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你永遠無法通過羞辱真正改變孩子

你永遠無法通過羞辱真正改變孩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於是爲了教育這個女孩,使得她變得更懂事,更有規矩,大人們用了很多方法。

你永遠無法通過羞辱真正改變孩子

第一個方法是由父親進行的“挫折教育”。

作父親的很擔心女兒這樣下去會徹底慣壞了,覺得自己應該時不時去打擊打擊女兒才行。於是在有限的父女相處時間裏,他基本上會隨時提醒女兒她的問題,她的錯誤,她的毛病。然而,適得其反。父親和女兒的關係越來越糟糕。父親的任何話,哪怕是一句關心的話,女兒聽到了都會快速予以回擊。父親越要她往東,她就越要往西。

嚴格說,“挫折教育”對孩子而言,是一種刻意、無用又粗暴的羞辱。它首先主觀判定孩子是“不好的”,然後通過讓孩子體驗“更不好的感受”,以期待孩子變好——這是什麼神邏輯?

對這個案例中的女孩來說,儘管身體上得到了很好的照料,心理上卻有很深的被拋棄的不安全感:父母不陪我,是不是不要我了,我是不是不好,是不是不配得到愛……

一個人憑得什麼去克服挫折的?靠得是他心裏的能量和底氣。所以,一個孩子沒有建構足夠的安全感,沒有完全的心理能量來幫助他度過難關的時候,你給他一個挫折,他只會變得越挫越敗,越沒有自信,越不能夠面對困難和學會擔當。這種挫折下,孩子只會採取一種行爲方式,那就是退行。什麼叫退行的行爲方式?就是他不去面對,不再去挑戰,變成一個退縮的、懷疑自己的人。

第二個方法是由奶奶進行的“講道理”引導。

這個女孩的媽媽陪伴孩子很少,媽媽的功能主要由奶奶承擔。當女孩不願意寫作業了,奶奶就會開始催促、提醒,甚至跟孩子講解爲什麼要學習,爲什麼要努力。然而,女孩會通過撒嬌、拖延等各種方式跟奶奶鬥智鬥勇。到最後,奶奶忍不了,會揍女孩。女孩哭了,怕了,然後磨磨蹭蹭開始去寫作業。可是,只要奶奶不在,不管,一切照舊。

講道理爲什麼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無用的?因爲大多數父母動用“講道理”這一方法時,不是爲了單純解釋清楚一個事實,而是希望藉助“苦口婆心”的方式,把自己的主觀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這其實是種界限不清的做法,帶有入侵性。等於把孩子的事情變成了大人的事情。從這個角度說,這是種隱形的羞辱,潛臺詞是:你沒有能力爲你自己的事、以及爲你自己的人生做主,你需要我的教導才行。

這個10歲的女孩,就曾經在一張小紙條上這樣寫過:“爲了奶奶,我要好好學習。”這話清楚地透露出:奶奶很成功地讓她明白,學習不是自己的事,她學習只是爲了回報大人。

你永遠無法通過羞辱真正改變孩子 第2張

然而,一個平日被照料得太周到的孩子,一個生活上被剝奪自主權的孩子,一個連自己的書包都要父母收拾、甚至每天作業都要父母幫着記錄的孩子,早已養出了“習得性無助”。這樣的孩子,要麼學習上同樣無力,要麼把學習變成了自己唯一可以獲得“成就感”的對象——這個10歲的女孩選擇了前者。也有很多孩子選擇了後者,後者同樣是條危險的道路。那些因爲成績不好、因爲捱了老師批評、因爲高考失敗而自殺的孩子,就是明證。

總之,“打擊”式的羞辱,只會讓孩子感覺自己不好、不行,甚至最後激發孩子的憤怒與恨,就像上面這個女孩最後對父親所表達的。

同樣,一面生活中替代,一面道德上說教,更像是你掠奪走了孩子自主的機會,卻還在期待孩子未經任何鍛鍊就長出肌肉來。

可惜,這兩種育兒方法,非常頻繁地發生在日常生活中。

所以,分享這個案例,就想說清楚一點:我們永遠不可能通過羞辱、掠奪等方式讓孩子真正變好。如果說我們能夠做什麼,那麼就是下面這三件事:

你永遠無法通過羞辱真正改變孩子 第3張

第一,任何教育都是基於愛的。父母必須學會情感上無條件接納孩子。尤其在孩子6歲以前。被愛過的孩子會更自信。他們更願意去嘗試新鮮事物,而不是把心理能量都浪費在跟人建立關係上。

從這個角度說,上面這個10歲的女孩,她的母親在絕大多數時間裏並未盡到自己的責任。孩子與父親、與奶奶的關係雖然有些糟,中間有很多批評、說教甚至打罵,但對女孩而言,仍舊是種“濃度很高的關注”。有關注總比沒關注好。她一方面體驗着不舒適的情緒情感,一方面也享受着這僅有的、特殊的“關愛”。她不能太乖。乖了的話,可能連這點關注都沒有了。

第二,給孩子立規矩可以,但是請“溫柔堅定”。上面這位父親就是覺得女兒沒規矩纔想要“打擊”孩子。但是立規矩不是這麼幹的。孩子們天然有社會化的、向上的、變得更好的傾向。總是通過貶低孩子、打壓孩子、讓孩子感到難受的方式立規矩,很容易養出低自尊的、消極的、自我攻擊的孩子。

第三,請父母分清楚界限。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吃飯、穿衣服、搭衣服、整理玩具、整理書包等等,孩子們最初都是有意願去獨立做這些事的,卻往往被父母阻攔甚至完全剝奪了機會。待孩子大一些,父母突然又希望孩子對自己的生活、學習負責,這其實很不公平。孩子們不是一夜之間長大的。他們的自主能力需要從小培養起。一個從小就被尊重,可以決定自己去做什麼、不做什麼的孩子,他們以後的生活、學習會更少需要父母操心。

把孩子的事,一點點都還給孩子,這是操心的父母們,最需要學會做的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