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9.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要時刻孩子的心情,正心態,把孩子引向生活中美好的地方,做一面多棱鏡,把生活的陽光折射給孩子,把積極的情緒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在家庭的空間裏感受到—片晴空。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一、察覺孩子的情緒

孩子如同成人一樣,他們的情緒背後有其原因,不管他們是否清楚原因何在。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不明來由的生氣或沮喪時,不妨停下腳步來了解他們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事情,並且運用一些方法來引導孩子安全地表達各種情緒。

二、體察情緒是與孩子親近和教導孩子的機會

一些父母試圖忽視孩子的負面情緒,希望他們的情緒過去,但常發現效果不好。事實上,情緒的抒解需靠父母協助孩子澄清情緒、瞭解情緒,纔不致使情緒擴大或惡化。

三、同理的傾聽和確認孩子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需要父母注意他們的身體語言,如臉部表情和姿勢。別忘了,孩子也會觀察父母的身體語言。因此,父母可以一種輕鬆但專注的態度和語氣、不帶質問的反應,如說:“你今天看起來有點累。”然後,等待孩子的反應。

四、幫助孩子以言語表明情緒

當父母看到孩子流淚,可用同理心來反應:“你覺得很傷心,是不是?”這不僅讓孩子瞭解,而且學到描述情緒的字眼。研究顯示,一個人如能以適當的言語形容情緒,可以幫助自己在神經系統上得到寬心或鎮靜的效果。當然,不是父母告訴孩子該如何表達情緒,它只是單純地協助孩子發展表達情緒的語彙。孩子也如同成人一樣,他們同時亦會有兩種以上的混合情緒,因此父母可以讓孩子瞭解這是正常的,如說:“我知道你對參加少年棒球隊選拔有點興奮,也有點害怕。”

五、與孩子商討解決之道

讓孩子瞭解自己的情緒不是問題,偏差的行爲纔是問題,這是幫助孩子成長和進步的關鍵。與孩子一起討論問題的解決。舉例而言,父母可以如此說:“你很生氣小杰拿了你的東西,如果是我也會生氣,但你打他是不對的。讓我們想想有沒有其他解決的方法。”

情緒教育的學習和訓練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往往不太注重孩子的情緒,總是認爲孩子情緒多變是由於年齡小不懂事,長大了自然就成熟了。其實不然,幼兒情緒的表達和成熟也是需要學習和訓練的,我們有義務讓孩子學會擁有成熟快樂的情緒。

幼兒情緒的穩定性很差,常常受外界環境影響而波動、變化。如當孩子平心靜氣看連環畫時,窗外天空中傳來飛機的轟鳴聲,他們會立刻轉移注意力,興奮地大叫起來。幼兒的情緒還具有明顯的易感性,如:當成人做出恐怖的表情時,幼兒也立刻會出現恐怖的情緒反應,在童話音樂劇裏,當大灰狼出場時,總伴隨着低沉的大提琴聲,以後只要這種低沉陰鬱的大提琴聲一響起,孩子往往會嚇得閉上眼睛。幼兒情緒還具有易衝動性,孩子經常因爭奪玩具而情緒激動,嚎啕大哭,但當父母用些搞笑的表情,幽默的言語,給予安慰時,他的眼淚還掛在臉上又馬上發出笑聲,又顯示了幼兒情緒的易轉移性。

首先要幫助幼兒認識和了解自己的情緒,人的情緒是一種主觀的內在的體驗,需要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來宣泄。因此,就情緒本身而言,它是一種自然的真情流露,並無好壞是非之分。許多情況還表明,情緒豐富的人比情緒淡漠的人更智慧。所以,當孩子表現訴求情緒時,我們不應抑制,而應給予理解、接納,使孩子毫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許多人認爲,現在的獨生子女物質條件充裕,應該感覺很幸福,不會有什麼煩惱。其實不然,孩子在幼兒園或家庭生活中也會碰到許多不舒心的事。比如,老師忽略了自己,受到大孩子的欺負,飯菜不合口味,自己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滿足等等,這些情況都會使孩子緊張焦慮。任何一個孩子都會遇到不愉快的情緒狀態,但並非所有孩子都能表現出來。過去,我們傾向稱讚那些不表達自己消極情緒的孩子,然而,根據精神健康方面的知識,我們應樹立新的觀念:能夠宣泄自己情緒是心理健康的表現,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承擔消極情緒而又不能表達,必然會產生壓抑感。因此,我們要幫助孩子正確對待他們的各種情緒。

