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提升孩子優秀指數,原來還有簡單的終極一招

提升孩子優秀指數,原來還有簡單的終極一招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些家庭父母比較溺愛孩子,大人們只想讓孩子學而優,卻未必捨得鍛鍊孩子的勤勞品質。如果能借着孩子想動手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小主人"意識,和小寶貝平等地商量做什麼家務,怎麼做,用寬容的心態看待孩子做家務的不完美,幾年下來,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差別可就大了去了。

有些家庭父母比較溺愛孩子,大人們只想讓孩子學而優,卻未必捨得鍛鍊孩子的勤勞品質。如果能借着孩子想動手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小主人"意識,和小寶貝平等地商量做什麼家務,怎麼做,用寬容的心態看待孩子做家務的不完美,幾年下來,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差別可就大了去了。

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

做父母大概算是世界上責任最重大的工作了,這個工作家家都做,但想要做好,估計都要說一句不容易。

我們希望孩子自信、樂觀、勇敢、堅強;希望孩子情商、智商全面發展;希望孩子學業優秀,最好還要會幾門外語和一兩項藝術特長,對,還要有超羣的領袖氣質和能力.....各種育兒方法,亂花漸欲迷人眼。家人前怕狼後怕虎,很是蒙圈兒。

你蒙圈不?

想來想去,只好回到初心,做好第一步:先教會孩子自理自立,做一個生活井井有條的人。

說白了,最有效的第一步居然就是:讓孩子做家務。

學着做“家務” 孩子刷出“存在感”

衣服無所謂新舊,齊整乾淨就是體面;鞋子無所謂品牌,精心養護就是體面;住處無所謂大小, 清潔怡人就是體面;體面的生活,學會與周圍的一切人與物——開始是父母和家——構築起一種良好的關係,在我看來,當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人生技能。所以,我要說的是:先教孩子做好這些基本的事情。

自己走路、自己吃飯、自己換衣服、自己上廁所......孩子在學會做這些基本的事情之後,才說明他/她從幼兒階段畢業了。

但是,僅僅做到這些只能算是合格了一半,要成爲一個有獨立品質的孩子,還應該有些更高的要求——比如,自己能做出自己需要吃的飯,吃完飯還能收拾乾淨;自己能洗乾淨髒了的衣服,曬乾疊好方便下次取用;上完廁所把弄髒的馬桶清掃乾淨,衛生紙用完了能既是補充進去;房間髒了能及時清理,保障舒適宜人的生活環境.......把身邊的這些小事都能夠做好,纔算是向前又邁進一大步。

提升孩子優秀指數,原來還有簡單的終極一招

當孩子能做這些事,能直覺地、持續地承擔起家務中自己力所能及的一部分,隨之而來的,就是孩子自然而然的更有同情心,更有責任心,更不會張嘴就要玩具講究攀比……。孩子變成有擔當的“小大人”!這時候,你再去看看他她的學習,也更有條理,更能自立了。

能做家務,主動做家務,這就是孩子的另一種重要的存在感。這也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家庭小太歲”不能企及的優秀品質。

當孩子用一點時間和心思,將果蔬變成一盤悅目可口的小菜;哼着歌將心愛的餐具擦得閃亮亮,再整整齊齊擺到架子上;俯身擦地板,然後赤着腳感覺地板光滑的溫潤;澆灌盆中的植物,觀賞嫩嫩的綠色在午後家中陽光下伸展……

如果父母不去教孩子,那麼他/她可能好久都不會了解,這些自己能動手改變小世界的無上喜悅。正因爲有了這些貌似不起眼的、小小的喜悅,小傢伙們的生命才變得更豐富,更有質感,成長的含義才更豐富。

這種育兒的成就感,比單純的培養一個”五分+綿羊”不好上N多倍嗎?

寶寶想動手,爸媽要學會把“家務”當遊戲

有過育兒經驗的爸媽多會發現,孩子在3-6歲時會出現極高的勞動熱情,常常會主動要求幫忙。這個時期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在家庭中會自動尋找自己的位置,好奇心會變得越來越旺盛。看見媽媽拿着菜刀,會腳前腳後嚷:“讓我試試”;看見媽媽晾衣服,會趕在媽媽前面拿着襯衫往衣架上掛;發現媽媽用吸塵器,會一把搶過來說讓我來讓我來,媽媽要擰開瓶蓋的時候,常常也會搶着說我可以,結果把瓶子裏的飲料灑了一地。

爸媽一定要理解:小傢伙們高漲的勞動熱情和參與精神往往會給爸爸媽媽增加一些麻煩,可能要浪費大人一點時間,甚至會浪費糟蹋一些東西,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不必擔心,只需要瞭解,這開啓家務學習之旅的好時機。

