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狗的手抄報圖片大全】小狗手抄報圖片大全

【狗的手抄報圖片大全】小狗手抄報圖片大全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手抄報一:狗的物種始源


狗是由狼馴化而來的。 早在狩獵採集時代, 人們就已馴養狗爲狩獵時的助手。 因此, 狗要算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家畜。 河北武安磁山、 河南新鄭裴李崗、 浙江餘姚河姆渡等遺址, 都出土有狗骨骼, 足證其馴養歷史之久遠。 山東膠縣三里河出土的狗形鬹(圖3-50),造型生動逼真,使我們得見新石器時代家犬的形態特徵。 陝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狗骨, 頭骨較小, 額骨突出, 肉裂齒小, 下頜骨水平邊緣彎曲, 與現在華北狼有很大區別, 說明人類馴養狗的歷史確實很早 。

犬類祖先

沒有人確切知道人與狼第一次互動發生在什麼時候。有科學家認爲可能是在5萬年之前,因爲至少要花這麼久的時間野狼才能發展出如今的基因差異。當時人與野狼分佈在地球表面的許多地方,演化過程可能發生在好幾個不同的地區。有些學者則認爲狼在14000年前,甚至可能在16000年前的亞洲東南部,就已經被人類從野生狼馴化爲家畜、即狗,用來玩、打獵、看家護院。

狗起源於狼,已經得到了共識,但圍繞着具體的發源地和時間則是衆說紛紜。最早的狗化石證據是來自於德國14000年前的一個下頜骨化石,這些考古學證據支持狗是起源於西南亞或者歐洲,而另一方面,狗的骨骼學鑑定特徵提示狗可能起源於狼,由此提出了狗的東亞起源說。此外,不同品種的狗在形態上極富多樣性,似乎又傾向於狗起源於不同地理羣體的狼的假說。僅靠考古學,是很難提供有關狗起源的可靠線索。

馴化歷程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分別從比利時和西伯利亞地區出土的兩個距今至少3.3萬年前的狗頭骨表明,狗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經被人類的馴服。

研究人員稱,這兩隻狗的鼻子較短、下顎較寬,而如狼一般的野生動物則需要用細長的鼻子和較窄的下顎捕捉獵物。他們據此認爲,這表明我們的祖先早就開始馴養狗,以抵禦危險,排遣寂寞。研究人員還認爲,狗可能是人類馴養的第一種動物,在時間上遠遠早於家畜。

基因密碼

狗的進化與澱粉消化有關:來自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比較狗和狼的全基因組,揭示了在野生犬進化爲人類最好的朋友這一過程中發生了許多的改變。不出所料的是,這些差異性區域有許多都影響了大腦,這或許可以解釋狼與狗之間的性情差異。此外,這一比較研究還指出了幾個與消化相關的區域,包括幫助分解澱粉的基因。

研究人員表示,通過找到人類,食用人類的剩飯剩菜,狗有可能進行了自我馴化。以色列化石及遺傳研究將狗的馴化時期確定爲大約1萬年前,與農業革命時期相吻合,那時人類從遊牧狩獵者轉變爲在定居點耕作及生活。一些科學家們認爲,狼被吸引到了這些早期定居點的垃圾場,以蔬菜和穀類植物剩飯菜爲食。

文明影響

作爲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狗的存在和進化都與人類文明發展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對於它,西方人用精美的藝術作品加以歌頌,而且還視其爲最忠實的守護者。但狗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始終有着不高的地位。這從中國不斷出土的考古發現中可見一斑。

最令人期待的是,在中國吉林榆樹縣周家油坊等地層中,即舊石器時代的更新世晚期,約在公元前2.6萬~公元前1萬年,發現了大量哺乳類化石,除人類的化石之外,出現了家狗的頭骨“半化石”。雖然有人認爲它屬於更新世動物化石,但更多的專家則認爲它們是全新世或現代動物的遺骸。這類舊石器時代的家狗遺骸,可以表明中國東北地區的居民已開始將狗家化。也就是說,東北家狗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已經出現,時間大約在公元前1萬年以前。中國東北的原初人類是蒙古通古斯族,因此有理由認爲,東胡、戎、狄、肅慎的先民,首先馴養了狗,其中戎就是有名的養狗氏族。

