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你是怎樣扼殺了孩子的自信

你是怎樣扼殺了孩子的自信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是自卑?

你是怎樣扼殺了孩子的自信

自卑是指個體與別人比較時,由於低估自己而產生的一種不如別人的情感體驗。

自卑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一種人格缺陷。它過多地否定和貶低自己,擡高別人,影響了對自己正確、客觀的判斷,不能客觀地、正確地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人和事。自卑會影響到人格的健康形成。

過度自卑的孩子往往敏感多疑,膽怯懦弱,孤僻內向等。自卑往往源於孩子的幼年時期。它會對人的一生產生消極的影響,長期生活在自卑陰影中的孩子,會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甚至一生都被自卑所困擾,影響了自己的發展前途。

你是怎樣扼殺了孩子的自信 第2張

自卑的表現有哪些?

(1) 自我評價低,總覺得別人不喜歡自己

自卑的孩子,喜歡使用內歸因的方式,自我評價低,總認爲別人不喜歡自己。

(2)過分在乎他人的評價

自卑的孩子,過分追求他人的評價。渴望得到表揚,甚至會用不誠實、不恰當的方式來獲得;而對批評過於敏感,難以接受,並耿耿於懷。

(3)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欠缺

調查研究表明,8成以上自卑的孩子,在語言表達能力上有所欠缺。他們有的表現爲口吃,有的表達不連貫,有的表達時缺乏情感,有的詞彙貧乏等等。

(4)過度怕生,不願意與同齡人交往

正常的孩子可能會有點怕生,但喜歡與同齡人交往。而自卑的孩子經常表現出過度地膽小,害羞,怕生,不願意與同齡人交往。

(5)懼怕失敗,迴避參與競爭

自卑的孩子缺乏信心,懼怕失敗,因此常常會迴避參與競爭,表現爲拒不參加,或臨陣逃脫。

孩子的自卑究竟從哪裏來?你是否折斷了孩子自信的翅膀而不自知?

你是怎樣扼殺了孩子的自信 第3張

(一)嬰兒早期日常家庭護理差

3歲以前家庭日常護理方式是影響孩子自卑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在嬰兒期家庭日常護理好的家庭中, 自卑程度高的孩子只有 2.5% , 而在家庭日常護理差的家庭中, 自卑程度較高的孩子達到 24.6% 。

嬰兒早期家庭護理方式差的父母親在護理孩子時缺乏耐心, 對孩子發出的信號沒有反應, 或常常表示消極情緒。這促使孩子認爲是自己而不是自己的某個行爲不討人喜歡, 從而貶低自己, 同時在遭遇到其他挫折時也容易歸因爲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 從而形成自卑心理。

(二)經常數落孩子是形成孩子自卑的溫牀

在賞識教育普及的今天,仍有不少父母喜歡批評孩子,或者說批評多於表揚,或說批評與年齡成正比。

孩子越大,父母越挑剔,早就忘記了孩子學走路時的賞識心態。處於幼兒期的孩子,由於心智發育不成熟,還沒有自我評價意識和自我認知能力,對自己的認識和判斷,往往來源於成人的判斷。我們經常看到父母們使用如下的字句:“你看你,連碗都端不好!”“真是笨死了!這麼簡單的畫都畫不好!”“真沒出息,腦子用來做什麼的?”

這些語言是一種負面的暗示說多了,在孩子的心裏刻下了“我不行,我沒有能力”的印痕。每當嘗試什麼事情的時候,最先想到的是:“是的,我可能不行,還是不去做了吧。”

自卑感又導致形成孩子膽小畏縮、懦弱謹慎、優柔寡斷的性格。當自卑感象根一樣植入孩子的心靈,並影響孩子的行爲時,他已是個被自卑打敗的孩子了,自信在他身上蕩然無存。

(三)家長的期望過高導致孩子追求完美

一般在高水平、高學歷的家庭中,家長由於自己的事業有成或本身性格要強等原因,對孩子的期望也比一般家庭高。往往高起點的家庭希望孩子也有高起點,獲取高成就。這樣的家庭,即使父母很少批評孩子,也會從言談舉止中向孩子傳遞着高期望的信息。然而孩子並不是父母的翻版,他有自己的智力特點,個性特徵,興趣愛好等。

而還有不少家庭,如果孩子不能達到父母的期望,則打罵者有之,逼迫者有之。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最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因爲,父母的期望是越高越好,當超出了孩子的實際水平,無論怎麼努力也達不到父母預定的目標時,並體驗着一次次的失敗和挫折時,孩子還能自信麼?

你是怎樣扼殺了孩子的自信 第4張

(四)把孩子放入橫向或者縱向的比較中

家長最愛拿自己的孩子與他人進行橫向比較。看到孩子的成績,便說:“你看,隔壁的某某這次考了92分,你怎麼才81分?”在親友前面,大衆場合下,比較,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你看,你堂弟多聽話,學習多努力,哪象你,天天看電視,作業也不好好做,什麼時候也能象他一樣啊!”

