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真的會越挫越勇?挫折教育並不適合每個孩子

孩子真的會越挫越勇?挫折教育並不適合每個孩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經常有媽媽問我,該不該給孩子挫折教育。曾經,我也思考過這個問題,還想過要不要每年暑假,有意識地去帶涵涵鍛鍊鍛鍊。

這個問題,肯定不能我一個人想當然,育兒這件事它是不可逆的,所以在做一些重要決定前,還是多方研究,再下決定比較好。

我有個朋友,從小也是在她媽所謂的“挫折教育”下長大的。從小到大,她媽都沒有表揚過她,只有批判,在她媽看來,那叫做“激勵”,就是我越說你不行,就能夠激勵你不斷地證明自己。

她說這麼多年以來,自己跟媽媽在一起都感覺心累的很。

我老公之前也這樣,經常說一些否定的話,事後我證明給他看,他說自己當時就是在反激我。哎,可他不知道我聽到那些話,以及爲了證明自己時的委屈和心累。溝通後,現在他終於會好好說話了。

還有一個朋友,今年夏天的時候,把她4歲多的寶寶送進了夏令營,15天全封閉的那種,見不到父母,只有老師。很多內務都要自己處理,還得學習一些知識。那個夏令營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真的會越挫越勇?挫折教育並不適合每個孩子

其實,根本不用我們人爲地去設置什麼挫折,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本來就會面對很多挫折。

對孩子來說,挫折並非那些轟轟烈烈的大事,在父母眼裏很小的事兒,到孩子那裏卻是天大的事兒。

比如,孩子可能會因爲手裏的冰淇淋掉了,哭的稀里嘩啦,對他來說,那就是大事啊。而我們看見孩子的窘態卻笑的抑制不住,那是因爲在我們眼裏,這不過是芝麻大點兒事。

《小兔湯姆》系列的繪本,一直是我家涵涵的最愛,到現在涵涵4歲多了,還是會拿出來讀一讀。因爲作者寫出了很多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聲啊。

比如其中《湯姆尿牀了》和《湯姆騎自行車》這兩本,就講的是,關於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挫折的故事。

孩子真的會越挫越勇?挫折教育並不適合每個孩子 第2張

孩子真的會越挫越勇?挫折教育並不適合每個孩子 第3張

湯姆尿牀了,可他並不想讓媽媽知道,結果還是驚動了爸爸。

孩子真的會越挫越勇?挫折教育並不適合每個孩子 第4張

後來,湯姆要去姨媽家住幾天,萬一自己尿牀了可咋辦?這麼大了,又不能再用尿布溼。

媽媽這時鼓勵他,你看,最近以來,你得到的小太陽越來越多,所以到姨媽家也是沒問題的。

孩子真的會越挫越勇?挫折教育並不適合每個孩子 第5張

果然,當媽媽來接湯姆的時候,他自豪地對媽媽說,今天早上我的被單是乾的。

孩子真的會越挫越勇?挫折教育並不適合每個孩子 第6張

最後,湯姆終於一次也不尿牀了。

尿牀,每個孩子都會遇到。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湯姆是如何小心翼翼地應對這個難題,而他的家人又是怎樣體諒和鼓勵他的。相信湯姆不僅有信心不再尿牀,而且有信心去應對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我們家涵涵也是4歲纔不尿牀的,期間被家裏人懷疑過娃是不是身體虛,是不是遺傳我?但經過我跟她一起克服困難後,娃最終一次也不尿了,最初那幾天,她半夜跟我說:“媽媽,我要尿尿。”或者自己跑去上廁所時,我內心的激動,只有當媽的能體會。

再來一起看《湯姆騎自行車》:

孩子真的會越挫越勇?挫折教育並不適合每個孩子 第7張

孩子真的會越挫越勇?挫折教育並不適合每個孩子 第8張

一開始湯姆把自行車的輔助輪拆掉後,是會摔跤的。

媽媽說:“別泄氣,湯姆。只要你每天花點時間練習,我敢肯定到這個週末,你就能和雨果一起去騎車兜風了。”

爸爸鼓勵他說:“你一旦學會了騎自行車,就永遠都不會忘記。”

孩子真的會越挫越勇?挫折教育並不適合每個孩子 第9張

於是,在接下來的一週內,湯姆每天進步一點點。

孩子真的會越挫越勇?挫折教育並不適合每個孩子 第10張

最後,他終於學會了騎自行車。

專家導讀裏有這麼一段話:

看着前面、握緊車把、學着剎車、摔倒、爬起、又摔倒……這一個星期,對湯姆來說,充滿了挑戰與興奮。

成長中的很多事情,和騎自行車一樣,需要摔倒才能學會。但就像爸爸說的:你一旦學會了騎自行車,就永遠都不會忘記。

當然,和學騎自行車的湯姆一樣,在每一種經歷中,孩子都不應該是孤獨的。

陳忻老師在《養育的選擇》一書中曾經說過:真正的挫折教育,並不是我們給孩子製造挫折,而是陪伴孩子面對挫折,最終陪着孩子走出挫折。

越挫越勇對一部分成人來說合適,對孩子不適合。

孩子真的會越挫越勇?挫折教育並不適合每個孩子 第11張

爲什麼呢?

因爲兒童大腦各個部分的發育並不同時,比如負責情緒的杏仁核發育較早,而負責推理、決策、自我控制等的前額葉發育較晚。

因此,我們的孩子在面對挫折時,他權衡利弊、調節情緒的能力不能與成人比。有時,生活經驗的不足,認知能力的發展,都不足以他做出決策,所以孩子需要我們的幫助。

若是把他一個人丟給挫折,他又不具備調節情緒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會導致“習得性無助”。

我們讓孩子具有抗挫能力,是希望他能夠獨立解決問題,保持樂觀心態,而不是讓孩子無助,更不是讓孩子懷疑自我。

親歷了涵涵的成長,與她一起克服過,第一次去買東西,第一次去遊樂場跟工作人員溝通,還有克服學英語時的一些困難,克服學舞蹈時的腿疼等等。

現在她反而經常鼓勵我,說:“媽媽,你不是經常跟我說,人要敢於大膽去嘗試嗎?那你自己怎麼不去試試呢?”

當孩子不會做一道題而大聲哭着把本子扔掉時,當孩子因爲搭不好積木氣急敗壞時,都是我們進行挫折教育的好時機。

所以,你根本無需人爲地去製造挫折,挫折根本就無處不在地潛伏在孩子成長之路中。

當然更不要把孩子一個人丟給挫折,讓他習得性無助。甚至懷疑自我、懷疑人生。而是要認同孩子的情緒,面對生活中的小失敗,孩子哭時,不要嘲笑他羞羞羞,也不要立馬轉移注意力,覺得無所謂。

而是要先認同孩子的情緒,並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合理的建議,讓孩子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樂觀面對的心態,這纔是真正的挫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