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想培養個內心強大的小孩?那要看家長你是怎麼做的!

想培養個內心強大的小孩?那要看家長你是怎麼做的!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先看兩個事例:

1.昨天早上起牀他自己搭樂高的飛機,機翼部分他安裝不了,他一邊哭一邊搭,持續大概10多分鐘的樣子還是沒有安上,最後他拿過來要我幫他,我當時很火大,覺得他哭的很煩,就給他收了,事後又後悔了,然後趁他上興趣班的時候偷偷給他弄好了,請問羅老師,我這麼處理是不是有問題?

2.兒子8歲二年級,做不好事情就哭。比如寫作業,寫字寫不好就生氣,紙都擦破了,一直哭。我過去想抱抱他,安撫他,說“沒關係,寫不好就不寫了”,沒想到他更生氣了,把我推開。後來我也生氣了,說了些不該說的話,他狠狠地看我的眼神讓我心驚……

類似的小事,或許每天都在發生。這時,我們怎樣做,可以給孩子力量,可以幫助孩子變得有抗挫力、更加強大起來?

平時我們注意哪些,可以培養孩子堅忍不拔的品質呢?

想培養個內心強大的小孩?那要看家長你是怎麼做的!

允許孩子脆弱、有負面情緒、有倒退的表現

上面兩個例子中,首先,孩子做不好時沮喪哭鬧,這讓家長很生氣,爲什麼?因爲這讓家長有一種當家長很失敗的挫敗感。

我們常說接納。接納的意思就是:允許孩子脆弱、崩潰,他可以在做不好、受挫時沮喪哭泣。如果我們真的能有這樣的接納,那麼,在孩子有這些脆弱表現時,我們就不會再有那種挫敗感,就能更好地保持平和的情緒。

孩子需要我們多多接納,尤其是下面這些情況:

第一種:對於3歲以下的小幼兒。

我常聽到家長抱怨,說他的3歲以下的孩子如何敏感脆弱玻璃心,比如,被別人稍微冒犯,就崩潰大哭。我想提醒這些家長,這時想想,另一半家長在抱怨什麼——他們在發愁自己的孩子打人、不知危險、衝動……

我的意思是,孩子的這些表現不一定都是您教養的問題,很大程度上這是性格所致。他現在的問題,只是因爲他還小、正在成長。

您堅持好的做法、保持樂觀、耐心等待他成長就好。

第二種:在成長過程中,允許孩子反覆,允許停滯、倒退。

幼兒、特別是男孩,他們的成長可能是進三步、退半步。或者,他們在某個方面突飛猛進時,或者即將要突飛猛進時,在另一個方面,會有退行表現,比如,突然尿褲、突然不好好吃飯、情緒易爆發,等等。所以,當您覺得孩子最近突然問題特別大時,要把眼光放遠,相信——總的來說,他一直在進步!

有家長這樣的接納和承載,孩子就可以更快地渡過這個階段,繼續他的成長。

再有就是,當我們感覺孩子脆弱不堪、哭鬧點超低時,多想想,他是否處於什麼特殊狀況中。比如,剛搬家、家裏人員有變動、剛生過病體質虛弱,等等。比如,有時,一向很懂事的孩子,突然無故哭鬧,那很可能只是因爲他身體不舒服了。這時,家長需要細心觀察,而不要滿腦子都是要他堅強、怕他玻璃心之類的念頭。

總之,要孩子堅強、強大,前提是,他知道他有父母的接納和承載,他隨時可以安全地“脆弱”、“崩潰”,這樣,他才能放心地成長,逐漸強大起來!

想培養個內心強大的小孩?那要看家長你是怎麼做的! 第2張

有高期望和要求、有積極正向的引導

現在很多家長不敢提“高期望”這個詞了!一說,就想起過去那種望子成龍型家長。其實,家長自然都渴望把孩子教育好。並且,專家研究家長的教養類型,得出的結論都是,教育效果好的家長,對孩子不僅有關愛接納,也有高期望和要求。道理很簡單:你的期望和要求,在幫助孩子成長進步!

記得有段王朔談女兒的話,流傳很多,大意是,“我幹嘛要她成功,不就是掙一些錢被一些人知道嗎!”我也很喜歡這段話,這說出了我們對某些世俗價值觀不從衆的獨立姿態。

但是,作爲家長,我們要清楚,無論是興趣激情,還是各種能力,都不是一蹴而就,都來自我們自孩子出生以後的點滴教養!

