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和老師打交道,千萬不要站在對立面!

和老師打交道,千萬不要站在對立面!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入學後,一半時間要交給老師了,和老師打好交道,會更多地瞭解孩子生活。

父母和老師的目標都是爲了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只有基於這個認識,纔不會戴着有色眼鏡去看問題。認爲老師和自己是對立的,就無法順利解決問題。

入學初,把孩子的詳細情況介紹給老師

我家大寶小寶上幼兒園、小學,每一年開學分到新班級,有新老師時,學校都會發一些問卷讓父母填。孩子性格怎樣;是否合羣;有什麼興趣愛好;對什麼東西過敏等,這些能夠幫助老師迅速瞭解孩子。

所以,在開學之前,父母如果把孩子的一些特點,或自己與孩子慣常的溝通方式等介紹給老師,他們也會對孩子的行爲或者反應有預期。

好老師也會觀察。比方說,大寶的幼兒園老師,發現他喜歡看書、數字,每天早上送他去,就讓他玩有數字的積木或看有數字的繪本,大寶更容易安靜下來。

大寶在開始上幼兒園 2-3 歲班頭幾天,晚上做噩夢,有時候還會哭。後來我們猜測,大寶還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清楚地用語言表達自己,只能嘴裏往外蹦單詞。我就跟老師去交流,老師說,″是不是大寶壓力太大?我還是像之前那樣,用手語跟他溝通幾天,看會不會改善。″果然大寶表現不再異常。多和老師交流,就會發現問題所在,老師才能幫到孩子。

日常多交流,老師的經驗比你豐富

孩子在家裏的行爲,多跟老師商量,讓老師出出主意。就像大寶做噩夢一樣,老師會根據孩子日常表現推測其原因。

經常跟老師交流,老師會知道這位媽媽對孩子教育挺上心,也會主動分享孩子在幼兒園的一些事情。大寶小寶有很多事情,都是老師主動告訴我的。

比方說,大寶喜歡騎紅色三輪車,輪不到他,他就發脾氣。老師沒有讓他罰站,而是通過情緒引導,過了幾個星期,他就不鬧了。

大寶 3 歲半以後,就基本不午睡了,老師把他安排在窗邊的位置,稍微亮一點,他可以自己看書,安靜玩玩具。有一天,老師說,″今天我摸着他的背,他居然睡着了!″

我比較內向,不太會聊天,但是很誠懇,跟老師建立了相互信任的關係。所以,這些事情,她會主動告訴我。如果把老師放到對立面,總想着去質疑老師或不溝通,那問題會越積越多,越來越難辦。

有個媽媽曾經問我,說幼兒園要背詩,她家孩子沒背好,讓老師給罰站了。第二天孩子就死活不願意去幼兒園。媽媽想,反正也快到春節,要放假了,不去就不去吧。在家待了兩個月,過了春節又開學後,孩子不太願意去,但是不強烈反對,所以就送去了。孩子放學回家說,老師沒讓我背詩,但是老師讓跳繩,我不會,很害怕。媽媽說,″幼兒園的老師有點厲害,怎麼引導孩子。″

雖然我不是很贊成幼兒園一定要背詩。不過如果媽媽出於各種原因不能轉園,那怎麼辦?其實,媽媽可以先去跟老師溝通下,總不能指望着孩子自己去解決吧。

如果媽媽的思路不是和老師對立的,即″老師有點厲害″,而是解決問題導向的,就會容易處理得多。

和老師打交道,千萬不要站在對立面!

怎麼解決問題呢?問問老師看,具體要求是什麼等等。跟老師說,下次別罰站,在家裏會幫助孩子。同時,在家裏,跟孩子說,媽媽來幫助你,我們每天來練習一下。也可以用多樣的方式,比如說,媽媽現在來讀,你幫媽媽檢查讀對了沒有或者媽媽來背,你看着,媽媽背對了沒有。各種方式交叉着,讓孩子不會厭倦或有壓力。只有幫他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纔有自信。

相反,詩沒背好,孩子害怕老師批評,媽媽也怕老師批評孩子,就不去。這樣的逃避,解決不了問題。過了節還得去,去了以後他跳繩不會,還是會害怕。

所以,不用覺得老師很厲害,也不需要跟孩子露出口風:″哎呀,這個老師太兇了″之類的,這樣做沒法解決問題。而是跟老師溝通一下,表明你們很關心這件事,我們跳繩都已經買好了,在家也會每天跟孩子一起練習跳繩,幫助孩子提高。老師看到父母關心孩子,真正在幫助他,也會鼓勵他的。

這樣,既能幫助孩子提高一些技能,又能影響孩子的思維方式,孩子也會是一種″解決問題″導向的思路,也能與老師建立積極的關係,一舉多得。

老師有″過失″,儘量多配合

我也曾碰到過不是很有經驗的老師。當時大寶上學前班,班內有很多規則,老師很重視行爲規範。

大寶的老師是剛畢業,實習過一段時間的新老師,而且她自己沒孩子。後來我觀察到,她對孩子的特點是瞭解不夠或者說耐心不夠,寬容不夠,處理問題比較生硬。

我經常去做義工,有一天我等在門外,聽到她說:xxx,你再這樣我給你一個黃條(類似警告牌)!所以她沒有什麼辦法,只能用小黃條來威脅學生。

其實一個好的老師,應該會鼓勵,會想辦法。比如,大寶小時候 4-5 歲喜歡看書,一看書就入迷,老師讓他去其他活動就充耳不聞,老師沒有懲罰他,而是說:″大寶,現在你來做我的助手,我們要做 ......了。″大寶高高興興地放下書去了。″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自己的原則是:從來不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老師的懷疑或者批評。

大寶也吃過幾次小黃條。有一次,他覺得很冤枉,他說自己因爲地滑而摔倒後,就出溜了一下,老師認爲他故意跪在地上滑着玩,給了一張小黃條。我沒有說老師不對,因爲確實不知道真正緣故。我就跟大寶說,″老師也是擔心你們,在地上滑容易碰到別人,會把別人也絆倒,很危險。所以纔有這樣的規則,在走廊上要安靜地走路,不能打鬧。如果你是摔倒了,不是故意在地上滑,你可以跟老師說明一下。老師很可能沒看見。″

讓一個 5 歲孩子和老師明確地申辯有點不切實際,所以我沒有指望大寶這麼做。但是,我告訴他一個選擇,如果真的被冤枉,你有這個選擇。現在做不到,也許以後會做到。而且,這也在表明我的態度。媽媽不是一定要站在老師那邊,讓孩子明白媽媽的立場和態度,孩子會根據這個來決定要不要和媽媽溝通。如果媽媽不分青紅皁白,看到老師的條就批評孩子,孩子以後什麼都不會跟媽媽說了。

後來,我跟老師發短信,告訴她已和大寶談過這件事情。我沒有直接和老師提意見,說這個年齡的孩子,其實正面鼓勵比懲罰更有用。我只是表明自己的教育態度和方法,並且表明自己是配合她工作的,自己每天給大寶積極的鼓勵。

雖然那時老師不是很讓人滿意,不過,孩子們上學還是挺開心的,放假了,大寶還說想念他的老師。我作爲父母還是努力起到一點緩衝帶的作用。

儘量和老師配合,儘量讓孩子保持心情愉快。如果完全和老師對立,一有問題就指責老師,那孩子在學校就會越來越不配合。指責很容易,但最終傷害到的孩子的成長。父母站在比較中立的立場,保護孩子,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智慧。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