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健康 > 將挫折教育融入孩子的生活

將挫折教育融入孩子的生活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9.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挫折教育,許多家長以爲就是刻意讓孩子吃苦、受打擊。這是對挫折教育的曲解。其實,挫折教育完全可以融入孩子日常生活的點滴中。

·“等待”訓練,練出寶寶好耐力

5歲的童童是個急性子,每次想吃什麼、玩什麼都要立即拿到手,爸媽動作稍微遲一點,他就大吵大鬧,甚至賭氣不理會父母。這讓童童爸媽煩惱不已,不知道怎麼去應付這個“急躁精”。

分析:“等待”是孩子生活中必須學會的,對孩子的“等待訓練”需要從小做起。比如在孩子想喝奶時,先別急着給他遞奶瓶,而是告訴他要等到奶涼了纔可以喝;帶孩子坐公交車時,讓他和你一起等待班車的到來;逛動物園時讓孩子去排隊買票;吃飯時讓孩子等家人一起上桌纔開吃……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其實正是鍛鍊孩子耐力的好機會。

·“理解”訓練,教出善解人意好寶寶

佳佳今天傷心不已,原來,她的好朋友菲菲今天生日,請了好幾個小夥伴,但佳佳卻不在其中。媽媽瞭解情況後,安慰佳佳:菲菲沒有請你,可能是因爲她家的客廳比較小,也可能是小椅子不夠多,所以纔沒有請所有的好朋友都參加。

分析:理解萬歲,這個我們大人常唸叨在嘴邊的口號,也需要灌輸給孩子。比如小夥伴搶了他的玩具,父母可以告訴孩子,這是因爲小弟弟特別喜歡你的玩具,你應該原諒小弟弟;媽媽去幼兒園接寶寶時故意晚一會兒,告訴孩子,因爲媽媽要忙着給寶寶和爸爸準備晚餐,請寶寶諒解;爸爸這次沒有給寶寶買玩具,是因爲最近爸爸的收入剩餘不多,要保證寶寶和爸爸媽媽的日常生活,等等。這種經歷多了,孩子就能逐漸養成善解人意的好習慣。以後再碰到挫折或不如意時,他就會找到自我安慰的理由,舒緩心情、釋放壓力。

·“嘗試”訓練,培養膽大心細的孩子

7歲的鵬鵬起初很害怕參加學校組織的少兒鋼琴比賽,媽媽告訴他:參加比賽不是爲了要得到名次,而是去學習如何在有很多觀衆的場合表演。後來,鵬鵬高興地去參加了比賽,結果成績還很好。

分析:有些孩子常常會主動拒絕嘗試新的或者他們認爲困難的事情,尤其是習慣了父母包辦代替的孩子。所以,不妨有計劃地訓練他獨自下樓去買東西、走沒有走過的道路,自己動手製作玩具、參加各種比賽和活動,自己上學和回家(學校離家較近),等等。孩子第一次沒有做好、遇到挫折時,父母可以告訴他:爸爸媽媽第一次做這個事情的時候也是這樣,而且還沒有寶寶做得好。這一次失敗了沒關係,我們可以重來。

·“分析”訓練,讓寶寶“勝不驕、敗不餒”

妮妮是個特別愛計較得失的孩子,得到小紅花時,回家就向爸爸媽媽“邀功請賞”、沾沾自喜;一旦失利,就在爸爸媽媽面前說這個小朋友不應該得紅花,那個小夥伴表現沒她好。

分析:孩子的競爭心一般都較強,而且愛計較得失,但又不知道“強中還有強中手”的道理,總覺得自己必須贏,敗了就不服。這種心理的形成,和父母從小給孩子灌輸要做“人上人”的思想有直接關係。父母應調整期望心態,和孩子一起靜下心來分析。當孩子勝了,就分析自己的優勢在哪裏,還有哪些方面不如其他小朋友,如何改進;孩子失敗了,就讓孩子說說爲什麼會失敗,讓孩子明白:失敗不可避免,但卻是我們通過努力可以改變的。

·“目標”訓練,練出寶寶好意志力

東東是個沒耐性的孩子,每次做事都半途而廢。針對兒子的這一缺點,東東爸開始讓東東和他一起晨跑,並提出目標要求,起初要東東堅持跑5分鐘不中斷,慢慢提高到10分鐘、20分鐘……半年後,爸爸媽媽發現,東東的耐性好多了,做什麼事情都能堅持較長時間而不中斷。

分析:給孩子設置一道難題、制訂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計劃、參與一次有難度的運動,等等。這些“目標”的提出,往往需要花費孩子許多時間和力氣,尤其是體育運動,如長跑、越野、爬山、引體向上等,最能考驗孩子的意志力和承受力。因此,日常生活中,不妨循序漸進地多給孩子提些有難度的“目標”,以此磨練和提高孩子的意志力。

·“故事”訓練,給孩子找到效仿的正面榜樣

孩子遭受挫折、感覺失落時,可以查找中外歷史名人的抗挫故事,有針對性地講給孩子聽。比如歷史學家司馬遷遭受嚴重迫害後,還能忍辱負重寫出被魯迅稱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海倫·凱勒雖然眼瞎耳聾,但卻能發奮圖強,成爲世界知名的作家;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幼年命運曲折,遭遇了許多失敗和打擊,但他們都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最終建立豐功偉績。這些人物,都是孩子值得積極效仿的榜樣。

總之,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從認知、情感、行爲等方面對孩子進行培養。在認知上,讓孩子正確理解挫折,認識到挫折是客觀存在的,不可避免;在情感上,讓孩子切身體驗挫折,消除他的恐懼心理;在行爲上,教會孩子戰勝挫折的有效方法,從而使孩子成爲一個真正勇敢堅強的人。

將挫折教育融入孩子的生活
點擊進入精彩育兒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