我們需要提醒自己的只是:

我們的教養目標要是全面的,而不只是成績和成功。我們心裏要有清晰的教養大方向,有指南針。

我們可以有高期望和要求,但是,遇到不如意的表現,多從原因上去改變,而不是隻對結果發怒——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做最好的努力,接納現狀和以後的結果。

不要讓你的期望和要求,改變了你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關於期望和要求,下面具體聊這幾種情況:

你的期望和要求,促使孩子有真的進步。

孩子的自信不來自他人的誇獎,而來自他對自己能力和價值的見證。比如,如果孩子開始學琴了,那麼家長就應該對孩子有一些要求,要他每天練一點。這樣積累下來,他的水平真的有提高,他的信心和興趣也會隨之增強。

當然,你的期望和要求需要比較合理。我們給孩子定要求和標準,一個原則就是——比他目前水平稍高一點。你要讓孩子:1,需要做一點努力;2,不讓他費太多勁以至於絕望崩潰放棄。這也附和教育家維果斯基很早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你的期望和要求必須從正面提出。

因爲這樣,你所傳達的,就是對他的能力和潛力的信任。這一點,不論是在你最初提出要求,還是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時,都是如此。

比如,我們讓孩子開始學一樣東西,本是好事,但有的家長說出來,就好像這是個懲罰!遇到孩子做不好時,我們可以說,“我看你平時做事都很努力的,這個,我們再多花一些時間練練,應該也可以做好的。”

不論具體怎樣說,只要我們心裏真的有這份信任,有正面的心態,我們就能說得比較到位。

其實,我們每時每刻,都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信任。昨天,孩子姥姥說,她這一天挺開心,有哪些事情都很好。又說,二姨姥今天一定也很開心,因爲她也有一些好事。我順口說:我也挺開心,因爲做了哪些事情。另外——我對正在吃西瓜的孩子說——我知道,你不論是我看着時還是沒看見時,都在很好地成長,這也讓我很高興!

遇到瓶頸、挫敗時,我們的要求,可以教給孩子積極應對、向前看,而不是沉溺於失敗。

比如,對於小幼兒,在他們做事時,大人最好少圍觀少插手,只在他需要你時再幫忙。孩子的很大壓力來自大人的圍觀和指導。如果他一個人在那做,做不好,他可能放棄,也可能哭一會,也可能邊哭邊繼續努力。

小幼兒因做不好而哭時,家長既不要爲此煩躁生氣,也不需要馬上去把他哄好、止哭。孩子體驗這種感覺,然後有機會自己調整,自己選擇應對方式,這對他的情緒發展很重要。

常有幼兒家長說,我的孩子拒絕我幫他!我想,如果家長能少圍觀、少評價、對孩子做不好不生氣、不過於主動去指導,保持平和情緒,那麼,你跟孩子間,沒有那麼多情緒阻隔,這時,孩子會比較自然地來求助的。

此外,家長不要濫施共情。

現在家長都知道共情很重要,但有時,你真的不需要立刻去共情,你可以在稍後跟他聊時,說一句表示理解的話。並且,請一定記得,共情只是其中一個環節,最後一定要以啓發孩子積極思考解決方法來結束!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比如開篇提到的,寫作業寫不好。這時,家長要誠實於自己的心——如果這是他經過努力可以做到的,並且也是應該做好的,那麼你就不要說“沒關係,寫不好就不寫了”。想一想,你真的認爲“沒關係,寫不好就可以不寫了”嗎?

這時,我們觀察一會,給他機會自己去處理。如果他需要你幫忙,再去幫一點——記住,只幫他需要的那一點,最後要讓孩子覺得他自己努力了,是自己做好的!事後,把孩子叫來談一下,平時可以做哪些,去提高。制定個小計劃。

再說前面提到的第一個事例,這裏,家長做的恰好都是正相反:1.先是爲孩子的挫敗情緒而煩惱生氣;2.在孩子需要幫時卻沒幫;3.事後倒替孩子做了,孩子沒有親手完成,沒有獲得成就感,以後仍然會缺乏信心。

對大齡幼兒的行爲規範有要求。

比如,有關自控自律的要求,可以提升孩子自控能力。當幼兒感到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爲,跟外界減少衝突時,他會覺得自己有掌控感、有力量。再如,對孩子禮貌的要求,可以讓孩子贏得外界對他的尊重,更有尊嚴,這可以給孩子內心增值。關於團結友愛的提醒,可以幫孩子有更積極的人際關係……

不知是否有家長很怕自己的孩子,怕自己的約束和要求讓他哭鬧?我感覺,對孩子有適合他年齡段的、必要的約束、要求和一些拒絕、不予滿足,這對孩子有益。這樣的關係裏,互動更有活力和張力,孩子很容易體驗到自己的力量。否則,哪都碰不到邊界,像陷入軟綿綿的深淵,倒會讓人絕望!

不誇大孩子的感受。

似乎很多家長都有誇大孩子感受的傾向。小孩無論是哭鬧、身體不適、受挫、對幼兒園學校不滿……他所表現出的都只是他當時的情緒,家長愛子心切,感受起來,無意中就放大了很多倍。我們可以:1.承認孩子的感受。2.指出事情可以變得更好,這些都是暫時的,幫孩子看到全景。3.啓發孩子一起想,可以怎樣做。

比如,當你的孩子回家抱怨小學老師如何不好時,我們可以表示理解,但不能一直跟孩子一起自憐自哀,並憤憤地要找老師去理論。有時老師的確應該做得更好,但只要老師沒有越過界限、需要你跟校長投訴的行爲,那麼,我們可以讓孩子:1.儘量理解老師,有基本的尊重;2.多自省、做好自己,有時這會讓老師也有轉變;3.樂觀、耐心地等待來年換老師。

我們要幫孩子從受害者角色裏跳出來。

孩子在未來一生裏,都會遇到他不喜歡的同事或上司,他的生活裏還會有各種tough的人和事,學會怎樣應對,纔是幫他強大!

