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四季養生 > 推薦8款秋季養生零食

推薦8款秋季養生零食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6.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上班族在上班的時候都喜歡吃下零食,你知道嗎,其實吃零食也可以養生的,有些零食還是對身體有益的,那麼有哪些零食可以養生呢,親親寶貝小編告訴你!

  1.九制陳皮

  助消化零食

食慾差、餐後腹脹、容易積食、有痰的人適合吃九制陳皮以陳皮爲主要原料,陳皮所含的揮發油對胃腸道有溫和刺激作用,可促進消化液分泌,排除腸管內積氣,增加食慾,對於改善現代人運動少造成的胃腸動力低非常有效。

  最佳食用時間

餐前餐後都可以吃,餐前吃開胃醒脾、促進食慾,餐後吃助消化。

每次食用量不要超過兩湯匙九制陳皮含有苦味物質,吃多了容易使味覺麻痹,再吃飯時反而會食慾下降。

  2.甘草杏

  生津止渴零食

飲食不規律、經常口乾的人適合吃“甘草杏”組合有很好的生津止渴作用,能緩解口乾舌燥,對飲食不規律造成的“食火”也很有效。

  最佳食用時間

早晨起牀後,吃幾枚緩緩嚼碎,伴隨着晨津一起嚥下,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胃潰瘍、胃炎的人不宜多吃甘草杏有酸性,吃多了會刺激腸胃,尤其有慢性胃炎、胃潰瘍的人要少吃。

推薦8款秋季養生零食

  3.涼茶

  去火零食

容易中暑、喜歡吃辣、容易上火的人適合喝。

雖然涼茶的配方有很多種,但通常都以清熱解毒、涼血瀉火、清暑養陰類草藥組成,例如夏枯草、菊花、金銀花等,可以解暑、去火、緩解疲勞。

  最佳飲用時間

酷暑季節,秋燥季節,一般午餐前服用效果最佳。

手腳容易冰涼、胃寒、陽虛、大便不成形的人不宜喝

涼茶屬於偏寒涼性質的飲品,正常人也不要拿來當水喝,喝多了會對身體有一定的損傷。寒性體質的人例如胃寒、手腳冰涼、容易腹瀉的人儘量少喝。

  4.川貝枇杷糖

  潤喉零食

環境中空氣質量差或經常用嗓、咽喉不適的人適合吃。

川貝可以潤肺化痰、枇杷葉可以宣肺排痰、薄荷具有清涼闢穢功用,當你在街邊、建築工地、有人吸菸的空氣污濁環境中,可以吃一顆川貝枇杷糖保護肺臟,經常感覺咽痛、咽癢或用嗓多的人也適合吃。

  最佳食用時間

當你發現處於空氣污濁環境或咽部不適時,隨時可以吃。

冬天少吃,中醫講究“用寒遠寒”,在使用寒涼藥品時儘量避開寒涼的季節,以免使身體受寒,而且吃川貝枇杷糖後的半小時內,不要吃低溫食物。

  5.固元膏

  養元氣零食

有腰痠乏力、月經量少、輕微貧血、失眠、心悸等症狀,同時脾胃功能好的人適合吃。

固元膏的成分是:補血的阿膠、紅棗,潤燥的冰糖,再加上補腎的黑芝麻、核桃,使這道零食大大增加了補益的作用和範圍,可以精、血、脾、腎同補,對提升元氣大有益處。

  最佳食用時間

臨睡前服用,可以延長在腸道的停留時間,增加吸收。

脾胃功能弱、血脂高的人和夏季不宜食用

阿膠、紅棗、冰糖每一種都是味甘滋膩的食物,黑芝麻、核桃是油膩的食物,所以這道零食不利於消化,脾胃功能好的人才能吃,而且不能長期吃,脾胃虛弱、大便不成形的人慎用。夏天酷熱,吃了容易上火、積食,最好少吃。

  6.龜苓膏

  潤燥零食

經常加班熬夜、容易上火、便祕、有痤瘡的人適合吃。

正宗的龜苓膏以名貴的鷹嘴龜和土茯苓爲原料,再加上生地黃、蒲公英、金銀花、菊花等藥物精製而成。這道小零食可以驅除火氣、滋陰補腎、消除暗瘡、潤腸通便,適合經常熬夜、陰虛有熱、痤瘡、皮膚瘙癢、上火、便祕的人羣。

  最佳食用時間

晚間,作爲宵夜來吃。胃寒、脾虛、空腹、處在經期的人和孕婦不宜吃龜苓膏有清熱排毒的作用,屬於寒性食物,胃寒和脾胃虛弱的人最好少吃。另外,有研究報告稱龜板有興奮子宮和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孕婦和月經期的女性也不宜吃。

  7.阿膠棗

  補血零食

血虛、失眠、髮質差的人適合吃。

阿膠被譽爲補血上品,但味道稍差,大棗具有氣血雙補的性質,而且果肉甘甜,能改善阿膠的口感,這兩種食物搭配,可以起到補氣養血的作用。

  最佳食用時間

因爲有養心安神的作用,臨睡前吃最好。血糖高、脾虛、消化不良的人最多吃7 個阿膠和棗都屬於甜膩的食物,吃得過多不利於消化和吸收,而且容易升高血糖,如果你有脾虛、血糖高、或者消化不良,阿膠棗一次食用最好不要超過七個。

  8.茯苓餅

  健脾零食

脾虛、消化差、肥胖、四肢水腫的人適合吃。

對於脾胃虛弱、在體內積攢了過多的廢物、以及肥胖來說,茯苓可是個多面手,既可以健壯脾胃控制廢物生成,又可以化解已經生產出來的廢物。另外,因爲茯苓有利水作用,還可以改善四肢水腫、小便不暢的症狀。

  最佳食用時間

和三餐一起吃。

口乾、血糖高的人和睡前不宜吃因爲添加了蜂蜜、白砂糖,茯苓餅偏甜,血糖偏高的人最好少吃。另外,睡前不宜吃,茯苓的利尿作用會增加起夜,而導致睡眠中斷。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