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我是爲你好” | 你是否也被這句話悄悄操控着

“我是爲你好” | 你是否也被這句話悄悄操控着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時候,當我們和父母意見不一致時,他們總會說:“我這是爲你好,等你長大就明白了”,因此我們總會常常壓抑自己的想法。而長大後,當我們面對另一半時,會因爲一些瑣碎的事情而爭執不休,每個人都在堅持自己認爲對的事情,不肯鬆口。

小時候,當我們和父母意見不一致時,他們總會說:“我這是爲你好,等你長大就明白了”,因此我們總會常常壓抑自己的想法。而長大後,當我們面對另一半時,會因爲一些瑣碎的事情而爭執不休,每個人都在堅持自己認爲對的事情,不肯鬆口。

那這種“我是爲你好”的行爲,在一段關係中究竟是愛還是一種傷害?當這種行爲變成了控制,我們又該如何從枷鎖中,掙脫出來呢?

“我是爲你好”,真的對關係有益嗎?

“我是爲你好” | 你是否也被這句話悄悄操控着

《花樣年華》

“我是爲你好”這個在親密關係中常出現的邏輯,從曾經的理所當然,到現在被搬上臺面的輿論鞭笞,足以說明它對我們生活產生的影響。

親密關係除了包括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同時還有戀人之間的關係,所以這個邏輯不僅出現在親子關係中,也是非常影響戀愛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 有多少人總是試圖通過改變你的另一半來提升戀愛關係的滿意度?

? 又有多少人爲了留住對方而不斷妥協滿足對方提出的需求?

無論你是哪一方,都很不幸地捲入了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心理操控(psychological manipulation)”。只是區別在於,前者是操控方,後者是被操控方。

心理操控是通過虐待(精神或肢體)、欺騙、強化、否定、合理化、投射、使內疚等等方式,來實現改變他人行爲和想法的一種社交影響模式。

在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中,父母常常使用的就是合理化心理操控,即通過合理化自己的要求來實現對子女的行爲和想法控制。

尤其是在中國文化下,這種方式能得到社會輿論的贊同和支持,所以往往會毫無顧忌地無限放大合理化的程度和出現的場合。

什麼樣的行爲,算是在控制你?

在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中,心理操控直接、程度強,而在情侶或者夫妻關係中,心理操控的過程相對更復雜一些,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主要特點。

堅持要在私密環境中進行強勢溝通

總是在試探對方的接受底線和弱點

會用明顯的謊言、藉口、誇張等方式說話

總是提高嗓門說話

情緒突然發生變化,傳遞大量負面情緒

不給對方做反應或者做決定的時間

不斷否定對方的價值,讓對方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故意讓對方產生內疚情緒

說到這裏,必須談談《歡樂頌》這部電視劇。該劇中滲透的人性和心理非常真實,能夠引起強烈共鳴。

尤其是樊姐和她父母的糾纏中暴露出的社會現實問題——父母近乎精神虐待的合理化心理操控。樊姐的媽媽也許不知道這些名詞,但她的所言所行都是可以用來解釋這個概念的經典案例。

“我是爲你好” | 你是否也被這句話悄悄操控着 第2張

樊姐的哥哥出事之後,父母來上海找她避避風頭。沒有電話能聯繫到的情況下,樊姐在諾大的火車站瘋了一樣找父母的身影,終於安全接回了家。

結果沒幾句言謝的樊姐母親,看到櫥櫃中各種衣服和皮包,開始使用“合理化”和“使內疚”兩種心理操控大法:

? “小美啊,你總說沒錢,幹嘛買這麼多衣服和皮包,要是擱在以前,還能去當鋪換點錢,現在這些東西擺在這,真是一文不值。”

樊姐從包裏把所有的現金翻出來給了母親之後,結果老太太把錢收起來,一翻白眼地說:

? “小美啊,你爸還沒吃飯呢,去弄點吃的。”

? “我錢都給你了,去哪弄吃的?”

? “你看廚房不是那麼多吃的麼?”

? “那都是室友的,不是我的,你們可千萬別動。”

? “哎喲,就是點吃的嘛,沒什麼關係的。”

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看到這裏的時候是什麼心情,我對於樊姐母親的心理操控能力真是大寫的服。

如何擺脫父母的無形掌控?

