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並不是你我的附屬品,他也需要尊重!

孩子並不是你我的附屬品,他也需要尊重!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簡短的回答是行動。

微博上看到這樣一段對話:

睡前

媽媽:寶貝,媽媽想跟你道個歉,這兩天我做媽媽做得不好,經常容易着急、生氣

小麥:是用陶土做的那個媽媽嗎?

媽媽:是我這兩天當媽媽當得不好,容易着急

小麥:但是我還是覺得你很好,你是最好的那個

媽媽:謝謝寶貝!媽媽很感動,但我這兩天確實做得不好

小麥:可是我還是覺得你好,你是最好的那個。

很多人評論說,對話裏的小麥真是個暖心的孩子。我卻感動於這個媽媽敢於向孩子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在她的道歉裏,我看到了對孩子的尊重。

孩子並不是你我的附屬品,他也需要尊重!

中國的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的很少,他們總是認爲孩子是自己生的,是自己生命的延伸、是自己的附屬品,在孩子年幼的時候,他們認爲自己有權決定孩子的一切。直到孩子慢慢長大,他們纔有所改變。因爲有這樣的想法,我們經常能看到下面這一幕:

泉泉今天在幼兒園畫畫得了A+,還被老師表揚了,他回到家就興沖沖舉着自己的畫給爸爸看:“爸爸你看我的畫!劉老師今天表揚我畫的很棒,還給了我A+!”

爸爸拍拍泉泉的腦袋說:“兒子你真棒!”,視線卻沒有離開過電視,根本沒看泉泉畫了什麼。

石頭是一個幼兒園中班小朋友,媽媽打算讓他在放學後再報個興趣班,學點特長,石頭喜歡運動、對足球有興趣,媽媽卻覺得學英語對石頭將來更有幫助,不顧石頭的請求,還是報了英語班,每天石頭在教室裏跟着老師學英語時,都羨慕得看着遠處草地上踢球的小夥伴們。

這些行爲,都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你的孩子。孩子是鮮活的生命,同樣有豐富的情感和個性,只有充分尊重孩子,才能使他健康、快樂、全面地發展。父母對孩子的尊重可使他們形成自尊心。孩子健全的個性是在自信和自尊的條件下建立的。而你對孩子的不尊重,讓孩子疏遠你的同時,也變得不自信、不快樂。

一個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覺是從父母那裏得到的,尊重別人的意識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經過多次訓練、教育,不斷強化而逐漸建立起來的。尊重,與孩子的年齡無關。

孩子並不是你我的附屬品,他也需要尊重! 第2張

尊重孩子,可以從下面五方面做起:

1.面對孩子時要控制好情緒

尊重孩子的第一步,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情緒垃圾桶。當你工作繁忙壓力大,回到家孩子要你陪他做遊戲、要你講故事給他聽,你不滿足他,他就又哭又鬧時,你會不會忍不住大吼“怎麼老是哭啊哭啊!別哭了,真是個煩人精”?當你對孩子發脾氣時,就已經讓孩子感受到,你沒有把他當成一個平等的人。對於如何控制情緒感興趣的家長,可以查看我們往期的文章《身爲父母,這6招教你良好管理自己的情緒》

2.認真對待與孩子的對話

每天你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裏過得怎麼樣?”時,是不是一邊問、一邊忙着做飯、整理房間、或者看報紙?這樣的行爲在告訴孩子:我並不關心你的答案。於是,孩子從我們身上感受到了不被尊重,他漸漸不願意把自己每天經歷的人和事講給父母聽,並學會敷衍別人。

從現在起,當你詢問孩子一些重要的問題、與孩子進行重要的對話時,要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最好能看着孩子的眼睛,然後認真傾聽孩子的話,不隨意打斷。如果說話時你和孩子都站着,你可以蹲下來,讓你和孩子的目光平視,這樣更能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被尊重、被重視。

3.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需要的不僅是吃飯睡覺那麼簡單的生理需求,他們擁有自己獨立的思維、情感,他們可能在一些事情上過於稚嫩,並不能做出最合適的判斷,他們的一些想法也會過於天馬行空,他們的想法和判斷都經過了自身的思考,這是他們成長的過程,父母應當予以尊重和正確的引導,而非全盤否定。比如孩子出門時,想要穿藍色的毛衣,而不是綠色的毛衣,這樣的想法在你看來可能無關緊要,卻是孩子自己獨立思考決定出來的,如果兩件毛衣都適合當天的天氣,尊重孩子的想法,何樂而不爲呢?

4.尊重孩子的個人空間。

生物的本能,決定了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定的個人空間。即使是動物,當私有領域被侵犯時也會感覺受到了威脅和攻擊。孩子對個人空間的需求,本就是遵循自然規律的。

孩子的社交、學習、生活等等空間,都需要尊重。孩子和什麼樣的小朋友成爲玩伴,房間裏的擺設怎麼放,藏起來的日記本,不想給別人玩的玩具…..只要孩子的決定不會產生壞的結果,就不要做過多的干涉,讓孩子在家中能夠輕鬆自在的生活,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做決定。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強迫他事事都按照你喜歡的方式做,是霸道無理的。

另外,也不要事事爲孩子包辦。有些家長自認爲是愛孩子,對於孩子的每件事都要細細盤問清楚,強制性把想法灌輸給孩子,還把所有諸如吃飯、穿衣的瑣事都包辦下來,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鍛鍊自理能力、自我探索的權利,這也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家長應該逐漸放手,給孩子適當的引導和輔助即可,大多數事,應該孩子自己去完成。

孩子並不是你我的附屬品,他也需要尊重! 第3張

5.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

對於孩子的言行,我們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場換位思考,弄清孩子的思維方式和內心世界,才能更有效地和孩子溝通,真正瞭解孩子的脾性。當孩子的一些要求、行爲讓你覺得不贊同時,不要急於用自己的慣性思維去下定義,可以先問問他, 爲什麼要這麼做。

吃過晚飯後,媽媽帶嘟嘟去小區附近的公園散步,回家時經過麪包房,嘟嘟說他想買麪包。媽媽第一反應以爲嘟嘟是想吃東西了,“我們剛吃過晚飯,這時候再吃零食不好”,媽媽這樣拒絕了嘟嘟。嘟嘟傷心得一路上沒說話,回到家也無精打采的。後來媽媽問嘟嘟,是晚飯沒吃飽嗎,所以要買麪包?嘟嘟說不是的,他覺得上次媽媽帶他買麪包,拿盤子夾麪包、裝袋子、付錢的過程很好玩,他想再玩一次。

經過這次對話,媽媽終於理解嘟嘟了,孩子正處在對什麼都好奇的階段,我們看來再平常不過的事,在他眼裏是一次有趣的遊戲。下一次散步的時候,嘟嘟要買麪包,媽媽說買麪包可以,但是明天早上你要把它當早飯吃掉,嘟嘟認真的答應了,開開心心得體驗了買麪包的過程,第二天早上也乖乖得把麪包吃掉了,吃的同時,他對媽媽說:“媽媽你真好”。

尊重孩子,你也能獲得孩子的尊重,和更多的愛。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