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都在提倡“不打不罵”的現代育兒法,真的科學嗎?

都在提倡“不打不罵”的現代育兒法,真的科學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陣子網上關於陪娃寫作業的段子特別多,有個媽媽說自己吼出了心臟病,住院做了心臟橋搭手術,想想還是命重要,決定不吼了。吼娃這事,在我身上,也早有跡象了,雖然沒有很過分,但隨着OK的長大、越來越有自己的主意,我自己都能感受到對OK吼的次數愈漸高頻、氣勢愈發強大。

對於吼幾聲、甚至打罵兩下,其實我們的態度一直都是有點分裂的。

這邊我們會受現代科學育兒法影響響,被告知我們要用平靜的情緒來養育孩子,“爸媽的壞脾氣會教出低情商的孩子”等等;而這邊往往會心裏暗搓搓地想,什麼呀~我們從小不也都是這麼打打罵罵過來的嗎,不照樣人格挺完整嗎?落下什麼心理缺陷、低情商了嗎?!

說白了,還是我們自己做不到不吼孩子。

那麼挑戰來了,看似先進的不打不罵育兒法,到底有科學依據嗎,中國所謂的棍棒之下出孝子,是有效的教育方法還是落後的愚昧思想?

那些成功的打罵式教養,我們可能只看到了形而沒看到神

很多人知道《傅雷家書》,傅雷就是一位暴父,他的教育方式是相當“粗暴”的,他對兒子傅聰的管教嚴格得近乎殘酷,稍有差池,非罵即打。

這種打罵佔據了傅聰的整個童年時期。常常是傅聰在樓下練琴,傅雷在樓上監督。一旦琴音走調,傅雷就會嚴加斥責,甚至會抓傅聰的頭往牆上撞。傅雷經常是手邊有什麼東西,直接就會加諸傅聰身上。有一次,他拿起盤子朝傅聰扔了過去,劃破了傅聰的鼻子,給傅聰留下一道永遠的傷疤。傅聰曾經對父母的好友楊絳訴說:“爸爸打我真痛啊!”

傅雷對傅聰的打罵不少,這顯然不合適,但他的教育理念是先進的。傅雷通過打罵要告訴傅聰的東西有很多,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還是在演奏姿態方面。而如果換在普通人家,除了打罵卻無更多知識輸入給孩子,負面後果的可怕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同爲打罵,因爲孩子所處的家庭環境、受到的教育各不相同,打罵這件事只是某種形式,並不是教育的全部。

那些成功的打罵式教養,我們可能只看到了形而沒看到神。

都在提倡“不打不罵”的現代育兒法,真的科學嗎?

打罵的風險其實是非常高的。經常被打罵的傅聰其實也很叛逆過,只能說他的成長是個典型負面。沒有像現在的一些孩子選擇跳樓,也許這裏面也有一些幸運。最終傅雷也開始反思他的教育方式。他坦言:“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補贖不了這種罪過!”

他後來寫給傅聰的信裏寫道:“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過去的,是我不懂得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幸虧你得天獨厚,任憑如何打擊都摧毀不了你,因而減少了我的一部分罪過。可是結果是一回事,當年的事實又是一回事。儘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擁抱你才能表達我的悔恨與熱愛呢!”

所以,棍棒之下出孝子,只是適合在那個封建的年代裏,整體社會環境和道德輿論都是壓抑沉悶的,對個體性格的壓抑沒有顯得那麼劇烈而已。

此外,傅雷雖然打罵傅聰,但他並不是用打罵來宣泄自己的壞情緒。他不只是在傅聰的彈琴上面要求嚴苛,他在生活細節方面對傅聰要求也很嚴格,也就是說,教育方式雖然粗暴,但是始終保持一致的,這種一致性至少比雖然以爸媽自己的情緒在變的不確定的教育態度要好。

爸媽越是無力,吼娃的聲音就越大

每個爸媽在最初把寶寶捧在手掌心的時候,都會想着自己將來要如何愛護這個軟糯的小生命,在所有的甜美想象中,絕不會想到日後自己會換着姿勢對着這個小生命狂吼怒叫的猙獰模樣兒。

是什麼讓我們改變了初心,讓我們越來越敢對孩子下狠話?是孩子變了嗎?不是,是我們的知識體系、我們的教育能力和經驗跟不上孩子的發展了。

處在嬰兒時期的小寶寶,沒有爸媽會打罵他們,他們太柔軟太沒有抵抗力了。可是當他們到了1~2歲時,越來越不好管束、假裝聽不到話、自己還很有脾氣,爸媽們開始搞不定了。

遭受到挫折的爸媽並不能一下子就適應從照顧轉向教育的節奏。而教育這門理論又比護理要高深得多,於是,從一次兩次的搞不定開始,提高嗓門、暴力懲罰,各種曾經小時候被用過的方法成了自己當下最容易上手的工具。

孩子在不斷髮展和學習,想法、要求、能力、對爸媽的依賴程度都在不斷變化,他們的能力升級也意味着爸媽們的應對方式也得跟得上發展的節奏,而爸媽的應對方式如果只是吼,在這個過程中,也就成功地實現了從吼罵三級升到吼罵七級的過程。

正如我一個朋友說:打罵孩子和家暴是同一個原理,沒有一次、兩次,只有零次和無數次。施“暴”的人因爲沒有更好的工具,永遠只會在吼罵這個教育層面徘徊。


經常被吼被罵的孩子會怎樣

之所以千千萬萬的爸媽不斷地加入吼娃大軍,正是因爲有時真的挺有“效果”,打罵之後孩子馬上就聽話了。

當然這只是一種錯覺。事實上,孩子在受到強烈的威脅下的確是會馬上變得順從,因爲孩子對痛苦和精神壓力的耐受力遠遠低於我們大人。但這種順從,是人的社會性動物本能驅使,這種順從可以說成是馴服,而不是教育。

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曾做過一個經典的實驗。他對籠子的一半通電,狗受到電擊就會逃避,逃到籠子的另一邊。但是如果籠子的另一邊也通上電,狗在反覆逃避之後發現,無論怎麼逃避都是徒勞的,就學會了停止逃避。以後再被電擊時,狗不再逃避,即使另一半籠子不通電,把障礙去掉,狗寧願被動接受電擊也還是不逃避。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如果是被馴服,那就會讓人認爲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無益的,索性“你愛幹嘛就幹嘛”,完全失去了主動性。

我一個朋友在一次反思中告訴我,她從第一次吼他兒子到現在經常會控制不住自己吼孩子,小朋友的反應上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兩歲不到時,第一次吼了他,那時,小小的他從未聽到媽媽發出這樣的聲音,在原地僵住了,繼而哇地大哭起來。”

“三歲的時候,我再吼他,他有一些尷尬和愧疚的感覺,然後低着頭白我眼。”

“現在已經四歲了,幾年吼下來,他的心臟已經很強大,我對他吼,他反而會笑,或者根本不當回事地跑開了。”

吼罵永遠不會幫助一個孩子成長,越是脾氣糟糕的孩子越是容易激發爸媽“去吼去罵”,這是死循環。

唯一能夠解決的辦法,就是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段位,用更高的招數和孩子共同成長。這個答案也許你不會滿意,但也真的沒有捷徑。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