由此可見,東北和蒙古是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早、中期的家狗馴化的中心。除此之外,在河南安陽、河北磁山、陝西西安半坡、山東大汶口、江蘇常州等地均發掘到全新世後期家狗的骨骼化石,由此可以肯定,中國是家化狗的中心之一。

【狗的手抄報圖片大全】小狗手抄報圖片大全

手抄報二:狗的生活習性

狗之嗅覺

犬的嗅覺靈敏度位居各畜之首,眼瞎的狗可以利用鼻子生活的像正常狗狗。犬靈敏的嗅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氣味的敏感程度;二是辨別氣味的能力。敏感度會因味道的種類而有所差別,約爲人類嗅覺的1200倍。狗鼻子大約能辨別200萬種不同的氣味,而且它還具有高度分析的能力,能夠從許多混雜在一起的氣味中,嗅出它所尋找的那種氣味。犬對氣味的感知能力可達分子水平。如當1立方厘米含有9000個丁酸分子時,犬就能嗅到,而在一般情況下每立方厘米的空氣中約有268×10.e+16個分子。因此,犬感受丁酸的濃度爲3.36×10.e-17二有人將硫酸稀釋千萬分之一時,犬仍能嗅出,對酸性物質的嗅覺靈敏度要高出人類幾萬倍。

歐洲肺病基金會的調查結果顯示,肺癌是歐洲人的第二大致死癌症。研究發現,經過嗅覺訓練的狗能夠從100例肺癌病人的呼氣採樣中聞出71例,對於沒有肺癌的採樣也能達到372/400的辨別準確率。

狗之聽覺

聽覺感應力可達12萬赫茲,是人類的16倍。聽的最遠距離大約是人的400倍。狗對於聲音方向的辨別能力也是人類的2倍,能分辨32個方向。它可以區分出節拍器每分鐘震動數爲96或100次,133次或144次。狗對於人的口令和簡單的語言,可以根據音調音節變化建立條件反射。

狗能夠聽到四萬周波數。將經由大耳朵所收集的聲音,經過外耳道振動鼓膜,甚至振動中耳的耳小骨,傳到內耳的淋巴液,再由聽覺神經傳送到大腦。狗可分辨極細小或者高頻率的聲音(超聲波)。對聲源的判斷能力也很強。當狗聽到聲音時,由於耳與眼的交感作用完全可以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晚上,它即使睡覺也保持着高度的警覺性,對1公里以內的聲音都能分辨清楚。特別注意的是我們沒有必要對狗大聲叫喊,過高的聲音或音頻對它來說是一種逆境刺激,會使它有痛苦,驚恐或恐慌的感覺。

狗之視力

犬的視力大約只有人的四分之三,在所有動物種別中,狗的視力大約列在中等。狗的單眼只能看到25度,因此看不見正面最近的距離。狗狗的眼球水晶體比較大,像馬的眼球一樣變形,所以無法調節遠近感,二、三十公尺大約是其界限。狗對移動的物體具有特別的偵視能力;它們能夠偵視到每秒鐘移動70條線的畫面,而一般的電視畫面線條的移動大約爲每秒60挑。光線暗淡時,狗的視力比人的視力要好,狗是天生的食肉動物,靠着捕獵而生,所以它們在暗處也有相當的視力。狗的眼睛能看到短波長的色彩,此外,狗的角膜也較大,容許較多的光線進入眼內,因而較易在光線暗淡處見物。但在爲全沒有光線的黑暗之中,狗也無法看見。

