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爲人父母,很多人都在做的一件錯事

爲人父母,很多人都在做的一件錯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她的孩子八歲,讀三年級,跟我家的兒子在一個學校,不同的班級。她兒子遇見過幾次,養的特別好,胖嘟嘟的。

有一次接孩子,正好遇見她,就聊了一會,她兒子過來了,我跟他微笑了一下,問他我女兒所在的班級學生有沒有出來,但沒有想到這個孩子面無表情,對我的問題充耳不聞,只是一個勁催促他媽媽快走。

當時,我們正在說到一道菜的做飯,但是,她兒子催了,她就立馬上車走人了,連一個招呼都沒有打。這母子的做法,的確讓我相信了一句話----有其母必有其子。

爲人父母,很多人都在做的一件錯事

認識了以後,見面就會打招呼。一次,她帶着走後,小區裏的一個鄰居跟我說,你跟她保持一點距離。

爲什麼啊?我納悶道。

這個人不值得相處,原來這個鄰居家的孩子和她孩子在一個班級,這鄰居有一天有事,臨時趕不回來,就打電話給她,問她能不能順路幫忙接一下孩子。她沒有同意也沒有拒絕,說要跟孩子商量一下。結果是,她兒子不喜歡別的孩子坐他家的車,於是,她就拒絕了。

當時,聽完這件事,我覺得發生在她身上一點也不奇怪。

這種父母,現在社會,尤其是老年人帶孩子的情況,並不多見。那就是讓孩子牽着鼻子走。法律規定,孩子未滿十八歲,需要成年人去監護。爲什麼監護,就是因爲孩子小,需要被保護合法權益,在很多事情上,沒有辦法做出正確選擇。

而很多家長,卻往往本末倒置,不管什麼事,都標榜自己民主,去問孩子“你說怎麼辦?我們聽你的”。

你的這一句“我們聽你的”,不是在跟孩子示愛,在某種方面上說,是在嬌慣孩子。

爲人父母,很多人都在做的一件錯事 第2張

鄰里之間,互相幫忙,雖不是責任和義務,卻是一種美德。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雖說幫是情人,不幫是本分,可你真的不必去問孩子。

孩子說不幫,你就不幫,是在暗示他,無論什麼時候,你不幫人媽媽也是認可的,你這樣做事對的。你這樣做,會在孩子的心裏,種下一顆冷漠的種子。

據後來所知,這個鄰居的孩子,很少下樓玩,都是在家和媽媽玩,爲什麼呢?他的玩具捨不得和小朋友們分享。

聽見這個奇葩的理由,我真的是無語了,只能說,這樣的媽媽,真的不適合全職帶娃,如果家裏有其他的人,在幫忙一起帶,或許能糾正一下孩子的觀念。

現在的育兒觀念,都在提倡傾聽孩子的心聲。可是,卻不是讓家長們盲目地聽從孩子。在很多事情上,家長該“出口”的時候,必須得“出口”。

爲人父母,很多人都在做的一件錯事 第3張

小侄兒四歲了,在老家就讀幼兒園中班,堪稱班級一霸,身上集有一枚標籤---小氣。

只要家裏來人,他的玩具和零食,必定是要藏起來的,寧願自己不玩,也不讓其他人碰一下。有一次,就是因爲一個親戚家的孩子,拿了他的一個小汽車,他立馬搶了過來,無論家人怎麼勸說,怎麼都不行,他的東西就是不給別人碰。

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小氣,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爲,再說東西是他的,給不給別人玩,都得看他的心情。

但是,他爸媽卻不慣着他這個毛病,用了一個很狠的方法,在多次的努力之下,終於把這個標籤,從他身上撕下來了。

有一次,她媽媽給他買了一袋薯片,讓他分給旁邊小朋友幾塊,他不同意。結果那一袋薯片,都被他媽媽送人了,當然,哭天搶地的畫面,大家可以自行腦補一下。但是,他媽媽沒有妥協。

第二次,他吃東西,他媽媽說分享,他沒有直接說“不”,而是在猶豫。他媽媽誇獎他是一個好孩子,懂得分享,他開始把拿着薯片的手,伸向旁邊的小朋友。

這件事上,我很贊成弟妹的做法。而且,她和小侄兒有一個約定,就是新買的玩具,可以不跟小朋友分享,其它的玩具,可以交換着玩,也可以分享。

這樣的做法多贊,既讓孩子變得大方一點,又避免盲目地去當一個“好人”。

爲人父母,很多人都在做的一件錯事 第4張

爲人父母,應該是當理智的父母,不應該以愛的理由,盲目聽從孩子,讓孩子牽着鼻子走。應該用自己看過的書,經歷的事,去影響孩子,讓他們更加完善自己,而不是把自己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還樂在其中,覺得自己是孩子最好的“朋友”。

如果家長們,真的選擇被孩子牽着鼻子走的一條路,我相信那不是一條通往幸福的康莊大道,只是一個讓你們人生越來越狹隘的羊腸小道。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