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備孕 > 懷孕準備 > 促排卵後肚子脹、胃脹怎麼回事

促排卵後肚子脹、胃脹怎麼回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5.1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促排卵後肚子脹、胃脹是怎麼回事兒?促排卵後肚子脹、胃脹要緊嗎?什麼是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徵呢?看下文了解一下促排卵後要注意什麼?

這是生殖中心普通的一天,候診大廳里人頭攢動,等待就診的人們站的站,坐的坐有些擁擠,但很安靜,挨着座位的幾個年輕姑娘相互看了幾眼,很自熱地開始小聲地交流經驗了。

小麗:“我做的是試管,促排卵12天,醫生說卵泡挺多的,取了23個卵,今天過來看胚胎質量,不過今天感覺肚子脹脹的,還有點噁心。不知道怎麼回事,你們呢?“

小君:”我也已經取卵了,促排的時候倒沒覺得肚子很脹,移植後這兩天倒是覺得胃有點不舒服,一吃就飽,好難受,還有點想吐。“

小敏:”哎呀,你是不是懷上了?有早孕反應?“

小君:”哪有這麼快啊,才移植了7天呢。“

小敏:”哦,這樣啊。對了,小麗,醫生說你有好多卵泡,你會不會是腹水了所以肚子脹啊?前一段時間,我聽說一個女的,有多囊卵巢綜合徵,促排卵後卵泡長得多就腹水了,肚子脹,還住院了。”

小麗:“這麼可怕?還要住院?爲什麼會有腹水呢?還有,腹水到底是什麼啊?”

那麼現在讓我們慢慢揭開腹水的面紗,以及它後面隱藏的真相:腹水是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徵(ovarian hyperstimulate syndrome, OHSS)最常見的臨牀體徵,有些人在促排卵後肚子脹,胃脹,有可能就是卵巢過度刺激產生腹水後最開始的臨牀表現。

促排卵後肚子脹、胃脹怎麼回事

什麼是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徵呢?

就是藥物促排後,人體對促排卵藥物的過度反應,雙側卵巢多個卵泡發育,卵巢增大,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體液及白蛋白大量外滲並繼發一系列的改變,從而導致腹水、胸水甚至瀰漫性水腫、少尿、肝腎功能受損等,形成複雜的綜合徵。想了解它,以下是重點:

1、什麼原因導致的?

用藥物促排後,卵巢過度反應出現的,不促排的話基本不出現該病。

2、基本原理是什麼?

卵巢過度反應後,血管通透性增加而發生一系列的症狀體徵。

通俗一點,正常情況下血管就是像一個管子,水,紅細胞,白蛋白等都在管子裏面乖乖有序幹活,而血管通透性增加後,血管壁就像一個篩子,水,白蛋白都漏出去了,漏到肚子裏面,這就是產生腹水了,腹水一多,這就導致一系列的的不舒服:

飽腹感,吃不下東西,端碗就飽;胃脹,嚴重的噁心,持續嘔吐,腹痛(腹水多了擠到胃腸道和消化器官)

心跳加快(血管內的水都漏出去了,血容量減少了,心臟發現了,以爲是自己不夠努力,加強收縮)

尿量明顯減少,甚至出現無尿,腎功能異常,嚴重的可能導致腎衰(腎臟也發現腎血流量減少,代償一段時間後如果持續不改善)

呼吸困難,不能平躺,胸悶氣促,嚴重可能導致發生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徵(血管裏面的水漏到了胸腔,壓迫到心和肺)

肝功能出現異常(血管內的水分大量丟失,生化改變,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血癥)

重要器官血管栓塞缺血(血管裏面的水漏出去了,可是血管裏面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等還在裏面,血液濃縮,在高水平的雌激素的作用下,容易凝集成團,發生血栓)

3、什麼人容易出現?

年輕,瘦小

促排後雌激素水平高(HCG日E2>3000-5000pg/ml),卵泡數目多>20個

PCOS患者

超促排卵後使用HCG進行黃體支持的

有過敏史

既往促排卵治療發生OHSS歷史者

4、什麼時候容易出現,多久能好?

早髮型:多發生於促排卵後早期,一般發生在取卵後9天之內,即卵泡成熟打夜針後3-7天,持續約7-14左右。

晚髮型:發生在移植之後的女性,與妊娠相關,常發生於取卵9天之後,即卵泡成熟打夜針後11-17天,病程可長達20-40天左右。

5、發生後注意事項

少食多餐,高蛋白飲食

配合醫生治療,記錄24小時出入量,每天同一時間點腹圍,體重,必要時注射白蛋白等藥物。

攝入足夠的水補充血容量:1000ml-2000ml

避免劇烈運動(防止過大的卵巢扭轉),適度活動(避免血液不循環,減少血栓形成風險)

心情愉悅,對病情治療有信心。

6、這個病要治療嗎?爲什麼有人需要住院治療?

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徵是一個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說給它時間,它自己會好的一種病,和病毒性感冒差不多。

一般大部分做試管的女性在醫生的藥物調控下不會出現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徵,只有小部分人才會出現,一般分爲輕度和中重度OHSS,輕度的發生率大概在8%-23%,不需要住院治療,鼓勵患者適當補充血容量即可。

中重度的發生率大概5%左右,對於中重度的OHSS,住院治療主要是防止出現卵巢過度刺激後繼發的一系列嚴重的併發症,比如血栓,肝腎功能衰竭,呼吸窘迫綜合徵等等。

懷孕準備
孕前檢查
孕前飲食
遺傳優生
生男生女
不孕不育
兩性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