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疾病 > 兒童精神障礙是什麼病

兒童精神障礙是什麼病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分類

發生於兒童和少年期(18歲以前)的各種行爲異常和精神疾病。包括:

1、兒童行爲障礙:

如遺尿、遺糞、口吃、偏食、厭食、貪食、異食、失眠、惡夢、夜驚、睡行、吮手指、習慣性抽動等。

2、兒童品行障礙:

發生於18歲以前的兒童和少年的經常性的明顯違反與其年齡相應的社會規範或道德準則的行爲。其嚴重性超出一般的淘氣,行爲的發生不是由於一時的過失或年幼無知,而是一貫的行爲模式。常見的不良行爲有說謊、打架、偷竊、傷害別人、虐待動物、破壞財物、縱火、逃學、離家出走、惹是生非、酗酒、賭博、過早的性行爲以及其他觸犯刑律的行爲。

3、多動綜合徵:

一類常見的兒童行爲障礙綜合徵。又稱兒童多動症、輕微腦功能失調、注意缺陷障礙。主要特徵是注意力難於集中、活動過多、衝動任性和學習困難,以致難以教育和管理。

4、兒童情緒障礙:

如過分害羞、恐懼、焦慮、暴怒發作等。

5、特殊功能發育障礙:

如構音障礙、言語表達障礙、言語理解障礙、閱讀障礙、拼音障礙、算術能力障礙、運動技能障礙。

6、兒童神經症:

如分離性焦慮、精神障礙、恐怖症、強迫症、癔病。

7、兒童精神病:

如兒童孤獨症、軀體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症。

8、精神發育遲滯:
也稱爲智力落後、或精神發育不全,是小兒常見的一種發育障礙。智力低下主要表現在社會適應能力、學習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其言語、注意、記憶、理解、洞察、抽象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能力都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智力低下是診斷的根據。

兒童精神障礙是什麼病

誘因

1、遺傳方面:

如果父母或家族成員中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或問題,孩子也屬於易感人羣。

比如爸爸媽媽對某些危險估計過高,時時給子女一些多餘的勸告、威脅、禁令等,孩子就很容易被“傳染”。

2、過度溺愛:

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和溺愛也是造成孩子精神障礙的一個因素。

2-5歲是孩子心理上的第一反抗期,這時什麼事孩子都想自己做。但父母家人的包辦代替太多,孩子失去了鍛鍊的機會,各種能力得不到培養併產生一種錯覺,即“我是最重要的”,從而不能正確地估計自己。當他們獨自置身於新環境、新情景中或與陌生人接觸,會產生不知如何應對的困惑,以致情緒波動、過度擔憂。

3、不恰當的教育:

違背兒童心理的超前教育和過多的壓力刺激,是導致孩子精神障礙的主要因素。

有些父母固執地以爲,別的孩子會的自己的孩子要會、別的孩子不會的自己的孩子也要會,且樣樣都得精通。由於有了這樣的“高起點”,父母總是對孩子的表現不滿意、不認可,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而這些高標準的要求常常超出孩子的實際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會因爲自己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自信心受損,內心焦躁不安。假如父母再輔以恐嚇或粗暴的懲罰手段,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時就會顯得更加緊張。

兒童精神障礙是什麼病 第2張

特點

1、發生原因方面:

環境因素的影響超過成人,是重要的誘因之一。兒童品行障礙、行爲障礙、多動綜合徵、情緒障礙和神經症的發生,與家庭及社會環境不良、教育失當有關。

2、症狀方面:

兒童精神障礙的表現或爲單一的行爲障礙、情緒障礙,或爲單調的精神症狀,妄想少見,病理性幻想多見;語言性幻覺少見,形象性幻覺多見;思維症狀少見,運動性症狀多見。

4、臨牀實踐方面:

兒童的言語表達能力較差,精神檢查主要是觀察兒童的行爲,其次是通過交談。判斷兒童行爲是否異常,要考慮年齡因素,如3 歲以內的兒童尿牀是正常現象,7歲兒童還尿牀就不正常了。

5、治療方面:

首先要改善環境、家庭氣氛和教育方法, 消除不良影響;心理治療應以啓發、誘導和鼓勵爲主;行爲治療對行爲障礙、情緒障礙和部分神經症有效;藥物治療主要用於多動綜合徵和兒童精神病。

3、預後方面:

一般來說,兒童行爲障礙、情緒障礙、多動綜合徵、特殊功能發育障礙和兒童神經症預後較好;品行障礙預後較差,其中有的到成人後容易成爲反社會型人格,存在犯罪問題。大多數精神發育遲滯的兒童經過教育訓練以後,能力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兒童精神病普遍預後不良。

兒童精神障礙是什麼病 第3張

治療方法

1、教育和行爲治療:

治療上最重要的是教育和行爲治療,目的是促進對患兒正常行爲的教育,特別是社會性行爲的矯正,糾正異常行爲,如刻板支作等,消除睡眠障礙、發脾氣、多動等繼發性症狀等。患兒的家庭成員也要注意克服焦慮、自責、急躁情緒,方能對患兒的治療產生良好的效果。

2、藥物治療:

鑑於藥物種類繁多。精神障礙的藥物治療是指通過應用精神藥物來改變病態行爲、思維或心境的一種治療手段。由於對大腦及其障礙的瞭解有限,精神障礙的藥物治療可以說仍然是對症性的、經驗性的。治療精神障礙的藥物包括抗精神藥物、抗抑鬱藥物、心境穩定劑或抗躁狂藥物、抗焦慮藥物、精神振奮藥及改善神經細胞代謝的腦代謝藥。用藥原則應遵循STEPS原則:安全性、耐受性、療效、價廉、方便。

3、智力康復:

即教育和訓練的方法。其目的促進腦力活動、增進提高知識、激以思維活動、接受新事物,提高文化等。防止衰退、人格改變。方法有聽廣播、看電視或電影、小說、讀書報、下棋、畫報和音樂欣賞等。也可利用各種方法進行時事形勢、衛生常識和智力競賽等形式施行教育和訓練。按不同的文化對象進行不同內容和方法。作爲一種常規,每次1~2小時爲宜。

兒童精神障礙是什麼病 第4張

護理措施

1、環境管理:

此類患者由於受精神症狀或其他因素的影響,情緒不穩定,易出現興奮躁動現象等,故應將其安置於恬靜的環境之中,儘量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室內保持安靜,空氣新鮮,衛生整潔。必要時設專人護理,以免發生意外。

2、積極治療原發病:

認真執行醫囑,儘快控制相關感染,按要求服藥、注射、輸液、退熱、解驚等。密切觀察和記錄病情,注意神志、反應、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出入量等變化。溫溼度適宜,體位適當,便於分泌物清除和排出。搶救治療設備和物品完好,必要時及時準確有效的應用。

3、加強飲食護理:

由於感染引起體力和精力的消耗,必須補充營養和水分,飲食要易消化、富營養,有充分水份。對少數拒食患兒,要耐心餵飯,避免嗆入氣管,必要時鼻飼或輸液。

4、掌握接觸技巧:

工作態度要溫和、認真、嚴謹,一視同仁;儀表形象要自然輕鬆,言語要親切、溫馨,動作舉止要輕柔大方;服務態度和藹、耐心、禮貌、熱情、周到、細緻、親切。避免恐嚇、訓斥,不用言語刺激,也不能與患兒爭執。多用正面教育和引導,不用批評和強制的方法。

5、小劑量給藥:

對興奮躁動、精神症狀明顯的患兒可給予小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積極控制興奮症狀,加強保護措施,防止意外發生。對狂躁、譫妄患兒,注意避免自傷和損傷他人及物品。避免墜牀或摔傷。料理好個人衛生,擦洗、翻身、大小便後清洗、消毒、必要時活動、按摩,保持清潔,防止溼疹和褥瘡。

6、加強心理護理:

兒童的心理活動特點是耐受力低,反應性強。有不適或疼痛時易急躁,哭鬧不安,煩悶或恐懼。要固定護士對患兒進行連續的全面護理,滿足患兒情感上的需要,使患兒熟悉和適應醫院病室的環境,接受治療和護理。護理人員要了解患兒的習慣、特點、喜好的玩具和飲食。適度的靠近和接觸患兒,一般不要在病重和狂躁時進行,應重點在恢復期,寂寞和不適應時進行。要保持與患兒父母的密切聯繫,做患兒親屬與患兒之間的橋樑,去除患兒的不安和恐懼心理。也可以應用玩具和視聽用具,使患兒視線轉移,解除精神障礙,促進飲食和疾病的康復。

兒童精神障礙是什麼病 第5張

相關文章

[兒童精神障礙的分類]

[兒童精神障礙怎麼治療]

[兒童精神障礙能治癒嗎]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