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什麼是口腔敏感期?孩子“吃手”應不應該糾正?

什麼是口腔敏感期?孩子“吃手”應不應該糾正?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是“敏感期”和“口腔敏感期”?孩子吃手是正常的還是有問題,應不應該糾正?口腔敏感期與吃手有什麼關係?如何判斷吃手屬於“問題”,如何糾正吃手的問題?

什麼是“敏感期”

什麼是口腔敏感期?孩子“吃手”應不應該糾正?

敏感期,也叫關鍵期,就是人腦不同的神經環路發育成熟的時間不一樣。所以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孩子的大腦對於該學什麼東西有一定的傾向性、敏感性。消極的經驗或者缺乏適宜的刺激很可能對孩子大腦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最先在教育領域提出並應用敏感期理念的是意大利早期教育專家瑪利亞·蒙臺梭利。她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發現,兒童在某一時期對於某些技能特別敏感,在敏感期開發智力可以使其效果事半功倍,而錯過敏感期則事倍功半,甚至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孩子發育過程中有很多個敏感期,比如視覺敏感期、聽覺敏感期、口腔敏感期、動作敏感期、感覺敏感期等等等等,敏感期不是一下就來,一下就走,它有一個逐漸顯現、日益突出的過程。到了某個敏感期的高峯時,有些行爲會表現的特別明顯。

2什麼是“口腔敏感期”

什麼是口腔敏感期?孩子“吃手”應不應該糾正? 第2張

口腔敏感期:用口進行的味覺、觸覺過程。用口感覺食物、認識食物,不斷練習使用牙齒、使用舌頭。從出生不久持續到1歲多一點,在這個期間無論大人怎麼阻止,小寶寶總喜歡把手放進嘴裏並且吃的津津有味。

吃手指,啃腳丫,這些都是嬰兒對於自身的探索和認知。1歲以內的嬰兒處於口腔敏感期,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用嘴探索世界,可以盡情的讓孩子吃,啃。過了1歲,不用制止,讓他吃可能孩子也不會吃了。如果孩子到了2~3歲還經常吃手,那可能因爲他有其他的心理壓力,這時候孩子需要更多的關注。

3吸吮手指(吃手)

什麼是口腔敏感期?孩子“吃手”應不應該糾正? 第3張

很多問題不同的角度都有不同的解釋方法。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去理解,吸吮手指是孩子處於口腔敏感期,但是從醫學角度講,孩子吸吮手指其實也是一種習慣,而且有撫慰和鎮靜的作用。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一些專家指出,大約一半或者更多的孩子在小的時候會吸吮手指,這很大程度上是嬰兒在出生時的正常的覓食反射和吸吮反射的一種表現。有證據表明,一些嬰兒甚至在出生前就吸吮手指,還有一些,特別是那些愛吸吮手指的孩子,一出生就開始吸吮手指。

從定義上來說,習慣是一種不斷重複的行爲模式,孩子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做,但是父母很擔心這種習慣,但是吸吮手指(還有搖擺身體、輕拍頭部)往往能在孩子感到壓力和勞累的時候,使他安靜下來。因爲吸吮手指是正常的反應,所以應該被看成正常的習慣。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習慣,只有當吸吮手指持續時間過長,或者影響了孩子的嘴型或牙齒整齊的時候,才應該擔心。超過一半的吸吮手指的孩子在6、7個月後就不吸了,有的孩子,特別是很脆弱的還在,直到8個月還吸吮手指。除非孩子在4、5歲還在吸吮手指,否則不用擔心。因爲超過5歲後還吸吮手指的話,會對口腔上壁(上顎)以及牙齒的排列產生影響,而且這時孩子也開始受到來自玩伴,兄弟姐妹和親戚消極評價的影響。

4平穩過渡“口腔敏感期”

什麼是口腔敏感期?孩子“吃手”應不應該糾正? 第4張

從口腔敏感期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吸吮手指,那麼吸吮手指(吃手),是孩子的天性。一個3個月大的孩子,認真專注的吃着手,有時候會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可能是因爲習慣,也可能是因爲口腔敏感期;一個10個月大的孩子,周圍放着一堆玩具,然後隨手拿起一個玩具就往嘴裏放,不管從哪方面理解,都屬於正常現象,這是孩子認知世界的一種方式。

