又爲了中考高考普遍增加了師生的學習時間、習題數量,沒有時間閱讀,到了大學階段,又面臨着繁重的課業、英語考級、教研、就業、實習打工壓力,也沒有時間集中閱讀。因此,在10-14歲的時間裏,如果學生掌握了高效的閱讀方法,閱讀了大量文學名著、名人傳記、科普讀物等書籍,就爲他今後的人生觀的確立、專業的選擇、人生目標的確定、學習的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果錯過了這一黃金閱讀期,那麼,今後中學、大學等階段的學習就會暴露出難以彌補的先天不足狀況

閱讀的好處對於學習也是起決定性的作用的,閱讀不足,會帶來明顯的後勁不足。結果是孩子越學越吃力,越到高年級,負面影響越大。最終的表現是,許多大、中學生的語言文字水平逐年下降,尤其是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使許多學生在中考和高考中束手無策,不僅直接影響了語文成績,同時也影響了英語的閱讀理解、翻譯和寫作的成績。雖然結果表現在中考和高考,但根源卻在於小學階段的閱讀缺陷。

一些錯過閱讀

關鍵期的例子

1935年,奧地利著名的生態學家、諾貝爾獲得者洛倫茲經過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像小鴨、小鵝這類動物,總是喜歡在破殼的前兩天追逐它第一次見到的活動的物體。比如:第一次見到的是母鵝,就追母鵝;第一次見到的是人,就追人,以爲人就是自己的媽媽。並且這個習慣會長期保持。如果在這一兩天內,將它與母鵝或人分開,那麼過後,母鵝或人與小鵝再怎麼接觸,它也不會追逐母鵝或人了,這是由大腦的結構決定的。洛倫茲把這種現象叫“印刻現象”,把小鵝的這個時期,叫關鍵期。

再比如小羊剛出生後的幾天不在媽媽身邊,以後它就不再合羣而總是亂跑。如果小鳥出生後的頭幾周不在鳥羣生活,它將永遠不能唱出動聽的“歌聲”。

有一個印度男孩只有幾個月大的時候就被狼叼去哺養,8歲時才被人從狼窩中救出來。由於多年來與狼生活在一起,錯過了學習語言、行走、運動等關鍵期,他不會走,不會用手拿東西,只會爬。他的習性是白天潛伏,夜間活動,午夜嚎叫,只會用嘴叼吃生肉。人們努力教育他去掉狼性,恢復人性,但收效甚微。一個簡單的站立他學了2年時間,走路學了6年時間。17歲臨死時才學會了十幾個單詞,智力僅相當於4歲的孩子。

我國“豬孩”王顯鳳從小被繼父遺棄在豬圈中吃豬奶長大。她學會了在豬槽中搶食、啃草根樹皮、扒土、蹭癢。一直到8歲才被人發現,救出來後,發現她不會說話、穿衣、吃飯,跟豬的習性一樣,專業人員運用各種方法對她教育、訓練了3年,她仍然只有68的低智商。

“狼孩”、“豬孩”都是從8歲被人發現、解救,再由專業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施以專業的救治、矯正。但是,再好的教育條件,也沒能使他們恢復“人性”,他們落下了“弱智”的終身殘疾,原因就是錯過了學習的“關鍵期”。

經過腦科學家的研究,發現自然界的所有動物,包括人,在大腦發育的過程中,都有一個發育計劃時間表:在哪一個階段哪些能先發育,哪些能後發育。如果家長抓住了這個大腦發育時間表,在孩子大腦正在發育的高峯期,對孩子適時實施教育,則效果就要好得多。反之,錯過了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再對孩子實施教育,效果就要差許多。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