其次,要循循善誘,幫助幼兒恰當地表現自己的情緒。父母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是孩子模仿等習的對象。有許多孩子每當家裏來了客人就成了調皮搗蛋的“人來瘋”,雖然這是他情緒極度興奮的表現,可其行爲卻讓大家很煩躁。此時,就需要家長以平靜、理解的態度來對待,一味打罵只能傷害孩子。可以在肯定孩子感受的同時,告訴其表達方式的不妥並教給孩子一些待客之道:通過快樂的表情,熱情的語言,同樣能表達自己的情緒並使客人感到受歡迎,而不一定非用肢體動作上躥下跳,手舞足蹈。

再有,應幫助幼兒有效調控自己的情緒。對於情緒波動大的孩子,父母除了對他表示理解和關心外,還要儘量分散他的注意力,引導他做些愉快的事。如有的孩子不願去幼兒園,當他哭泣時,要引導他觀察別的孩子愉快的活動,並讓孩子們帶他一起玩,當他的注意力集中到玩樂中去時,他的消極情緒也就無影無蹤了。對於大一些的孩子還可通過活動不同部位的肌肉,比如散步、打球或其他體育活動來達到精神和身體的放鬆,有規律的深呼吸也有助於身心鬆弛。適當的宣泄也有助於調控情緒,有些家長不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往往把孩子的宣泄行爲視作“有意使壞”,因而嚴加訓斥與制止,迫使孩子強行剋制已經醞釀發作的脾氣,這麼一來,孩子攝於成人的威嚴,表面上不聲不響,但卻憋在心裏,加重了緊張焦慮。長期如此,孩子得不到宣泄的機會,對身心健康相當不利。孩子的發脾氣是釋放積壓在胸中的怒氣,是一種情緒的自我調控,所以,不妨讓孩子發發脾氣,但請別忘了給予正確的引導。

最後,應幫助幼兒增強對積極情緒的愉快體驗。幼兒直接經歷過的情景比起故事、圖片來更能引起他的情緒共鳴,也更能印入其心靈深處。因此,父母師長的微笑和讚揚,會使孩子獲得情緒上的滿足,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多次強化以後,孩子今後在同樣情境下就能正確表達情緒,並逐漸成爲一種穩定的情緒定勢。

專家提醒:家長要用正面情緒教育孩子

家長要用正面情緒教育孩子。現在的社會競爭激烈,很多家長面臨着工作上的種種壓力和挑戰,有時常常會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到家裏,在家人尤其是孩子面前訴說種種社會不良現象。而很多家長更是會把自己的境遇與孩子的學習很自然地聯繫起來,把自己作爲一個例子,告訴孩子學習上應該如何努力纔不至於重蹈家長的覆轍。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家長們時常因爲孩子的一點波動就緊張、不安、焦慮。家長的這種情緒時刻在影響着我們的孩子,孩子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反映:一種孩子感受到來自家長的壓力,對自己的行爲和語言過度關注,情緒經常處於緊張焦慮之中。另外一種孩子對於家長的這種情緒似乎已經司空見慣,用冷漠和無所謂來對待家長的督促和指責。

人的情緒是會互相影響的,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長的主要空間,孩子的身上總是不可避免地繼承和延續了家長身上的部分情緒和性格。所以家長們請你注意,你在一味挑剔、擔心孩子的情緒的時候,有沒有反省—下自己,有沒有發現孩子的情緒與自己有很多相像的地方。

家長只要放正心態,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好的地方,讓我們的家長做一面多棱鏡,把生活的陽光折射給孩子,把積極的情緒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在家庭的空間裏感受到—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