人與犬視覺的相異處在對光的反應上,人眼對造成各種色彩的三原色(紅、綠、藍)有反應。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獸醫學院眼科副教授DennisBrooks博士說,狗的視覺和人的視覺不同;狗無法像人一樣分辨各種色彩,但狗的確可以看到某些顏色。狗能夠分辨深淺不同的藍、靛和紫色,但是對於光譜中的紅、綠等高彩度色彩卻沒有特殊的感受力。Brooks博士的研究顯示,紅色對狗來說是暗色,而綠色對狗來說則是白色,所以綠色草坪在狗看來是一片白色草地。

狗之牙齒

犬齒全部爲短冠形,上頜第一、二門齒齒冠爲三峯形,中部是犬尖峯,兩側有小尖峯,其餘門齒各有犬小兩個尖峯,犬齒旱彎曲的圓錐形,尖端鋒利,是進攻和自衛的有力武器,前日齒爲三位形,日齒爲多峯形。

(1)成犬齒(恆齒)齒式爲:門齒、犬齒、前臼齒、臼齒共計42枚。

(2)幼犬齒齒式爲:門齒、犬齒、前臼齒共計28枚,缺1枚前臼齒和臼齒。

狗之汗腺

狗和狼等犬科動物,身體裏的汗腺並不是非常發達。不能像人一樣,通過出汗來調節體溫,它們的身體一旦熱起來就很難降低體溫,所以狗非常怕熱。

狗也有外分泌汗腺和頂泌汗腺兩種汗腺。用於調節體溫的外分泌汗腺,只分布在四個爪子的肉墊上,而且非常少,僅靠爪子出一點汗,是無法降低體溫的。而引起它們體臭的頂泌汗腺,是分佈在它們全身的,和體溫調節沒有什麼關係。

狗只要覺得有一點熱,就會張開嘴,伸出舌頭,大口大口地喘氣,這樣做可以分泌大量的唾液來代替汗水。狗通過使唾液蒸發來散發熱量,降低體溫。它們大量地流口水,通過口水蒸發吸熱來降低體溫。天氣炎熱時,僅靠這種方法是無法順利降溫的。所以,狗狗很難降低自己的體溫。特別是哈巴狗、喇叭狗、獅子狗和吉娃娃犬等頭很小的狗,因爲呼吸器官較短,所以不善於調節體溫,特別怕熱,應該多加註意。

狗之腸胃

狗的消化道比食草動物要短,狗胃鹽酸含量在家畜中居於首位,加之腸壁厚、吸收能力強,所以容易和適宜消化肉食食品。

【狗的手抄報圖片大全】小狗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2張


手抄報三:狗的物種壽命

北京犬18歲以上

中華田園犬18歲以上

瑪爾濟斯犬18歲

貴賓犬15歲

迷你臘腸犬14.4歲

惠比特犬14.3歲

藏獒14歲左右

博美犬14歲

松獅犬13.5歲

迷你雪納瑞13.5歲

西施犬13.4歲

米格魯獵兔犬13.3歲

喜樂帝犬13.3歲

邊境牧羊犬13.0歲

吉娃娃(奇瓦瓦犬)13.0歲

獵狐梗犬13.0歲

巴吉度犬12.8歲

西高地白梗犬12.8歲

約克夏犬12.7歲

美國可卡犬12.5歲

柯利牧羊犬12.3歲

伯恩蝴蝶犬12歲阿富汗獵犬12歲

拉布拉多犬12 歲

金毛犬(金毛尋回獵犬)12歲

山犬12歲

法國鬥牛犬12歲

英國可卡犬11.8 歲

愛爾蘭雪達犬11.8歲

西伯利亞雪橇犬11.8歲

威爾士柯基11.3歲

薩摩耶犬11.0歲

拳師犬10.3歲

小鹿犬10歲

杜賓犬9.8 歲

大丹犬8.4 歲

【狗的手抄報圖片大全】小狗手抄報圖片大全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