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爲什麼我們很少對玩有疑惑?那是因爲還沒跳出陪玩“舒適區”!

爲什麼我們很少對玩有疑惑?那是因爲還沒跳出陪玩“舒適區”!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段時間在好友家做客,正是午後最炎熱,只能待在家裏玩的時間。好友家一歲半孩子在玩回力車,車子亂撞,鑽進了沙發底下。他媽媽瞄到了,就幫他把車子撈出來。還給他之後,過了沒多久,車子又鑽進了沙發底下。

好友也是耐心媽媽一枚,不厭其煩地鑽進沙發底下幫孩子撿了出來,那時我突然想到了一個好方法,就問好友拿了幾包抽紙巾。

我把抽紙圍成圈,就像一個小型的賽車練習場一樣,然後把他們家裏的小板凳放在抽紙圍城的圈裏。

“場地”佈置好了之後,我就邀請小朋友來一場遊戲,“這是一個小型的賽車場!小車們可以鑽進這個板凳隧道完成比賽,但是,他們到底夠不夠力氣堅持到最後呢?小朋友你來試一試吧。” 當時我還特地用了“故事演繹法”賣了下關子,小朋友馬上熱情就上來了。

爲什麼我們很少對玩有疑惑?那是因爲還沒跳出陪玩“舒適區”!

回家不久後,好友告訴我說,她家孩子老是嚷嚷,說讓那個阿姨下次再來家裏玩。“說實話,看見車子老鑽進沙發底下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怎麼都沒想到車子有這麼個玩法。陪孩子玩我一直覺得輕鬆簡單沒難度。原來在玩方面,腦筋動得不夠多啊。所以,你這“抖機靈”的思路到底從哪裏來的啊?”

說到陪玩的思路,當然離不開一些專業的理論基礎,但更多的,是走出陪玩的“舒適區”。

“陪玩舒適區”更多時候是我們在陪玩上的思維定勢,不自覺遵循着一種固定的陪玩模式:陪娃的思路打不開,源於依賴某類玩具給孩子的帶來顯著性進步,卻不知道孩子還需要安排一些促進認知以及社會性的活動。孩子就這樣錯失了一個培養和發展其他能力的機會。

固有的陪玩模式,歸納成一句話就是,玩具買回來——說明書——和孩子一起玩——再買。 “不會玩”又不知道從哪裏開始做起的媽媽,跳出陪玩的“舒適區”,可以從以下三個步驟做起哦。

首先,突破陪玩上的思維定勢

需要思考和研究材料和玩具的運用方式

和很多媽媽們最開始一樣,在吃喝拉撒睡的問題解決了之後,會比較關注陪玩這件事,但一開始,只知道陪着玩,就容易思維定勢。

沒把陪玩材料和玩具的功能發揮到極致,陪玩的思路也就很難打開了。陪玩的時候,多給孩子不同的感官體驗是非常好的一個方式。也許我們都沒有認真瞭解過不同材料能夠產生的陪玩效果吧?

在開放性材料裏,沙子細軟,可以刺激孩子的觸覺。

枯葉很脆,還有着淡淡的味道,能夠給孩子氣味上的刺激。

冰塊的溫度也會讓孩子體會到溫度的差異。

就連稀釋的醬油,也是一種化學反應。

孩子看見這些材料,就會摸摸它們,會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試驗,從中得到知識和經驗。

爲什麼我們很少對玩有疑惑?那是因爲還沒跳出陪玩“舒適區”! 第2張

即使是玩具,我也會多考慮自己能利用它進行怎樣的互動。

比如說一堆積木,是否可以當做孩子角色扮演的演繹工具呢?是不是在和孩子玩角色扮演遊戲時,可以順便“打探”一下他們在幼兒園的事情呢?

這個玩具如果是運動類的玩具,就會想一想它的強度怎樣的,能夠符合每天三小時的運動量嗎?(戳鏈接回看我們的舊文:香港衛生署建議孩子每天運動量不少於3小時,你們想把媽媽累死嗎?)

又或者,可以拿它來和其他玩具做一個怎樣的組合,它的替代品又有哪些,等等。這都是我們可以認真去思考和了解的問題。

爲什麼我們很少對玩有疑惑?那是因爲還沒跳出陪玩“舒適區”! 第3張

其次,在陪玩的過程中

要記得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所需的發展技能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都有不同的認知發展、體格發展和社交情感的技能需求(見下表) 。我們可以根據這些不同需求來安排孩子的陪玩內容。這樣在思考“玩什麼”的時候,就減輕很多負擔了。

爲什麼我們很少對玩有疑惑?那是因爲還沒跳出陪玩“舒適區”! 第4張

拿九個多月的孩子爲例,在閱讀這個技能需求表時,可以看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玩捉迷藏的遊戲。對於馬上就要鬧或者正在鬧分離焦慮的孩子來說,多玩點像捉迷藏、猜猜物品藏在哪個碗裏,變魔術等遊戲,能幫助他們明白到物體恆常性,適應分離焦慮,培養安全感,正好迴應他們在社會情感發展方面的需求。

記得有個粉絲說過,孩子在八九月的時候特別親近家裏的一位成員, “摸底”後才發現了這位家庭成員很喜歡跟孩子來玩“躲貓貓”的遊戲,這段時間他簡直是孩子的“明星”,其實他是正好戳中了九個月孩子對情感發展的需求。

在9-12個月這個階段裏,正是孩子學爬、練習爬行的階段。拿他們喜歡的玩具引誘他們爬,用泡泡紙給他們規劃一個爬行路線,拿一些枕頭給他們設置一條障礙賽道,都會讓他們感覺到新鮮有趣。

