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兒童厭學心理

兒童厭學心理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兒童厭學心理

1、學習沒有付出一定的心智努力,因而造成厭學心理。在學校學習是人類學習的一種特殊形式,學生在教師有組織、有目的地指導下,通過系統學習各學科知識來掌握前人認識的成果,提高能力,發展智力。這種把前人經驗轉化爲個人知識的內化過程,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因而需要較大心智努力。科學研究表明,任何知識的學習過程都包括着一系列複雜的心理活動,知識的理解、鞏固與保持離不開人的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及想象等心理活動,而人的知識性又依賴於人的情感、意志、興趣及需要等動機因素。凡是需要心智努力的事,都伴隨着一定的精神緊張,也就容易產生心理疲倦感。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某些因素造成厭學心理。

2、動機缺失。當學生對學習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任何需求的時候,他們是不可能熱愛學習的。其中有兩個層次的因素,淺層因素是無動機,即對學習沒有需求欲,因而沒有動機來啓動學習,而貪玩好動的天性主宰了他們的學習生活。深層的因素則是負動機,這部分學生對學習有認識,但其看法是消極的,甚至是錯誤的,他們從家庭或者社會那裏接受了某些錯誤思想,認爲讀書是苦差事,讀書無大用,沒有讀書照樣可以做生意賺大錢。負動機的反作用力非常大,她能持久而強勁地推動學生逃避學習,家長的苦口婆心軟硬兼施和師的循循善誘,往往被反作用所抵消

3、興趣轉移。興趣是動機的重要因素,她能引人注意,調動人的好奇心,促使人喜愛從事某項活動。而人的興趣又易於產生干擾,導致轉移。思想成熟的人自控能力強,能自覺地排除干擾,保持興趣的持久穩定。而處於成長中的青少年,其興趣的顯著特點是動搖性,只要干擾因素強烈,就會發生轉移。厭學的學生大多數是將興趣由學習轉移到其它事情上去了。從興趣轉移的對象來看,厭學的學生大多迷戀遊戲、上網,有些本來熱愛學習的學生由於迷戀上了電腦遊戲後,逐漸荒廢了學業;而那些黃色書刊影像則更毒害學生,使他們輕者精神萎靡不振,重者打架鬥毆,違法亂紀。學生的興趣一旦由學習轉爲社會不良活動後,不僅對學習不感興趣,反而討厭學習、反抗學習。

4、學習無望。對學習悲觀失望,毫無信心的學生,也容易產生厭學心理。一部分學生,曾經努力過,也曾經灑過汗水,但無論怎麼奮鬥,仍然常常失敗,很少甚至沒有體驗到成功的歡樂。一次次的失敗,無情地擊碎了他們的進取心,促使他們對此作出了不正確的歸因,認爲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強,智力底下,不是學習的材料,因而主動地放棄了努力,舉起了白旗。也有一部分學生,同樣努力過,也曾經取得過自認爲可以的成績,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老師的表揚,長期被老師忽視,便逐漸喪失了自尊心,變得破罐子破摔起來。我們有些學校的教學管理,常常違背教育規律,初一新生入學就分快慢班,將學生過早地分成等級。學生心理本來就不成熟,這樣做無形中傷害了他們稚嫩的心靈。分在慢班的學生,往往自認爲是三等公民,低人一等,在學校生活中擡不起頭來,許多學生便慢慢泯滅了自尊。

失助感與失尊感均是“習”得的,不是天生的,是經過無數次的訓練、無數次的打擊以後慢慢養成的一種消極心理現象。在厭學羣體中,此類學生佔了很大的比重。

5、恨屋及烏。愛屋及烏的心理較常見,恨屋及烏的心理也存在。在學習過程中,既有“親其師,信其道”的積極情感遷移,也有“恨其師,厭其道”的消極情感遷移。由於一些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某些失誤或不足,造成部分學生對他們產生反感,並可能由此而影響學科的教學。學生由於某種原因對某位教師不滿,往往對他講課也不感興趣,嚴重的對該學科也不感興趣。學生的情感容易延伸與發散,不善於控制與收縮,其結果常常運用懲罰自己(不學習該學科或者故意不學好)的手段來反抗教師。

6、情感飢渴。有些學生由於家庭變故,父母離異,情感孤獨,缺乏溫暖,於是便常常尋求情感補償,而學習本是辛苦的事,是很難起到情感補償作用的,因而他們往往廣交朋友,追求刺激,以從其它渠道獲得心理滿足來彌補家庭情感的殘缺,這同樣易導致厭學現象的發生。這些學生廣交朋友,常常不辨良莠,哥兒們義氣十足,容易受不良因素誘惑,導致厭學甚至輟學。追求情感平衡,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把握不當,則容易出現偏差,發生不良行爲,產生不良後果。

7、物極必反。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學生的學習心理也是如此。過重的學業負擔,容易使學生產生心理疲勞,導致厭倦而厭學。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重壓下,社會與家庭將負擔交給學校,學校將壓力付給教師,而教師則將負擔轉嫁給學生,於是便產生了一些違背教育規律的現象,拼命延長課時,加班加點,學生從早學到晚,雙休日也不得休息。此外,各種資料五花八門,各種考試名目繁多,學習像沉重的大山,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他們沒有品嚐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真味。

過高的期望值與功利意識也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厭學。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於是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當孩子達不到標準時,便採取不正當的措施,有些孩子能夠忍受,有些孩子乾脆“死豬不怕開水燙”,反正達不到要求,索性放棄追求。

有些家長的功利思想特別嚴重,一是虛榮心,如果鄰居的孩子或者同學、同事的孩子比自己孩子成績好,心理不平衡,便拼命要求孩子爭氣;二是成人化,強化孩子的大人意識,要求他們按成人的思想來對待學習,什麼搞好學習將來就能考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等。事實上,這些功利思想的強化,很難產生預期的效果,孩子們往往不僅不買帳,反而麻木不仁,甚至產生厭倦心理。因爲他們的心理並沒有成熟到大人的地步,是不可能按照成人的思想來生活的,正所謂欲速則不達。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