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所以要流淚,並不是沒有緣故

孩子所以要流淚,並不是沒有緣故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總是從一些偉大的思想者的作品中,覓得一些寶貝。爲人父母后,有的東西讀起來才更有體會。若是要一個沒有做父母的人來讀,應該更多的是一種嚮往。而我們讀着,讀着,就好像讀到了自己。

非常喜歡這首泰戈爾的詩歌《孩童之道》,譯者是鄭振鐸先生。

《孩童之道》
只要孩子願意,他此刻便可飛上天去。

他所以不離開我們,並不是沒有緣故。

孩子所以要流淚,並不是沒有緣故

他愛把他的頭倚在媽媽的胸間,他即使是一刻不見她,也是不行的。

孩子知道各式各樣的聰明話,雖然世間的人很少懂得這些話的意義。

他所以永不想說,並不是沒有緣故。

他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學習從媽媽的嘴脣裏說出來的話。那就是他所以看來這樣天真的緣故。

孩子有成堆的黃金與珠子,但他到這個世界上來,卻像一個乞丐。
他所以這樣假裝了來,並不是沒有緣故。

這個可愛的小小的裸着身體的乞丐,所以假裝着完全無助的樣子,便是想要乞求媽媽的愛的財富。

孩子在纖小的新月的世界裏,是一切束縛都沒有的。

他所以放棄了他的自由,並不是沒有緣故。

他知道有無窮的快樂藏在媽媽的心的小小一隅裏,被媽媽親愛的手臂所擁抱,其甜美遠勝過自由。

孩子永不知道如何哭泣。他所住的是完全的樂土。

他所以要流淚,並不是沒有緣故。

雖然他用了可愛的臉兒上的微笑,引逗得他媽媽的熱切的心向着他,然而他的因爲細故而發的小小的哭聲,卻編成了憐與愛的雙重約束的帶子。

每次讀着這首詩歌,幾乎感動落淚……

孩子對父母的愛就是這樣的,讓人動容。

他們來臨人間,愛着自己的父母,熱烈地期盼着你的愛和迴應。

我們總是會看到幾個月的寶寶看到媽媽時的歡欣雀躍,那是天性使然。

也看到孩子喃喃學語,跟我們說着話。

我們要知道,孩子的依戀是有緣故的。

孩子的哭鬧是有緣故的。

孩子那小小的任性是有緣故的。

所謂的孩童之道,就是父母道。

只是很多時候,無知而懵懂地父母一次次傷害,或者一次次地誤導

你不懂我,怎麼愛我?

父母要懂孩子,才能說愛孩子。

孩子應該是上天給予每一位父母最好的禮物,沒有之一。

而父母也是這世間最重要的老師,沒有之一。

一個優秀的人之所以成才,總是離不開童年裏那些影響他最深的人。

前段時間讀《人類簡史》,裏面寫到的一段話特別讓我感觸:

“人類出生的時候尚未發育完全,比起其他動物,也就更能夠用教育和社會化的方式加以改變。大多數哺乳動物脫離子宮的時候,就像是已經上釉的陶器出了窯,如果還想再做什麼調整,不是刮傷,就是碎裂。然而,人類脫離子宮的時候,卻像是從爐裏拿出了一團剛熔化的玻璃,可以旋轉、拉長,可塑性高到令人歎爲觀止。”

可以看到,我們人的可塑性。這是多麼重要的肯定。

因爲這樣才讓我們爲之精神振奮。

如果有人跟你說,人生來就不可變,壞胚子就是壞胚子,好孩子就是好孩子。

那簡直就是父母最大的悲哀。

在孩子成長路上,這個可塑性的教育任務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

個人的性格、行爲習慣無不與童年息息相關。

所謂的孩童之道,就是父母道。

因爲沒有孩童就沒有父母這個身份。

而有了孩子,不僅僅是生命的延續,

更是一個人生命的昇華。

讓我們在孩子最需要愛的時候,好好地愛着。

不要焦慮,無需害怕。

時間會幫你的大忙,只要你願意學習,靜心守候。

比如孩子的敏感期,必須有充分的耐心去等待。

記得孩子兩歲多的時候出門,必須他來開門,然後安排大家出門的秩序。

一年過去了,早就對誰開門不在乎了。

他開始在乎一個細節的完美,近乎執拗地要求完美。

他開始從繪本里找自己認識的字,開始讀恐龍給他寫的信(其實是我寫給他認字的小方法,我會寫一些他認識的字,邀請他去做客吃東西,吃貨寶寶是抗拒不了的,恨不得能全認識就好)。

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來臨,一次又一次陪孩子度過。

養育孩子的路上,如果有人跟你說聽一堂課就能掌握養育之道。

那肯定是一個坑,不要信。

過去我花了將近四年的時間,從一個新手爸爸成長爲一個入門級奶爸。

很多朋友也在平臺跟隨了近兩年。

從每一天的分享中收穫一點,從實際的教養中感悟一點。

改變自己,自我修行之後才一步步的自信起來,得心應手起來,但還是有不少的問題涌現。

育兒的路上,不要祈求有什麼捷徑。

就好像我們不可能奢望孩子一夜之間長大成人。

成長是一天又一天的積累,沒有捷徑可走。

只要給了孩子自由呼吸的空氣,溫暖的家。

給他正確地養育之道,

在某一個盛夏的清晨,在溫暖的陽光下,

他們會如同古老的千年蓮花輕輕的盛開。

孩子所以要流淚,並不是沒有緣故 第2張

我喜歡大自然,也喜歡大自然下的孩子自由地成長。

盧梭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就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

最可怕是如今我們很多的人,心已經被層層包裹了。

不妨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從沒完沒了的生活裏探出頭。

讓孩子帶着你,去外邊走一走。

你會聞到花的香味,

能感受清風明月,

你會發現世界原來不僅僅是一個冷冰冰的電腦。

而是充滿美好風景的大花園。

只要你願意,跟着孩子的腳步

而不是孩子被你鎖着。

世界將會神奇地展示。

龍應臺老師在《孩子你慢慢來》裏寫道:“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有了這樣的生命感受,

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