隨着孩子長大,調整溝通方式和教養方法。

這個過去提過,但從家長的問題來看,這是很多家長沒有做到的。

正常情況下,孩子會越長越強大的,但有些家長在無形地限制孩子,他們似乎沉湎於讓孩子保持小寶寶的狀態。比如開篇第二個例子裏的媽媽,對於7、8歲的男孩,用對待小寶寶式的抱抱來安撫,顯然不適宜了,這隻會增加孩子的牴觸情緒。

我女兒在三歲半時,開始哼唧,當時我想,哈哈你真是長大了,學會哼唧了!5歲再哼唧,我常會說:“好好說話!”

現在如果她很過分地抱怨,我有時會嚴肅地指出:你看,我們做了……,爲你付出了哪些努力,你已經玩了……,享受了……,你付出了哪些努力呢?我對你的要求有哪些……等等。我覺得,有時,孩子自己沉浸在一時的情緒裏,需要大人幫他清醒起來,看到整個局面,回到正軌上來。

孩子當然可以有各種消極感受,但他更需要學習,這時,怎樣轉念、怎樣讓自己跳出來,從情緒的泥沼裏拔出腳,回到安全的地方,重新站立起來。

看到全景、恢復理性思考、語言表達、開發出適合自己的表達情緒的方式,都是很好的辦法。

想培養個內心強大的小孩?那要看家長你是怎麼做的! 第3張

健康的生活方式

這包括哪些?我試着列舉:

家人間關係好、家庭氛圍和諧、讓孩子多跟不同家人玩(特別是爸爸);

鼓勵孩子——多運動、多交往、多接觸大自然、多玩水玩沙子走不平的路;多接觸社會、去各種地方開闊眼界;

把孩子放在主動的位置上,鼓勵他做自理和家務、在外鼓勵孩子主動做事;

平時家長跟孩子正面、理性溝通;互動不必總是小心翼翼和風細雨,有玩鬧玩笑;以誠溝通;

照顧不要過於精細,不要過度教養;物質上檔次不要太高,生活樸素一些,即便經濟條件很好;

增強孩子體質:營養均衡的飲食、適度的運動、愉快的家庭氛圍。很多孩子表現得脆弱、易鬧,也是因爲身體不強壯、虛弱或常常不舒服;

給孩子講一些有關勇敢、堅持、勇氣、探險等等主題的書;

家長有樂觀、積極的心態;示範怎樣建設性地面對錯誤和失敗;

平時注意培養髮散思維、一個問題多解、從不同角度去看事情、換位思考;

教給孩子怎樣保護自己、處理衝突,怎樣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要求;

不要試圖屏蔽生活中一切負面東西,常常,它們纔是真正讓人變得強大的契機。當然對於孩子來說,這些負面事物或壓力,要適度,不要超出孩子承受能力過多;

……

這些,都很重要!

每天都有很多家長問我各種孩子敏感、膽小、脆弱、哭鬧點低等等問題,孩子的表現都大同小異。家長、特別是小幼兒的家長,不必圍着那些現象發愁,只要堅持正面去建設,那些小現象隨時都會改變!

價值觀、大本營、付出與助人、品德與愛心

依內心原則行事

有自己內在的評判座標,依內心原則行事,這比較接近心理學家科爾伯格提出的道德發展的第六個階段。我們當然不能強求孩子做到如此,但我們大人自己要努力去做。不論對大人還是孩子,這都可以讓我們內心強大。

比如,幼兒常常對他人的評論很在意,跟家長投訴說,別的孩子說自己怎樣不好了。這時,問問孩子,你自己怎樣判斷?別人的話有沒有改變你?引導孩子多聽自己的判斷,學會聽自己心裏的聲音。

再如,有位家長講個事情,說外甥參選區三好學生,過學校這關時,連續三年,每年同學投票和綜合評分,都是遙遙領先排第一,但老師頻頻暗示送禮,家長沒送,最終每次都推選了其他人。

我想,靠賄賂得到的三好學生,只能徒長虛弱與傲慢、依賴與脆弱,絲毫不能給孩子增加真正的力量!而堅持自己的原則,這反倒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強大!

付出與助人

當我們在付出、在幫助他人時,我們是富足而強大的。我們不必強求孩子做到怎樣,但如果你記得,時常把孩子放在主動的位置上,鼓勵他做事,服務他人、關愛他人,那麼他就有更多機會去感受自己的價值與力量!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