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全職媽媽出現心理問題應該怎麼辦?

全職媽媽出現心理問題應該怎麼辦?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9.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全職媽媽出現心理問題應該怎麼辦?
  說起全職生活,全職媽媽們的感受有些複雜:雖然說媽媽無需外出工作代表着家境至少小康,孩子能吃得比較健康,老公襯衫有人熨燙,生活質量較有保障,但月亮背後,她們卻有說不清的酸甜苦辣。隨着家庭收入的增長,工作壓力的增大,全職媽媽隊伍還在不停擴大。但其實在今天的中國,這依舊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散落着荊棘和坎坷。  全職媽媽中經常容易碰到以下心理問題:  自我價值感低  每當跟陌生人介紹自己的時候,慧慧媽媽很忌諱說自己是“全職媽媽”。她再三強調自己不過是公司裁員,臨時在家。在她心目中,家庭主婦是沒有文化、沒有競爭力的代名詞。依賴老公的收入來養家,使她感到羞恥和不安。  分析:  全職媽媽處理的多爲生活中的瑣碎事,很多媽媽在忙了一天以後,卻怎麼也想不起今天自己做了什麼,的確很容易引起挫敗感。同時,全職媽媽和外界接觸的減少,也使一些媽媽對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  處方:  首先,從改變觀點開始,確信自己做的是非常有價值的工作,特別是孩子幼小的時候,媽媽的親自照顧能給孩子巨大的安全感,這是保姆、阿姨或者長輩都無法替代的。全職媽媽和孩子父親之間,並不是依賴和聽命的關係,而是在共同創造更舒適的生活。同時,社會雖然看似一日萬里地在進步,但核心價值觀不會那麼輕易改變。只要自己不斷學習、進步,把全職媽媽階段看成一個職業的緩衝期或充電期,相信孩子長大後,你依然會有很多就業機會。  和孩子共生  飛飛媽媽從懷孕開始,就辭職在家,專心胎教。6年來,飛飛從一個人見人愛的小肉團,長成了一個小帥哥。平時,只要有人誇飛飛長得漂亮、知識豐富,或者飛飛有什麼比賽超過了其他小朋友,飛飛媽就笑得合不攏嘴,這天干啥都特有勁頭。但與此相反,如果別人說了關於飛飛不夠好的話,飛飛媽就十分沮喪,覺得自己太遜了,沒把飛飛帶好。  分析: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無論是吃喝拉撒,都離不開媽媽的照顧,而全職媽媽由於條件允許,不自覺地延長了這一過程。不知不覺中,她和孩子形成了共生的狀態,孩子的好就是她的好,孩子的差就是她的差,她和孩子時刻都不能分開。  處方:  孩子長大的速度往往超出我們的想象。經常提醒自己,你和孩子是兩個獨立的個體。縱有萬般不捨,將來這漫漫人生路,他必須自己去走。紀伯倫的詩句說得好:“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他們是對生命本身充滿渴望的兒女。他們是經由你來到這個世界,但不是出自於你。雖然他們和你在一起,但他們並不屬於你。”  太焦慮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圖圖媽媽成了家人躲避的對象。她看什麼都不順眼:家裏的阿姨太笨,菜場東西好爛,孩子學校的老師水平那麼差,老公對家裏什麼都不管……其實,圖圖爸爸是公司總裁,家庭經濟條件很好,孩子成績也不錯。但圖圖媽媽自己也不明白,爲什麼總是那麼焦慮。今年體檢,她的淋巴出了問題。  分析:  圖圖媽媽生長在一個對她高要求嚴標準的家庭,在她成長過程中,父母總是用指責她來督促她進步,如果她考了97分,父母卻會關注:“那3分丟在哪裏啦?”於是,當她成人以後,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內心充滿了恐懼。因爲擔心自己不能做一個“完美主婦”,她索性用抱怨來指責家人,意圖先發制人。  處方:  其實,圖圖媽媽很能幹也很努力,把家裏、孩子都打理得井井有條。但是,當她抱怨的時候,她所付出的,都被抵消了。大家沒有收到她的“愛”,只收到她的“指責”。因此,在每一次抱怨即將出口的時候,請保持一份自我警覺,或者像《不抱怨的世界》一書建議的那樣,在手腕上戴一個腕帶,時時提醒自己。  都是爲了你  佳佳媽媽最愛掛在口上的一句話就是:“要不是爲了照顧你,我早就……”是啊,如果不是因爲有了佳佳,佳佳媽媽也不必放棄五百強公司唾手可得的提升機會,而轉身成了全職主婦。每到年末,佳佳媽媽看到從前同事發來意氣風發的郵件,或是佳佳在學校不能令她滿意,佳佳媽媽就開始了一千遍的嘮叨:都是爲了照顧你,我才……  分析:  佳佳媽媽一直對自己“失去的”耿耿於懷。但她不知道,她的嘮叨,可能讓孩子揹負一輩子的內疚感。很多父母,特別是全職媽媽,把自己塑造成家庭的犧牲者和受害者,希圖得到家人更多的愛和尊重,殊不知最後收穫的往往是失落。  處方:  作爲一個成熟的人,不但要有選擇的能力,還要能承擔後果。佳佳媽媽必須認識到:離職是她自己的選擇,不是孩子的要求,而生孩子,也是她自己的選擇,所以,必須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至於將來回不回職場,有沒有能力回職場,也是基於個人情況和機遇,並非全職媽媽這個身份決定的。  能量凝滯  玲玲家夫妻感情很好,孩子也聰明可愛,一家人其樂融融過着小日子。這樣安穩的日子過了幾年,隨着孩子長大,玲玲媽媽有了更多的空閒,卻陷入了一種失落甚至抑鬱寡歡的狀態。  分析:  也許,人的本性中就有一塊渴求是被別人需要;也許,人到一定年紀,就自然地開始心靈的追求。玲玲媽媽覺得自己的生活缺乏激情,也許正是心靈在對她說:“可以重新出發了。”  處方:  帶着感激的心接受這個變化,試着走出去,參加些心靈成長的課程,接觸些比自己更有“能量”的人。另外,如果有可能,做些公益的活動,貢獻自己的時間或物質。能量一旦開始流動,就有新事發生。無聊?自然無影無蹤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