“我是爲你好” | 你是否也被這句話悄悄操控着 第3張

《家族之苦》

瞭解了心理操控的種種表現,那如果你發現自己可能處於這樣的關係中,該怎麼辦呢?

1.爲自己建立一個獨立的空間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即便是不願承認,聯繫也是永遠存在的。切斷聯繫可能是傷害更大的選擇,所以尋求空間上的獨立是最權宜的減小傷害的方式。

如果已經成人,就可以考慮不再和父母居住在一起,如果能去另外的城市甚至國家去追尋你的夢想當然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至少也要在同一個城市有自己獨立的住處,這樣才能通過物理距離的隔離,屏蔽掉一些沒有意義卻又不斷產生傷害的交流。

2.經濟獨立是最好的支持

一方面,空間獨立需要經濟獨立的支持,不然你就沒有選擇自己居住地的權利,更別提減小傷害了。

另一方面,經濟獨立也是能夠幫助你建立完整的自我所必需的基礎。當你能夠經濟獨立的時候,應該是有一份能夠實現獨立的工作,這是對你自我價值極大的肯定。

3.合理化並強化自己的底線

在你還算清醒的時候,好好設置一條和父母相處的底線,並找到足夠多的理由來合理化這個底線,以防你在關鍵時刻會產生動搖。設置底線之後,就要做好維護和強化它的準備。

比如,想好在某些被控制的場景發生時,你要說些什麼和做些什麼。在平時的時候,可以練習一下,這樣在相應場景發生時,你才能夠有多餘的精力回憶起自己設置的底線並強化完成它。

次數多了之後,你就會形成自我保護式的條件反射,並且這對對方也是非常好的威懾力,不敢輕易對你施加惡意的操控。

4. 尋求社會及他人的支持

這裏說的社會支持分爲兩個部分,一個是自己的社交朋友圈,一個是專業幫助。平時要留意維護自己的朋友圈,哪些朋友是可以信任的,哪些朋友的交往是需要慎重的,自己要有底。

因爲這影響着在發生操控情況,對你造成傷害的時候,你知道找誰求助,如果找錯了人,很可能造成二次傷害。

另一個部分就是心理諮詢,如果你覺得單純靠自己和朋友的力量已經無法抵禦操控,及時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學習更多的技巧和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如何從伴侶的控制中走出來?

“我是爲你好” | 你是否也被這句話悄悄操控着 第4張

《甜蜜蜜》

在應對情侶之間出現的操控時,與上述應對父母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樣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經濟獨立和設置底線。

但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和父母的關係有着唯一和不可替代性,所以我們要以不斷開聯繫的前提實施應對的方式。可是情侶關係並非如此,所有重點要增強下邊兩方面的意識。

1.正面應對和對方相處會面臨的問題

很多人在一段不健康的戀愛關係中,總會麻痹自己的理智,用諸如“Ta只是一時衝動”“這些都是暫時的”“我們還需要磨合”或者“Ta會改變的”這樣的想法來逃避對問題的正面應對。

但是往往這個時候就是一個警示了,這段關係有危險的信號,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所以如果你能夠感知到的心理操控已經持續了超過半年的時間,你就沒有任何理由來爲對方開脫,而是要開始面對一個事實:

對方不會改變,只有離開這樣一種選擇。

2.建立穩定的關係,尋求他人的支持

與應對父母相似的地方是,一定要建立非常值得信任和牢固的朋友圈,不然一旦被另一半困在一段孤立的關係中,就很難走出來,因爲沒有任何人可以幫你給你支持和鼓勵。

所以在結束這段關係之前,先建立穩定的親密朋友關係。在尋求專業幫助的時候,與應對父母不同的地方在於,諮詢的重點不在於如何和對方相處,而是如何才能準備好離開對方,並應對離開之後自己的種種情緒反應。

因爲過於激烈的勸誡方式會引起對方強烈的牴觸情緒,產生類似斯德哥爾摩症候的狀況出現,更加維護另一半的立場和自己的感情。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夠在一段健康的關係中過好自己的生活。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