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偷吃的心理誘因?其實是大人這種態度造成的

孩子偷吃的心理誘因?其實是大人這種態度造成的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9.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記得我家熊孩子阿瓜3歲的時候,他爸給他買了一盒各種小動物形狀的水果糖,看起來很有趣並且很可口,孩子很喜歡吃。阿瓜奶奶擔心糖吃多了對牙齒不好,就把糖放在冰箱頂上,每天只能給孩子拿兩顆。

沒多久,他奶奶回老家,有一天我從廁所出來,發現熊孩子搬着小板凳站在冰箱前面,看到我出來,隨即緊張地用手捂住鼓鼓的嘴巴,那樣子很滑稽。

“你在吃什麼呢?我也可以吃嗎?”

熊孩子“啊”張開嘴,嘴裏滾落了兩顆糖,一看嘴巴里面竟然還有4,5顆!打開糖罐,我發現買回不夠兩週的糖,現在就只剩10塊了,這孩子瞞天過海了得呀。

“你一下子吃這麼多,是擔心下次吃不到是不是?”孩子抿着鼓脹脹的嘴巴猛地點頭。

“這樣吧,剩下的糖讓你自己保管,媽媽相信你的自制力很好,每天只吃2顆。”孩子愣了愣後一陣興奮,他從沒想過自己能“掌管”一個糖果罐呢!

他難抑心中的激動,抱着糖果罐跑到家裏的書架前,把罐子藏在了書的後面,一邊輕拍罐子一邊輕聲跟我說:“不讓奶奶發現”。我覺得很逗,但同時也表示理解,因爲我這樣的舉動對孩子的奶奶來說就相當於把“老鼠抓進米缸”,孩子不一下子吃光光是難以想象的。

幾天過去了,我突然想起了這事兒,趁孩子睡着時把他的糖罐拿出來揭開一看,3天剛好少了6顆,看到孩子如此堅守承諾感到很欣慰。作爲心理迷的瓜媽,第二天趕緊稱讚了一下孩子,強化一下孩子的好行爲(這種方法心理上稱爲陽性強化法)。自此之後,瓜媽再沒限制過孩子什麼,孩子也很懂得自我管理。因爲媽媽相信他,他也感受到那份信任。

孩子偷吃的心理誘因?其實是大人這種態度造成的

朋友聽了我的建議,也如法泡製,女兒偷吃雞翅就讓她一次吃個夠再沒偷吃;倒是在吃糖這事兒,孩子一開始沒法控制好自己的慾望,還是幾天就把一罐糖吃光了。朋友焦急地問怎麼辦。“再給孩子一次機會,相信她!”

她跟女兒說:”我原本希望你能守規矩,每天只吃兩顆,但是你沒能做到,媽媽有點失望。“孩子露出內疚的表情(內疚是有效溝通的開始)。

”媽媽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做到的,對不對?”孩子點頭。

“但因爲你這次沒守規矩,本來能吃20天的糖果,現在7天就被你吃光了,現在媽媽只能到20天的時候再考慮要不要買了。但你說下次一定能做到,媽媽就不責怪你了。如果下次買的時候,你會按照規矩每天只吃2顆嗎?“孩子又點頭,露出感激的表情。(感激是自我彌補前的典型特徵)

果然,朋友第二次買糖果的時候,孩子自己把糖罐管理得非常好,每天再也沒超過2顆,甚至每天吃完2顆還會跟媽媽彙報,沒多久,孩子對於吃這種糖果的慾望已經可有可無了。

大家是否留意到有這樣的一種奇怪的現象

大人越是限制,孩子的慾望越是強烈;越是不能得到的,孩子越是想得到?一旦完全得到了就不那麼吸引人了。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爲,越容易滿足的東西越不能提供長久的動力。

將糖果罐全權交給孩子,輕易滿足了孩子擁有的慾望,因爲有些孩子可能並不是喜歡糖果,而是喜歡擁有很多糖果的感覺,所以一旦讓他們實現了這種感覺,守規矩不再是難事;如果有些孩子真的是被糖果的美味吸引,將糖果罐全權交給孩子,在輕易滿足了他們的嘴饞需求後,在下次他們的慾望就不如從前了;還有第三種的孩子,將糖果罐全權交給他們,意味着賦予重任和信任感,他們會帶着神聖的使命感認真地執行。

相反,如果非常難以擁有的東西,這種東西在孩子眼裏能提供長久的動力,催使他們孜孜不倦、千方百計地得到,爲的就是滋潤一下內心的小慾望。所以越是阻止,結果往往會跟大人希望的相反,孩子屢屢偷吃的心理真相便是如此。

爲什麼還是有孩子因爲貪吃糖而蛀牙或肥胖呢?

那一定是大人一邊阻止一邊每次滿足一點點,效果就像拿出一顆話梅每次給孩子舔一口放回罐子,不理會孩子嘴饞的口水直流,撩撥起他們的慾望卻不能滿足,因此帶給孩子持續的吸引力。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