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繞開表面,瞭解孩子的深層需求

繞開表面,瞭解孩子的深層需求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7.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繞開表面,瞭解孩子的深層需求

二寶出生後,我一直和二寶同牀,牀不夠大,只能把大寶安排在嬰兒牀上,現在二寶兩歲了,日子過得平靜滋潤。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大寶在小牀上開始不安分起來,有時翻來覆去,小嘴巴嘟囔着小牀太硬不舒服,終於在某天晚上睡覺前提出:“我要到大牀上去睡!”

“這樣啊,好的,等我想想辦法哦。”嘴上這麼說,我心裏面可犯難了:要是大牀睡三個人,太擠,不是長久之計,還有兩個孩子在一塊兒睡,你逗我我逗你的晚上入睡可要費功夫多了;換另一個方案,讓孩子們換個位置,把二寶放在小牀上睡,這樣也不行,因爲那個小牀是加長的嬰兒牀,腳下是沒有護欄的,二寶睡覺打把式,沒有我擋着十有八九要掉到牀下去。正在犯難,爸爸來解圍,爸爸問大寶:“爲啥不睡小牀啦?”

“牀太硬,這裏,這裏讓我很不舒服”大寶指着牀的某些“部位”很認真地解釋道。

“那爸爸再給你拿個被子來墊墊。”爸爸開始提建議了。

“不行。”女兒搖搖頭。其實兩天前就已經加墊了一牀被子了。

“那你跟爸爸去另一個臥室的大牀上去睡吧,爸爸給你講故事。”

“我不想。”大寶回答的時候原本堅決的神情一下子黯淡了下來,好像有點難過。本來爸爸還在繼續“勸說”,說可以給你講三個故事,但被我打斷了,我拽了拽先生的胳膊:“我覺得再勸可能不會有用,咱們應該瞭解一下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他不是厭倦了小牀,想在大牀上睡麼?”先生沒明白我的意思。

“我來問問看。”我轉向孩子:“你在大牀上睡在裏面,二寶睡中間,媽媽在外面,這樣行嗎?”大寶還是搖了搖頭,慢慢地說:“我想跟媽媽挨着睡。”

這回可找到方向了,原來,因爲臥室格局的問題,小牀是橫在我腳下的,孩子是長期睡覺時看不到我,想我了。想到這,我接着提建議:“那這樣吧,媽媽把頭轉到這邊來睡,一轉頭就能看到你了,這樣行嗎?”

這回孩子沒有馬上回答,而是面露難色,好像在糾結。看到這裏我已經明白了,孩子想像二寶一樣,跟我頭對頭腳對腳的挨着睡覺,但是他以爲要達到這個目的,只能“轉移到大牀上來”,有了這個想法後,他的身體就給自己找“藉口”了,開始覺得“牀硬”。這個表達不夠直截了當,險些讓我和爸爸誤會了他的真實意圖。這個時候非常慶幸自己多了一點點耐心,若是沒去深層瞭解孩子的需求,敷衍勸說孩子,最終一定是聽家長的安排,孩子的需求就被壓抑了。

繞開表面,瞭解孩子的深層需求

想到這裏,我高興地對孩子說:“我想到了,寶貝兒,咱們今天先湊合湊合,媽媽把身子轉過來跟你挨着,明天咱們把衣服用品全搬到另一個臥室去,那裏可以把小牀放在媽媽身邊,這樣咱們倆就能挨着睡啦!”

“那可是個大工程!”孩子也跟着興奮起來,臉上的不甘一掃而光。

當然,也有很多孩子的表達非常直接,無需家長傷腦筋去猜,但我相信孩子在表達需求的時候會“繞彎”,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即使是成年人,有時也會脫口而出一些奇怪的要求,比如有的女孩會問熱戀中的對象:“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水裏,你會救誰?”如果男孩這時陷入兩難,那就掉進了女孩表面需求的陷阱了,她並不是需要男朋友二者選一個更重要的,聰明的男孩這時不會回答這個問題,而是會接機表一下決心:“你放心,我媽要是覺得你哪裏不好,我肯定據理力爭。”保證女朋友眉開眼笑。

談戀愛的人,焦慮的人,生氣的人,傷心的人,興奮的人,都是有情緒的人,他們更容易出現“嘴不對心”的情況,有情緒的孩子就更會如此了。即使孩子已經很大了,或者孩子平時表達也很好,很直接,也該多注意觀察孩子,繞開表面,瞭解孩子的深層需求,尤其是當孩子有情緒時。做到這一點所需要的,僅僅是一點耐心,多一點觀察,多一點試探,收穫的是孩子滿足的幸福感。

那天晚上,我換到牀尾去橫過來躺下,大寶依然睡在小牀上,緊挨着我,摟着我的胳膊,幸福地說:“媽媽,我很久沒有抱着你的胳膊睡啦,本來我也可以抱着枕頭,但是那不一樣,抱着媽媽有愛,我現在覺得好幸福,我一直就想跟你說這個,但是我總是忘。”

我笑了,轉頭看看二寶霸道的睡姿,二寶一下子有了更寬敞的地方翻滾了,而我要橫過來睡,牀的寬度不夠我的身高,我只能蜷縮着。心裏琢磨着等孩子睡了我再換回去吧,然後,我就香甜地睡着了。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