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再溫柔再有耐性,這樣你也教不會孩子!

再溫柔再有耐性,這樣你也教不會孩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些家長在教孩子做題的時候十分奔潰,明明是一道很簡單的題目,可是怎麼教他都不會,是不是覺得被氣炸,其實再溫柔再有耐性,這樣你也教不會孩子!

孩子怎麼教都教不會是怎樣一種感覺?

相信所有重視教育的父母都會經常體會到那種幾乎被掏空的無力感。

當你掰開了揉碎了,用盡這輩子所有的耐心和溫柔,把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問題細細的講給孩子聽,一遍兩遍直到N遍之後,看到孩子依然一臉茫然,用崩潰已經不足以形容此時的心情了。

曾經親眼見過一個媽媽,教兩歲多的女兒如何打滑梯,孩子站在滑梯口,一坐下,就一隻腳朝前,一直腳朝後,無論她媽媽在下面如何指手畫腳,口若懸河,她就是領悟不到如何坐下能兩隻腳都朝前,眼看着她站起來又坐下,坐下又站起來好多遍,隨着母親的聲調越來越高,音量越來與大,孩子的動作也越來越遲疑,越來越僵硬。

最後,這當媽的終於崩潰,終究沒忍住吼出那句要命的話:“你怎麼這麼笨!”

聽到這句孩子嚇了一跳,差點沒從滑梯上掉下來,定了定神終於哇的一聲大哭起來,接下來的場面大家也可以想象了。無非是媽媽突然內疚感爆棚,抱住孩子哄了又哄,好半天才平靜下來。

當時看到這個場面的時候,心裏真是非常鄙視,覺得這個媽媽心態真糟糕,怎麼那麼容易就失控啊!

後來我發現這就是站着說話不腰疼,很快打臉的時刻就到來了,當時毛頭從1-20已經說得滾瓜爛熟了,然後我發現他居然不會數數,除了1和2不會數錯,3件以上的物品就完全亂套,經常是手裏指着一個物品,嘴裏已經飄過去了兩個數字。5個東西能數成8個。

我不厭其煩的教他,如何做到嘴和手的協調,如何有節奏,然後各種做示範。可無論教了多少遍,依然是會數錯。

一開始我當然是循循善誘,各種溫柔,可沒過多久,我就感覺我整個腦袋都在冒煙,嘴巴一張都能吐出大火球來!

我終於意識到,主觀上再想努力保持平靜,人的耐心終究是有極限值的,對於付出了許多努力卻只是徒勞的體驗,當然是分分鐘在崩潰邊緣。

理智上都知道教孩子東西要有耐心,要慢慢來,不能發火兒,但是爲啥一落實到實踐上就然並卵了吶!

問題的根本在於,試圖用“口授說教”的方式去教會孩子一件事情,本身就是不靠譜的,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他們的理解能力和邏輯能力都非常有限,對於“語言”這種高度抽象化的信息是有很大接受障礙的。哪怕你口沫橫飛長篇大論,用語言解釋得再清楚,在孩子那裏,你說得一切只是一堆“blabla”而已。

再溫柔再有耐性,這樣你也教不會孩子!

我們的耐心和精力,完全用錯了方向。

就像那個教孩子如何打滑梯的媽媽,總是不停的說:你要兩隻腳一起,兩隻腳都朝前那樣坐。

那孩子可能根本不明白,什麼叫做“兩隻”,什麼叫做“一起”,以及什麼叫做“朝前”,這些詞的概念都太抽象了,孩子那可不一片茫然鴨子聽雷嘛!

那麼孩子要怎樣才能理解這些概念呢?用嘴說的可做不到。因爲你每解釋一個概念,勢必要用到其他孩子不懂的概念,這就死循環了。所以只有各種親身的體驗和經歷,才能在孩子腦中形成事物的清晰概念和定義。

蒙臺梭利教育理論裏就有提到:兒童都是靠感官來學習的,越小的孩子就越是如此。無論是身體技能還是思維技能,都需要各種感官的刺激,加之不斷的練習,犯錯,糾錯,纔有可能慢慢的學會。

如何雙腳跳,如何下樓梯,如何騎腳踏車,如何打鞦韆……

如何數數,如何找出規律,如何找不同,如何做加減法……

所有的這些,都不是你隨便給孩子講一講他就能懂的。哪怕你再耐心也不行。一定要親身上去不停的嘗試。

所以孩子越小,童年的各種多元的體驗就越加重要,體驗越多的孩子,就越聰明。

這甚至會影響到長大之後的理解能力。

我清晰的記得我有一個當教師的同學抱怨,說現在這立體幾何簡直沒法兒教,有些學生就是沒有立體感,問他們你們難道小時候沒玩過積木嗎?他們居然說真的沒玩過。真是不知道這幫孩子小時候不玩積木都在玩什麼?

所以只有貼合生活的,真實的體驗,纔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就像很多孩子不會算加減法,但是會算糖果,少給一個他不幹,就是這個道理,因爲加減的概念是抽象的,糖果是具體的。越小的孩子,就越只能理解具體的事物。

所以,切莫在學齡前兒童面前高估自己的講解能力,你家娃兒能不能成功get一項新技能的影響因素,不在於你是否能講清楚,而只在於以下兩點:

1,他的領悟能力有沒有到位

如果這項技能並不在孩子的“最近學習區”裏,超出他能力範圍,那就啥招都沒有,時機未到,只能等他長大一點,身心發育更成熟一點再試、

2,他的環境是否夠寬鬆

如果父母平時對孩子要求過於嚴格,會導致孩子太在意外界評價,害怕自己犯錯被批評,但是體驗式學習裏,犯錯與糾錯是通往正確的道路,如果孩子害怕自己犯錯,就會畏縮不前,沒辦法真正學習到技能。

綜上,當你覺得你想要幫助孩子學會一件事的時候,首先鼓勵他自己大膽去嘗試,你閉緊嘴巴在旁邊提供一下場外支持,孩子要求你幫助的時候再幫助他。當孩子試了幾次不成功,那就不妨勸他放棄,下次再試,也是一樣的,不要逼着孩子死磕,反而讓孩子挫敗感太強,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這就得不償失了。

回到我文章前面的例子,如果孩子學不會打滑梯,你要做的不是“教會”她怎麼打,而是默默地由着孩子在滑梯口折騰,如果孩子實在弄不成着急了,再幫她擺好姿勢,這次不會下次再試,這種事情,早早晚晚都能學會的不是嗎?

如果孩子不會數數,那就平時多數給他聽,數臺階,數人,數食物,見什麼數什麼,慢慢的自然而然就明白了,根本用不着掰扯什麼理論方法。

世界上有一種煩,叫做媽媽的嘮叨,翻來覆去,都是一些正確的廢話:

小心!別弄壞了!

不要吃的哪裏都是!

認真一點!

動腦筋啊!

……

這些說教沒有任何實際操作意義,只會讓孩子感到挫敗和緊張。

想要孩子學會東西,就請停止說這些正確的廢話,帶領孩子多體驗,多示範,多鼓勵。剩下的,就相信孩子自己的力量,給他時間和機會,讓他自己摸索學習吧。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