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成長的路上,一定要讓孩子保持內在的節奏!

成長的路上,一定要讓孩子保持內在的節奏!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家長在行爲上力爭讓孩子親力親爲,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組織能力;更要求家長在思想上做到尊重孩子,把孩子當做和自己一樣平等的個人。

《爸爸去哪兒》第五季,剛開始看的時候,不明白爲什麼小小春家庭的呼聲最高。

和同是男孩子的嗯哼相比,小小春的父親陳小春更爲嚴厲,也不如杜江貼心和包容;和neinei相比,小小春沒有她的大方、獨立、有力量。

然而,隨着劇情的發展,小小春從內心迸發出來的力量,無論是他的開心、沉默、還是他的拒絕、眼淚,都絲絲縷縷的滲透着自己小小肩膀上能扛起的力量。

最近“媽媽團探訪”中滾南瓜的遊戲環節,小小春又展示了不同的一面。當neinei和Max努力合作爭第一的時候,當小泡芙的媽媽揮舞着手臂給女兒加油鼓勵他爭第一的時候,小小春手扶着南瓜呆萌張望的表情,像是出離於這場比賽之外。

當爸爸告訴他看自己的南瓜時,他回過神,一次次的用手臂的力量推動南瓜。看不到焦急、也看不到無助。他遵循着自己的節奏,固守着內心的平靜,嘈雜也好,熱鬧也罷。

就像那次爸爸因爲他走的慢,大喊着“快點”時,他不慌不忙的打開擴音器的開關,舉起喇叭,對着爸爸平靜而又認真的說“你可不可以不要生氣了?”

爸爸生氣對他發火了,他有自己的立場,用獨立的態度提醒爸爸在用一種錯誤的方式對待別人,而父親陳小春也是孩子的獨立中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同樣,爸爸要求他快點滾南瓜,他有自己的節奏,他的不慌不忙,不被他人影響,就是一種守住自己的態度。

嘈雜的外界,能夠拽走一個人心思的誘惑太多。在這樣的複雜的環境下,最難的就是,守住內心的一片淨土,看得到自己的追求和夢想,也看得到自己的能力和方向。

小小春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內在的節奏,才能在父親的並不正確的催促中理直氣壯的提出要求,也才能在父親的驅使下用一種唯我的態度堅持自己的行爲。

不爲他人的聲音所動搖,不因他人的成功而氣餒,不被他人的言語所左右,這纔是孩子內心所需要的獨立。這份獨立最終會形成孩子自己的性格,也成就他處事的態度和節奏。

成長的路上,一定要讓孩子保持內在的節奏!

孩子的內心的節奏,是他成長的內因,就像是一曲行雲流水的音樂,自然而然流淌,任何介入都會成爲干擾,也會讓原本流暢的節奏裏,出現突兀的波動。

央視紀錄片中《一一的世界》裏,一一是一個喜歡獨處的小女孩。幼兒園裏,他經常一個人玩,小小的她,固執的拒絕老師的邀請,認真的說“我不需要朋友,我喜歡自己玩”。上學後,她喜歡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時光,覺得能夠找到內心的平靜,也能夠得到沉澱和滋養。

儘管老師們認爲這是不正常的,但是一一的母親非常認可孩子。她認爲父母就是喜歡安靜的人,家裏日常的氣氛就比較靜,各自有活動範圍,做自己的事情。孩子的行爲就是她們家庭日常的反應,並非異常。

一一在自己的世界裏,像她說的那樣,成長——沉澱——再成長——再沉澱。

中學的她,有自己的朋友,也有獨處的時間。不被幹擾的生長節奏,讓她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這條路上有朋友,有父母,但是更多的是自己的力量。

相比較,第一集中的錫坤,因爲母親的干預卻走向了完全不一樣的路。錫坤在幼兒園中就表現出了對物品的興趣,小學的他喜歡上了科技科,十歲就能夠利用力學搭建滑輪模型和利用物理知識搭建電路板。

錫坤在科技實驗和模型中表現出的興趣和專注,遠遠超過了同齡人。但是母親的視角卻看到了缺憾。她認爲人是社會動物,只有跟人建立聯繫纔是幸福的基礎。所以,錫坤的媽媽要求孩子參加校園活動、夏令營的活動,加強與人的接觸。

錫坤的成長節奏,不斷的母親干擾。每一次干擾之後,他都用力回到自己的軌道上,然而,沒走多遠,又被母親的干擾拉遠。

如果說一一的人生是一條通向未來的筆直大道,那麼對於錫坤而言,他的這條路上卻充滿了分叉口,不知道途徑那個路口時,就被拉走了。

兩個孩子,一個平靜、智慧、積極,另一個無助、厭棄、失望。背離了內心的節奏,一個人要如何才能譜寫自己的人生樂章?

成長的路上,一定要讓孩子保持內在的節奏! 第2張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一點現如今的很多家長都有意識,但未必做得到。

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家長在行爲上力爭讓孩子親力親爲,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組織能力;更要求家長在思想上做到尊重孩子,把孩子當做和自己一樣平等的個人,按照獨立成人之間的溝通和交際方式進行溝通。

尊重孩子內在的節奏,就是父母在思想上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個體的充分體現。要求父母至少做到:不干預。

“不干預”看似簡單,但是對於父母們來說,卻很難做到。例如孩子願意玩土玩泥巴,父母經常會因爲自己對於衛生的觀點而限制孩子的行爲;孩子買玩具時,父母經常會因爲自己對性價對的判斷而左右孩子的選擇;孩子不喜歡興趣班時,父母經常會因爲自己的攀比或者比較而強迫孩子學習各種課外班……

如何做到“不干預”,進而讓父母心平氣和的尊重孩子內心的節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把自己當成參與者,而不是主導者。在與孩子的互動中,父母們把自己當做一個參與者,把還是當成主導者。參與者的任務就是配合主導者對遊戲過程的安排,時刻關注活動過程,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和環節,完成主導者對自己安排的小任務。

不要試圖喧賓奪主,更不要試圖凌駕於主導者之上。把自己的思想和行爲都收起來,按捺着蠢蠢欲動的自以爲是,讓孩子自由的發揮,父母們一定會驚訝孩子的思維。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