兒童口腔敏感期多數在半歲左右來臨,嬰兒首先要使口的功能建立並獨立起來,最初的吃手是用過口認識手,然後用口認識周圍的一切,所以不管什麼能抓起來的都願意用嘴咬一下。這個過程會逐漸被手的敏感期的到來而取代,只有有一天孩子喜歡用手到處去觸摸物體的時候,口腔敏感期就過渡過去了。

口腔敏感期過度時間的長短與所提供的滿足條件有關。口腔敏感期嚴重得不到滿足的孩子會搶別人的食物,隨意拿別人的東西,撿掉在地上的食物,注意力固定在食物上而無法學習。

口腔敏感期是嬰兒發育的必不可少的階段,所以家長不需要干預,只需要讓孩子的手保持清潔,孩子用嘴咬的玩具,咬咬膠都是乾淨的即可。幫助孩子多準備些不同質地的、乾淨的物品,滿足他們“咬”的需求。

如果大人在這個時期過度保護,可能會導致口腔敏感期推遲,也就是有的孩子可能2歲了會突然有吃手的習慣。建議家長在發現孩子進入此敏感期或尚未順利度過這個敏感期時,一定要爲孩子提供自由選擇和享用食物的機會。

有一些追蹤顯示,愛吃零食、吐口水、罵髒話等行爲一定程度上與口腔敏感期沒有過好有關係。沒有過好口腔敏感期的兒童還有可能會咬小朋友或者其他人、咬座椅傢俱,這樣的行爲被視爲攻擊他人、有意破壞物品。沒有過好口腔敏感期的兒童的這些行爲是他們自己很難控制的。

兒童無意中用口、用牙齒認識事物,和人有意使用牙齒攻擊有着本質的區別。兒童長牙時使用牙,舌頭髮育時使用舌頭,這是1歲左右孩子的特點。

很多孩子在2歲左右開始“咬”人,這時我們給孩子提供了一些東西,如咬咬膠,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有時孩子會明確告訴你,咬橡膠不好,咬皮膚的感覺纔好,咬皮膚似乎能很快滿足這一敏感期,讓孩子迅速過度這個時期,然後,兒童會出現高度的寧靜和下一步的只能需求。

5 如何糾正“吃手問題”

什麼是口腔敏感期?孩子“吃手”應不應該糾正? 第5張

當孩子吸吮手指已經完全不是因爲“口腔敏感期”,每天吸吮手指的時間過長,或者已經影響了嘴型或者牙齒整齊的時候,這時候可以考慮幫助孩子糾正“吸吮手指”的問題。如果孩子有很大的壓力或者情緒問題,那麼暫時不適合糾正,需要延長這個習慣。而且,要確保孩子自己願意戒掉這個習慣。一般情況下,只有超過5歲仍然吸吮手指的兒童需要進行治療。

最開始糾正吸吮手指,需要用溫和的方式提醒,特別是白天。美國兒科學會認爲使用安撫奶嘴替代吸吮手指,並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是有效的,而是一個吸吮習慣替代另外一個吸吮習慣而已,但是其實很多習慣使用安撫奶嘴的孩子,戒掉安撫奶嘴要比戒掉吸吮手指的習慣要容易的多,因爲安撫奶嘴可以“消失”,手指是沒辦法消失的。所以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可以試用安撫奶嘴。

如果這個方法沒有效果,一些兒科醫生會推薦“厭惡療法”,就是在手指上塗苦的東西,或者纏上繃帶或者“護指(一種可以包住手指的塑料圓柱體)”,當孩子再吸吮手指的時候,就會被提醒,手指是苦的或者吸吮起來非常不舒服。

也有醫生提出一些和孩子協調的方式,比如睡覺之前一小時內不吸手指,然後晚飯後不吸手指,最後是一整天不吸手指,並且在孩子完成目標時給予表揚和鼓勵的方法,促使孩子戒掉吸手指的習慣。

很少情況下,如果孩子牙齒很不整齊,而上述方法都不起作用,需要去醫院就診,一些牙醫可能會在孩子口腔中安裝一個裝置,防止手指對上顎或牙齒施加壓力。不管用什麼方法,只有孩子自願改掉吸吮手指的習慣,你纔會成功。而且只有少數的孩子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似乎改不掉這個習慣。其實有時候孩子入學以後,由於同齡人的壓力,也會進步很快,最終能改變吸吮手指的習慣,如果刻意給孩子施加很大的壓力,強制他改掉這個習慣,也許會適得其反。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