實際上,拿孩子與他人比,只能產生自卑和牴觸情緒。因爲,孩子都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孩子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因各種原因達不到你所期望的目標。拿別人的優勢對比孩子的弱點,除了讓孩子自慚形穢,擡不起頭外,也極大地刺傷了他的自尊心。當這樣的比較多了,孩子聽麻木了,自尊也沒了,自然不會求上進了。

另一種是縱向比較,這一次比前幾次考得差了,這學期不如上學期了,家長又叨嘮開了:“你看,以前你都不錯的,現在怎麼退步了,真是讓人生氣!”家長往往只看成績,不去分析原因。爲什麼現在不如以前好,也許現在的課程進度加大了,難度增加了,也許到了新環境不太適應,也許因某事出現波動等等。比如小學生進入初中後,就有一個學業上、情緒上的順利銜接問題。

所以,家長要找原因多分析,多關注孩子的心靈,解開孩子身上的“死結”,而不是一味地比較,批評。

(五)從小家長包辦過多

家長的過度保護和事事親躬,讓孩子對大人產生依賴心理,這樣的孩子從小缺乏自信,覺得大人是強大的、能幹的,自己是渺小的、無能的。一旦發現自己與別人有了不同,別人會的自己不會,就會產生自卑心理,怪自己笨手笨腳,因爲不會,所以繼續仰仗大人的幫助,變成生活的低能兒。

(六)不和諧的父母關係

一個家庭結構是否穩定,夫妻之間是否相愛,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心發展。

1.熱對抗:如果父母有明顯的矛盾衝突,而且衝突以外顯的方式表現出來,雙方互不尊重,就會直接影響對孩子的教育和評價方式。這也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攻擊性行爲或冷戰的壞榜樣,同時也對孩子進行了錯誤的人際交往訓練,使孩子誤以爲冷戰、吵架、謾罵乃至打架都是解決衝突的辦法。所以,孩子長期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中,導致其缺乏安全感、歸屬感,因壓力過大而心理失衡。

2.冷對抗:家庭看似平靜,父母雙方沒有爭吵,但他們在心理和情緒上相互敵對,彼此很少說話,也根本不想交談,夫妻關係名存實亡,爲了孩子有時候會裝出很“和諧”的樣子。但孩子是很敏感的,其情感也是脆弱的。爸爸媽媽的關係好不好,他們是很快能察覺到的。所以,如果夫妻雙方的關係的確難以調和,也要理智地對待衝突,同時向孩子坦承和保證不會不管他。

孩子的自信從哪來?

(1) 無條件的愛和愛的迴應

富有愛心的父母,善於審視孩子的需要,做出理性、客觀的判斷。他們也可能在面臨痛苦抉擇時,與孩子一道經歷痛苦和折磨。孩子當然也會逐漸意識到,父母甘心陪着忍受苦楚的一片苦心。他們未必立刻流露感激之情,卻可以領悟到痛苦的內涵和真諦,他們提醒自己:既然爸爸媽媽願意陪着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見得那麼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壞的事。我也應該承擔責任,面對屬於自己的痛苦

(2)正面暗示與讚揚

多讚揚孩子,孩子做什麼事情,不管做的好與不好,都要學會讚揚,給與孩子肯定,然後再告訴孩子他還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夠好,如果能改進就更好了。

積極發現孩子的優勢和天賦,同時引導孩子做其感興趣的事情,這樣孩子就能慢慢建立自信和成就感,從而走出自卑的陰影。

(3)成年人式的溝通

第一步:學會尊重,明確溝通的前提,溝通什麼,怎麼溝通,溝通的目的

第二步:學會讓步,轉變溝通的態度和策略

第三步:欣賞孩子

第四步:共情

(4)體驗挫折,塑造堅強個性

家長可以培養青少年的挫折忍耐力:讓孩子在平時體驗適當的挫敗感,消除其對自我的誇大和扭曲。通過設定一些不那麼容易達成的目標,鼓勵孩子嘗試一些他們並不擅長的活動,與孩子一起完成一些有難度的挑戰,教會孩子包容挫折、理解挫折。

告訴他們錯誤是十分正常的表現,只有在錯誤中才能獲得成長;幫助孩子理性地分析錯誤和失敗的原因,告訴孩子哪些是可以改進的,哪些是力所不能及的

(5)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父母是孩子最可靠的依賴對象。嬰幼兒期父母的影響,對孩子以後人格發展具有不可逆轉的作用。家長都希望孩子有良好品格、健康身體和健康心理,以及一個美好前途。但真想讓孩子獲得這些,好的夫妻關係是核心基礎,也是家長能送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是一份足以讓你的孩子享用一生的禮物。

(6)進行戶外活動

多帶孩子進行一些戶外活動、體育鍛煉等,讓孩子多和小動物接觸多和大自然接觸。不僅對孩子的體格有幫助、增進親子關係,更多的是讓孩子釋放自己的天性,體驗生命的過程,讓孩子更加自信。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