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你說他怎樣便是怎樣,批評的時候一定不能這麼做

孩子你說他怎樣便是怎樣,批評的時候一定不能這麼做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貼標籤沒效果,還有副作用

標籤式的批評話語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比較典型的有:

你太笨了;

你太懶了;

你就不是學數學(或者任意一門學科)的料,每次都這麼差;

這件事你就沒做好過;

你總是愛哭(或者軟弱、不聽話等任意一種情緒或性格)。

標籤式的評價最容易直接打擊到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而長時間的標籤化還會產生更多問題。

例如一次考試失利,孩子會去分析原因。本來孩子應該是去對試卷做出分析,對聽課習慣和學習狀況做出思考,從中發現到底是哪裏出現了問題。可一旦出現了「標籤」,孩子會優先把類似「我很笨,所以數學學不好」的標籤當作原因,忽略了其他真實的原因。慢慢的標籤會根深蒂固,而以後的失敗還會強化孩子這樣的想法。

畢竟每個人都不是天生勤快,懶惰與逃避問題幾乎是人類的天性,更何況孩子呢?

雖然家長的本意可能是試圖激起孩子信心或者鬥志,但一般卻只會朝着孩子逐步降低自信、親子關係逐漸惡化的方向發展。

貼標籤給家長了一個「痛快」的同時,也給孩子了一柄「保護傘」,幫助他逃避問題。這樣的批評不僅沒用,反而有反效果。

至於一些家長所謂的「這孩子已經皮了」,就是長期標籤化這個硬殼給孩子的「保護」。

不以隔離和拒絕的方式批評

很多時候家長會在不經意之間,帶着隔離和拒絕的情感去批評孩子,常見的有:

別問我,我也不知道(拒絕和隔離);

我說不行就不行 / 如果不完成作業,你就別想玩(隔離和拒絕);

別和我說話,自己先說你錯在哪裏了(隔離);

你一點都不像我的孩子,怎麼這麼沒骨氣(拒絕)。

孩子你說他怎樣便是怎樣,批評的時候一定不能這麼做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用類似上面這樣的語句來樹立自己作爲家長的威嚴,或者是作爲一種嚴厲的教育。然而,在我們樹立「威嚴」的同時,也失去了更多比家長「威嚴」更珍貴的東西。

拒絕和隔離的批評方式帶來的情感體驗是冷漠和失去愛,孩子會認爲自己是被嫌棄的人,自責爲什麼自己會引起家長的厭惡與嫌棄,逐漸變得怯步不前。提問不敢了,探索世界不敢了,很多事情都止步不前。

出現這種結果,是因爲孩子認爲不做纔不會犯錯,自己才能重新贏得母親的愛與關懷。這種批評並不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改正,而是讓孩子懼怕失敗,不敢嘗試。

最後,就會出現孩子拒絕嘗試或者乾脆生硬而暴力地拒絕承認自己錯誤,這都是源於對於自己被拒絕和隔離後的憤怒與無奈。

冷漠的親子關係體驗在青春期還很容易造成「我是一個不被愛的人」的感受,孩子有可能會去尋找一些極端的方法來補全自己缺失的愛,比如濫交、叛逆等。

如何改變批評教育方式?

1不貼標籤出現任何問題,尤其是家長還處在負面情緒裏時,請不要用標籤化的批評方式。不給孩子定性或者下定義,不用「你是什麼樣的人」這樣的語句。只需要陳述問題,和孩子一起對問題進行探討和解決方案。

2不用絕對性的詞語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不用「總是」「從來不」這樣絕對性的詞語。

3改變態度有時候,家長改變批評的態度,就能避免給孩子一種被隔離、拒絕的感覺。

給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將所有拒絕和隔離的批評方式都用耐心的方式來進行化解,讓孩子得到表達和解釋的機會,逐漸學會自己控制自己,自己表達自己,尊重理解孩子。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