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別讓養育,變成一場交易

別讓養育,變成一場交易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5.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週末帶CC出去吃飯,聽見隔壁桌的爺爺奶奶在鼓勵4、5歲的孫子。我不禁啞然失笑,對於一個這麼大的寶寶而言,吃飯也成了一筆交易!很多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人都曾表達過:我們家的教育,特陽光!很正面!非常積極!我們極少批評打擊,大都是表揚獎勵。

週末帶CC出去吃飯,聽見隔壁桌的爺爺奶奶在鼓勵4、5歲的孫子。

乖孫子,再喝口粥!

我不想喝了。

寶寶乖,喝完這碗粥,奶奶就帶你去遊樂場玩。

那我還要再買個樂迪。

行,你先喝完!

我不禁啞然失笑,對於一個這麼大的寶寶而言,吃飯也成了一筆交易!

很多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人都曾表達過:

我們家的教育,特陽光!很正面!非常積極!我們極少批評打擊,大都是表揚獎勵。

可是,爲什麼沒有按照預設劇情,養出一個同樣積極主動、勤奮自律的孩子,反而養出一個斤斤計較,指使一步動一步,毫無積極性可言的孩子呢?

有沒有想過,也許是你的獎勵太多了!

讓原本孩子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也變成了一場交易。

別讓養育,變成一場交易

面對孩子的不配合,大家都知道批評打罵和暴力威脅不是好的解決辦法

很多家長堅決抵制暴力,卻會不知不覺走向另一個極端——過度獎勵。

這類家長不願跟孩子起正面衝突,更不會“強迫”孩子去完成某件事情,而是通過某種獎勵來轉移衝突的焦點,從而“解決”問題。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獎勵是一件特別立竿見影、還特別省事兒的方法。

撒潑打滾的孩子,許他一個棒棒糖;

無理取鬧的孩子,許他一個玩具車;

不按指令行事的孩子,許他一部動畫片。

做一筆交易,許一個獎勵,孩子就可以乖乖聽你的話。

然後,哭鬧消停了,世界安靜了。

而帶孩子,是一件很容易“偷懶”的事。我們總是忍不住尋找最快的捷徑,解決當下的窘境。

可事實上呢?過度的獎勵並沒有比過度的打罵好到哪兒去!

打罵脅迫是利用權威讓孩子被迫屈服;

而過度獎勵是通過誘惑讓孩子被迫妥協。

這兩者都沒讓孩子通過學習自控來規範行爲。

別讓養育,變成一場交易 第2張

過度獎勵養大的孩子,什麼樣?

1、凡事都講條件,做事沒有主動性

很多孩子,連吃飯、睡覺、上廁所這種事,都變成了跟家長談判的籌碼。

給我看電視我才吃飯;

再讓我吃一塊糖我才睡覺。

Excese me !?

這不是每個人類都應該做的事嗎!?

但過度的獎勵早已讓孩子忘了不吃飯會餓,不睡覺會很難受,隨便攻擊別人會受到排擠。

即便是分內之事,也要講講條件,你若是讓他幫個旁的什麼忙,他更是要合計合計能從你那換來什麼好處。

更糟糕的是,隨着寶寶慢慢長大,他對獎勵的挑剔度也會越來越高。

這就是爲什麼很多人反應:孩子越大越管不了的原因。

因爲隨着他慢慢長大,他對家長的依賴會越來越少,當你沒有什麼籌碼可以拿出來談判的時候,你還能拿什麼要求孩子呢?

再至青春期,人家也許什麼都不要你的了,你就徹底沒轍了。

所以說,是誰讓孩子學會斤斤計較的?