清洗衣物,可以從簡單地浣洗手帕襪子學起;烘焙做飯,可以從幫媽媽打蛋攪拌、用黃油刀切水果學起;照顧寵物,可以先學着給寵物添糧換水;照顧花草,可以先跟着爸媽打尖掐葉,澆水施肥。

提升孩子優秀指數,原來還有簡單的終極一招 第2張

更聰明的爸爸媽媽,會在這些時候,乘機講一講生活裏的“十萬個爲什麼”。

在我們的家裏,每個孩子按照年齡都有自己的勞動分配,大女兒四歲,每天擦家裏的樓梯;二女兒快兩歲,還不能獨立的勞動,但是很樂意像小“一休”一樣趴在地上擦露臺木地板,或者給花澆澆水。爸爸媽媽的及時讚賞和陪伴,讓孩子們的日常勞作更有樂趣,讓她們感受到成人一般的責任感和榮譽。最關鍵的是,她們並未把其當做是一項任務而是遊戲。

我們大人也是一樣,對待非做不可的事情,內心不可避免會有疲勞感和厭煩感;而對待遊戲,則自然有了願意參與的動力。

將父母的關懷、愛心、讚賞、鼓勵、期許和界限,都“翻譯”成孩子更爲容易理解和接收的語言——遊戲。遊戲,是孩子的第一語言。如果我們想告訴孩子什麼,教會他們什麼,那麼最好的方式是“玩給他看”,而不是“說給他聽”。孩子們在玩中學知識,在玩中懂道理、在玩中慢慢掌握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做家務的過程也可以變成溫馨有趣的遊戲。比如,我們在教大女兒擦樓梯的時候設計了一個比賽的遊戲,我拖地,爸爸擦桌子,她來擦樓梯,然後互相做評委評比,看誰做的最耐心最細,晚間的家務就在歡聲笑語中不知不覺做完了。

提升孩子優秀指數,原來還有簡單的終極一招 第3張

幫廚剝豆子的時候,可以將豆皮擺成各種場景即興想象講故事;擺餐的時候,可以玩餐廳服務員的角色扮演;洗衣服的時候,可以比誰堆出更高的泡泡......只要樂趣足夠多,不需要金錢收買,小傢伙們自會笑呵呵的積極做。

而在孩子做完自己的一份活後,父母請一定記得蹲下來,真誠地說一聲“謝謝”。這句話會比任何物質獎勵更能激起孩子的自信和自豪。

掌握技能一二三,孩子情商促智商

孩子願不願家務,一要看引導得及時不及時,更主要的是,爸爸媽媽的心態要調整好。那麼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其中還有不少家庭是老人帶孩子,家長對孩子很是溺愛,不捨得讓孩子做家務,寧願他她把精力都放在學習上,似乎望子成龍成鳳的念想裏,就沒有過讓他們擦地洗碗這一項。

多想一想:一個在家裏都不願爲父母分擔家務的孩子,情商能有多高?能成爲什麼樣的人中龍鳳?

一個沒有家庭集體責任感的孩子,一屋不掃,長大後何以掃天下?

一個不能照顧自己的孩子,將來何以談照顧愛人,贍養父母,不啃老,將來何以擁有獨立人格?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投地,卓越超羣,於是孩子們從很小就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很少有去人教他們:跌倒摔破膝蓋,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愴痛,怎麼獲得心靈深處的平靜;心像玻璃碎了一地時,怎麼去一點一點收拾?

不以善小而不爲。父母該幫助小孩子從童真出發,從分擔家務中積累出善良和理解父母辛苦的同理心,最後成就孩子的人格獨立之美。

提升孩子優秀指數,原來還有簡單的終極一招 第4張

很多育兒文章引用過這個數據,稱哈佛大學學者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爲15∶1,犯罪率是1∶10。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沒有考證過這一數據的真假。但我相信,一個願意躬身家務勞作、以認真態度對待身邊生活每件小事的孩子,將來總不會差的。再尋常不過的家務,認真去一件一件做好,也是對心性的淬鍊,是最初的匠人精神。世間再嘈雜,心會保持沉靜,面對生活的素材,一一去成就它,自己也同時被成就着。

欣賞的臺灣作家蔡穎卿說過,爲人父母,能給孩子的,不是太陽爲他/她升起,而是以自己努力生活的身影與愛,爲孩子建立信心。這樣無論將來孩子面對什麼樣的孤獨與黑暗,也都會堅強地昂頭望向遠方,看見遠處或有的光亮。那麼,不如就從現在開始罷,大手牽引着小手,耐心的、熱忱的,將我們所學所能慢慢教授於孩子,教他們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從最簡單的家務開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