在9-12個月孩子的認知發展方面,孩子需要學習指出對象,理解簡單的命令。那麼簡單指令遊戲就可以上陣了。在日常間利用遊戲教會孩子如何聽指令,做任務。最簡單的遊戲,可以讓孩子在紙上畫圈,收拾玩具,玩搬運遊戲等等。

爲什麼我們很少對玩有疑惑?那是因爲還沒跳出陪玩“舒適區”! 第5張

第三,告別“瞎玩”,

在陪玩前先定下一個小小的目標

看到這裏,可能大家會覺得“萌芽,玩也要這麼‘功利’麼?” 其實不是的,就算是主張“玩是最正經的事”的芬蘭幼兒園,在他們的幼教體系中,也有精心設計過遊戲,絕不是“瞎玩”的。

設立一個陪玩目標可以給我們的陪玩進行一個大方向的調整,根據孩子所需的能力設立目標,也讓我們更容易掌握孩子的進程,也方便我們安排陪玩的日常內容。最重要的是,目標的完成度最大程度取決於孩子的主導和參與。

講到玩的目標,除了讓孩子開心,還有就是讓孩子從中學到全方位發展的各項技能,通常這些技能包括三個維度,即認知發展、體格發展和社交情感。

爲什麼我們很少對玩有疑惑?那是因爲還沒跳出陪玩“舒適區”! 第6張

認知發展是幫助孩子認識世界和探索世界;體格發展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發展他們的運動能力,通俗來說就是長身體;社交情感則對我們日後的情緒人格發展很有幫助,提升情商,控制情緒,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都要靠它。

陷入陪玩舒適區的我們也許需要自檢一下,我們日常的陪玩方式,有沒有忽略了其中一個方面的培養。那些你沒注意到的,是不是孩子“偏科”的地方。孩子成爲一個全方位發展的人,不是要成爲一個超越百分之幾同齡人的人,而是成爲一個均衡發展,又保留自己個性的人。在我們陪玩的日常中,儘量保證這三種發展目標都有對應的陪玩內容,這樣也可以從玩法和玩具上尋找更多的可能性。

我家的哥哥有一天拼了一個小小的消防車(男孩的陪玩總是三句不離車),他在精細運動方面已經發展得很不錯了,所以我想要進一步引導他往認知和社會情感方面發展。

我在陪玩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提到了某天我們看到的消防車,“我們那天也見到了一輛消防車是不是呀,還記得嗎,它飛馳在馬路上,準備前往某個地方去救火呢,你這臺小車,要救的是哪裏的火呢?它在開往火災現場的時候,燈會發出v5v5的聲音哦,你的小車車又要往哪裏去,打算怎麼做呢?”

在這個演繹消防車的過程中,我有給他提供了一些關於角色扮演遊戲所需要的一些信息,再結合他當天腦海裏的場景,就會有意識地組建自己的角色扮演場景。這樣一次陪玩,他既能鍛鍊他的精細運動(這是小方面),又可以在認知上得到知識的補充,還可以完成他的一次“救火”經歷,豐富一些社會性的體驗,不是很好嗎?

爲什麼我們很少對玩有疑惑?那是因爲還沒跳出陪玩“舒適區”! 第7張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我在給好友的孩子設計一個“賽車場”的一個小小的回憶,當時除了想讓孩子玩得更開心,還想孩子也能從玩中得到不一樣的體驗。遊戲裏車子行駛的距離,車子撞擊在紙巾上的聲音,還有比賽規則的設計都會讓他印象深刻吧。

歸根到底,玩是最符合孩子的天性,也是發展孩子各方面技能最有效的方式。因爲它是不受抗拒的學習方式。

當然啦,如果陪玩能有個“軍師”就好了,像我們大家都熟知的玩具品牌費雪,就是一個很好的早教陪玩指導啊,如果你覺得費雪就是那些玩具,就錯了,費雪所有的玩具背後都是有一套“玩全兒童發展理論”指導的,這套理論經過美國早教協會、國際學前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研究論證,嚴格按照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同時從認知、體格、社交情感幾個方面培養孩子全方位的能力,費雪將其運用在了玩具的創意設計裏,讓玩具更適合不同年齡孩子的玩樂體驗。

爲什麼我們很少對玩有疑惑?那是因爲還沒跳出陪玩“舒適區”! 第8張

現在在費雪的玩具包裝上,都可以看到這個像雷達圖一樣的圖形,上面會標註每個玩具在三大發展維度上面所佔的比例,我們可以根據這個圖,辨識到玩具是對孩子哪方面的能力培養。有這樣的圖示來說明這個玩具在每個領域技能發展中所佔的比例,對於安排陪玩的爸媽來說是再驚喜不過啦。

這三個發展維度,也可以跟我們陪玩的目標聯繫在一起,只要有了這個目標和發展的維度,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真實有效的“玩中學”的模式。

有了陪玩的知識和目標,最後的最後不要放過每一次的陪玩經歷,並且多記錄下來。記錄孩子的玩法和過程是一件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通過記錄你會發現,有時孩子的玩法是和你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孩子和我們看到的自然是不同的,但是我也很好奇,我跟他們之間的玩法,到底有着怎樣的差別,並且如果我熟知了這種差別,說不定就掌握了陪玩的奧祕啦。

之前我也有說過,我是從一個毫無美術啓蒙概念的媽媽,進化成爲一個熱愛的媽媽,也許是這種感染力,讓孩子逐漸愛上了美術。看到很多陪玩達人的媽媽,自己也是一個很愛玩的狀態(甚至比孩子玩得還嗨),有這些五星級陪玩師的加持,孩子也會往更愛玩的目標上發展吧!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