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與其吼孩子不如這樣批評

與其吼孩子不如這樣批評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很多父母越吼孩子,孩子越不聽話?吼孩子不是一個好的教育方式,相信不少家長都有類似的困惑:每次批評孩子都控制不住,說着說着就吼起來。吼完看見孩子委屈的小臉,又開始後悔。總是陷入這種循環,到底該怎麼辦?

說起吼孩子,不少家長都中槍,本來想心平氣和地教孩子,無奈說着說着音量就上去了。

更無奈的是,老母親說也說了,吼也吼了,孩子根本不走心,一點起色也沒有。

今天給大家好好講講,孩子爲啥幹吼沒用,家長又該怎麼有效地批評孩子。

孩子爲什麼

越「吼」越不聽話?

1. 從畏懼權威到正面宣戰

當你因爲孩子的「不配合」而情緒爆發時,真正表達的不是看法和觀點,只是單純的憤怒。

2~4 歲的孩子,發育不到位,還只能從自己角度看問題,不能理解家長憤怒的原因。

他們只會感到迷茫和害怕,只能乖乖聽話,做個「乖寶寶」。

與其吼孩子不如這樣批評

但隨着孩子一天長大,有了自主意識。

家長一味地要求孩子順從,只會激怒他,讓他通過向你宣戰來展現自己的掌控感:你要求我做的事,我偏不做;你不讓我做的事,我偏要做。

這樣結果只能是惡性循環,使雙方都陷入權力爭奪的怪圈。

2. 安全感缺失,孩子感覺不到愛

習慣用「吼」解決問題的家長,沒有意識到吼會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經常被吼的孩子,不僅缺乏自信,還會自我懷疑:

爲什麼爸爸媽媽總對我生氣?

他們是不是不愛我?

我是一個壞孩子嗎?

這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不被認可的,是被拒絕的。

久而久之,孩子甚至破罐子破摔:反正你們也不喜歡我,那我當一個乖寶寶也沒用!

這樣不僅會造成孩子不配合,性格的形成也會受到影響。

讓孩子心服口服

這些技巧比吼管用

當你吼孩子時,態度是強硬的,情緒是失控的,你跟孩子間的溝通本身就是不平等的。

批評教育的目的是幫孩子認識錯誤,不是發泄父母的情緒。

真正的教育是繞過情緒進行理智交流,用「迴應」替代「反應」。

1. 強調後果,不強調狀態

孩子一歲半後,已經能夠設想事情的後果,並且根據推測的結果來決定處理事情的方式。

這也就是說,我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強調狀態是沒用的。

相反,我們要告知孩子結果和其中的因果關係,引導孩子做出健康的行爲。

比如,孩子吃飯時左顧右盼,你說:「你看你吃個飯也不好好吃,真不聽話!」這就是強調當下的狀態,對孩子來說是無意義的,因爲他並不明白「不好好吃飯」有什麼不好。

相反,你說「等下午飯時間就結束了,媽媽要把碗收掉了。如果到時候你還沒有吃飽,就會餓肚子的。」

孩子知道了「餓肚子」的後果和「不好好吃飯」的因果關係,就會重新考慮「好好吃飯這件事」。

2. 控制情緒,對事不對人

當我們被負面情緒支配時,一不小心就會口不擇言,會把孩子的行爲和本質掛鉤,給孩子貼上「不聽話」「壞孩子」的負面標籤。

當發現自己情緒即將爆發時,儘量給自己和孩子一個平復情緒的時間和空間,不要急於獲得孩子立即的妥協或積極迴應。

你可以儘量用冷靜的方式說出你的想法或擔憂:「寶寶,現在滿地都是玩具,我很生氣。媽媽現在去房間呆一會,我希望等下你能把玩具收拾好。」

孩子都是有共情能力的,當你大方地、冷靜地向孩子吐露自己的感受,最能激發他的同理心。

他們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也會在這樣的過程中得到提高。

3. 多用建議,少說應該

一些「命令式」的話語,不僅沒有尊重孩子,還會妨礙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責任。

當孩子搶了別人的玩具,要是你直接吼:「快把玩具還給小朋友!」

這樣強硬的語氣,即使孩子服從,也並非心甘情願,甚至會激發孩子的叛逆,死活就是不還。

相反,巧妙地使用「選擇理論」,用非控制的語氣給孩子建議和選擇,孩子也會更加配合。

寶寶,你搶了樂樂的玩具,樂樂很難過。媽媽陪你向樂樂說對不起好不好?

如果你很想玩這個玩具,你去問問樂樂能不能一起玩?或者拿你的玩具和他交換着玩?

用恰當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爲給他人帶來了不愉快,能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並且體驗掌控感。

4. 給孩子預留緩衝時間

當我們想要糾正孩子時,不能期待孩子馬上糾正,時時給與正向反饋。

當孩子持續做某件事時,你的強制打斷會讓他們感覺很糟糕,他們需要時間消化信息,面對自己的情緒。

所以,家長在提出建議的時候,不防給孩子預留一定的過渡時間。

寶寶,馬上就要到睡覺時間啦,咱們再玩五分鐘,就把玩具收拾好,然後上牀睡覺好不好?

這樣的表達,比粗暴的跟孩子說:「睡覺時間到了,快去睡覺!」讓孩子更有選擇的自由。

說了這麼多,你學會了嗎?

不吼不罵,用更加正面的方式教育孩子,不如就先從上面這 4 步開始吧。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