2、沒有自信心,幸福指數低。

開動腦筋拼上一張拼圖,學習中破解了一道數學難題,社交中交到新的朋友,工作中完成了一項很難的挑戰...這些行爲的本身都能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對於小寶寶而言,這種機會就更多了:自己穿上鞋子,正確的分類放好自己的上衣、襪子,因爲友好被小朋友分享了玩具...每件小事都能帶給他巨大的成就感,這些成就感會讓寶寶覺得自己棒棒噠,然後很快樂。

可是如果一旦把某件事變成了交易的籌碼,這味道就變了:

我自己穿上鞋,媽媽才能帶我出去玩;

我放對了上衣和襪子,媽媽纔會給我餅乾;

我把糖分享給小朋友,媽媽纔會給我買一包更大的。

過度的獎勵,會掩蓋住行爲本身的意義,甚至否定孩子本身的努力,好像所有努力的意義都是爲了某項獎勵。

那麼寶寶發自內心的快樂和自信,還能從何而來?

別讓養育,變成一場交易 第3張

忍不住用獎品做交易時,其實可以這麼做!

如果不獎勵,該如何表達我們的肯定和鼓勵呢?

獎勵當然可以用,但是要用對方法!

1、把獎勵,變成一種選擇

把獎勵,變成一種選擇,而不是一場交易。

很多寶寶初期建立刷牙習慣的時候,都需要一些動畫片的輔助。當你說“你乖乖刷牙,媽媽就給你看一集動畫片”的時候,不妨改成“現在是刷牙時間,你可以一邊聽歌一邊刷,也可以一邊看動畫片一邊刷,你想要哪種?”

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左右都是刷牙的時候看動畫片啊。

但前者就是一種誘惑交易,後者就是一種主動選擇。

獎勵應該是驚喜,而非目標!

寶寶跟小朋友分享了餅乾時,你可以獎勵他:雖然剛纔你想把餅乾都吃光,但你還是分給了小夥伴,最後你們兩個都開心的吃到了。媽媽覺得這種分享很棒,所以我覺得應該送你一大包餅乾。

努力做一件事,然後得到獎勵,和因爲想得到某種獎勵而去做某件事,天壤之別。

2、真誠的鼓勵和感謝,比物質獎勵更有意義

很多時候,媽媽的鼓勵和感謝,就是對寶寶最大的肯定。

當你說:謝謝寶貝,你今天幫媽媽收了衣服 / 你今天坐長途車,堅持下來了,沒有哭鬧 / 你搶了小朋友的玩具,馬上還了回去還真誠的道了歉。這幫了媽媽很大忙 / 這沒有讓媽媽感到尷尬 / 這讓媽媽覺得很驕傲,謝謝我的寶貝。

當你這麼感謝孩子的時候,遠比任何交易和獎勵都更有溫度,更有誠意。

3、規矩和獎勵並不衝突

很多媽媽覺得如果義正辭言的要求寶寶去做某些事,就會讓寶寶感到“很受傷”。所以纔會出現應該立規矩的問題,也用獎勵來解決。因爲既省事又不傷害寶寶。

但分內之事,不需要任何交易!

你可以明確告訴孩子,他需要做這些的原因:吃飽飯纔有力氣玩,餓一頓的感覺很糟糕。如果不聽,可以讓他承擔自然後果,餓一頓試試。

那些沒有明顯自然後果的。例如不刷牙、不洗手等等不會立馬讓孩子牙齒壞掉或生病的壞習慣,可以通過限制行爲來立規矩。

出去玩回到家,不洗手就不能吃零食;

早上不刷完牙,就不可以吃飯。

寶寶肯定會哭鬧,但不用玻璃心,正面管教不會對寶寶的心靈有任何負面影響,人家心裏強大着呢!

C媽說

怕大家理解偏差,最後還是要解釋一下,今天說的是過度獎勵。

當寶寶確實值得獎勵的時候,千萬不要吝嗇!

無論是物質獎勵,還是語言鼓勵。

再者每個人對“過度”的理解也不一樣,而且某些時刻破破例,在養娃的過程中,也是再常見不過的。

養孩子,選擇最好的方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