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不說,是因爲你的拒絕

孩子不說,是因爲你的拒絕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年紀稍大的家長應該有這樣的經驗,孩子越長大越不願意和父母說話,尤其不願意說心裏話。曾幾何時,父母是孩子的全世界,孩子會用稚嫩的聲線說媽媽,我今天很高興,我今天不開心。

爲什麼親子之間由無話不談演變成惜字如金?是什麼讓孩子將父母由最信賴的人變成了最不願意向其敞開心扉的人?是什麼讓孩子對父母築起來心牆?

關於以上的問題,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找到了部分的答案,他們通過研究和臨牀經驗,找到了一些有效改善親子關係的要素,其中,較爲重要的因素是“接納”。

1.接納的力量

接納能夠促使孩子發展並實現自己的潛力。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接納孩子的想法、感受會讓孩子有安全感而且更自信。

如果父母對孩子提出的想法總是去糾正、評判好壞、教化甚至警告,那麼孩子會變的越來越不想和父母說自己的想法。她會認爲,說了只會被批判,不會有認同和讚揚。

這樣的狀況不但將孩子越推越遠,而且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變得不願意、不膽敢表達自己。

說到這裏,有的父母可能會說了,我有接納孩子啊,孩子依然和我這麼有距離,這是爲什麼?

父母說接納孩子可能會出現兩個假象,一是表現上是接納,其實潛意識裏面並沒有接納孩子;另一種是父母接納孩子了,但是孩子並沒有感覺的到。

第一種情況,父母要學會改變自己的舊觀念,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而第二種情況,是本文的關鍵,就是父母要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接納,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接納孩子的,無條件的。

孩子不說,是因爲你的拒絕

2.用語言來表示接納

語言是一種工具也是一門藝術。父母用什麼樣的談話方式和孩子溝通很重要。孩子的同一個描述,不同的回答可能讓孩子像打開了話匣子一樣滔滔不絕,也能讓孩子不願意繼續話題。

3.學會傾聽,積極傾聽

放下家長的姿態,走進孩子的情緒,認真傾聽孩子的每一句話,觀察每一個表情。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傾聽,她自己也從中學會傾聽,瞭解了父母的想法纔會更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

4.用被動傾聽表示接納

被動傾聽--保持沉默,記住不是冷漠,認真地傾聽,不否定不評價,簡短迴應讓孩子知道你在聽,並且沒有要反對的意思。這種方式也可以讓孩子感覺安全,願意說更多。

5.用不干涉的方式表示接納

有強迫症或者完美主義的父母要注意了,這類人總是認爲別人做得不夠好,一定要按照他的方式去做事,喜歡任何事情都要指點指點的。

這種父母孩子做什麼都不能讓他們滿意,不但讓孩子覺得沒有親近感,而且相當容易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和自信心。

孩子在玩,在認識世界,父母遠遠看着就好,不要干涉過多,不干涉就最好了。

古羅馬不是一日建成,孩子的築起的心牆也是日積月累的,父母一次次的否定、批判、懷疑和糾正就是一塊塊築牆的磚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