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搬磚頭遇困難後,中國、日本、美國孩子的區別!

搬磚頭遇困難後,中國、日本、美國孩子的區別!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視頻說的是,三對分別來自中國、日本和美國的父子參加一個壘房子的節目,三個孩子都是5歲,壘房子過程中只能孩子動手,考覈的是誰能將房子壘得又快又好,大人只能在一旁打氣,不能幫忙。

三個孩子一開始都進展得非常順利,到最後都遇到了困難,因爲最後一塊磚頭被設計得又沉又大(應該是節目故意安排的),三個孩子又滾又推把大磚頭搬到了已經壘得差不多的房子旁邊,但是沒有哪個孩子能將磚頭抱起來,試了幾次,孩子們不是摔倒了就是被石頭砸到手指或腳趾,三個孩子都滿臉沮喪。

這時,三個爸爸都有點着急,

中國爸爸在旁邊喊:“努力加油,你可以的!”

日本爸爸也在喊:“努力加油,其他各位都在努力着呢!”

美國爸爸也在喊:“努力加油,想辦法想辦法!”

中國孩子這時成爲全場的焦點,摔倒了爬起、爬起搬磚頭再次摔倒……不少觀衆都在爲中國孩子的堅持不懈而鼓掌。節目大概是爲了宣揚這樣的一種拼搏精神吧,幼兒說小編當時也在這樣想。

搬磚頭遇困難後,中國、日本、美國孩子的區別!

這時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日本孩子跑過去跟中國孩子說,“我們兩個人把那塊大磚頭搬起來吧?我等會也幫你搬。”

中國孩子搖頭拒絕了,繼續埋頭搬磚頭。

日本孩子隨後走到美國孩子面前,跟美國孩子說了同樣的話,美國孩子說:“that’s a good idea!”結果日本孩子和美國孩子,最終合力將各自的石頭搬起來了,拼成了房子。

最後的比賽結果是,美國孩子由於思維開闊,給房子塗上顏色,還搭建了一個鞦韆而獲得第一名,日本孩子獲得了第二名,而中國孩子,到活動結束時還在搬磚頭,磚頭砸得他的手指淤青,滿臉沮喪,一副欲哭無淚的樣子。

事後有人問中國孩子爲什麼不肯跟日本孩子合作,中國孩子說:“我不幫他是不想讓他先贏,我的力氣大,他看起來力氣小,我沒想到Tom(美國孩子)會同意……”

我們的中國孩子怎麼會是這樣的一種形象?熱辣辣的打臉啊!

“誰能將房子壘得又快又好”,這樣的一個目標,幼兒說,傳達給中國的父母和孩子的信息就是,一個人以最快的速度把房子壘好;傳達給日本父母和孩子的信息就是,孩子壘房子只規定大人不能幫忙,可以找其他小朋友合作呀;傳達給美國父母和孩子的信息就是,有什麼辦法只要不違規能達到目的的,都可以採納。

細想一下,還真的就是三個民族的思維模式啊:

1、中國:中國的父母重視的是培養孩子的堅韌和艱苦奮鬥精神,但往往強調的是個人的努力和個人爭取到的成果,所以中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死撐,因爲我們是一個最能吃苦耐勞的民族啊。但由此帶來的缺點也很明顯,比如上面的這個中國孩子所表現出來的短視、不肯吃虧、只爭第一、狹隘……

2、日本:在日本,無論是學校還是日本的父母,相比起個人,他們更重視的是孩子的團隊合作精神,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尋求幫助、合力辦好一件事不丟臉。這種團隊合作精神,中國的父母認同,但沒有重視,也沒有這樣的習慣。

3、美國:而對於美國父母來說,他們更重視的是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和創作,只要能實現目標的都可以嘗試,他們鼓勵孩子開放、創新和動手能力,這恰恰是中國的父母和孩子所欠缺的。

當然,無論哪個民族,都有他們的優點和缺點,“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不做井底之蛙,也無需妄自菲薄,但最可悲的就是自大狂莽。這也是我們爲人父母,應該教會孩子的道理。

智者說,想讓孩子變得有智慧,一是讀書,二是旅行。讀書能給孩子知識,以超越孩子成長的速度而讓孩子變得豁達;而旅行,猶如給了孩子一雙千里眼和一對飛翔的翅膀,有國外的機構做過調查,說經常旅遊的孩子和沒出過遠門的孩子,在性格和世界觀方面是截然不同的。那種由於視野給孩子帶來的胸襟和思維模式,是那些視野窄小的孩子甚至半輩子都達不到的境界,這種優越感,能讓孩子受益匪淺。

爲了這份優越感,春天來了,該帶孩子出門了吧?即使不能長途旅行,短途的也好,爬山、農村遊、周邊遊……都能給孩子帶來一種全新的體驗,即使在同一個地方,每一次重遊都會帶給孩子不同的感受。因爲對一個孩子來說,旅行是一堂任何東西都不能替代的成長課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