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胎教常識 > 懷孕反應大是男是女

懷孕反應大是男是女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懷孕反應大是男是女?這個問題是人們口頭相傳的一個說法,根據專家們的回答,這是不科學的,沒有依據的,是無法判斷胎兒到底是男還是女,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判斷胎兒是男是女呢?看看本文,您就知道了!

懷孕反應大是男是女

一、懷孕反應大是男是女 專家回答:根據懷孕反應大是男是女的判斷方法是不準確的,一是沒有科學道理,而是經不準實踐的檢驗。 二、多久可以看出胎兒是男是女 一般在懷孕四個月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做b超鑑定胎兒的性別。 需要申明的是:我國法律是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鑑定的,也就是說醫院是不會給你做醫學胎兒性別鑑定的。但是在香港做胎兒性別鑑定是被法律認可的。
懷孕反應大是男是女 第2張
三、如何判斷胎兒是男是女的方法 1.除了腹部以外身體其他部位都並無發胖現象的爲男;反之則女。 2.前期腳不腫,後期稍腫爲男;前期腳腫,後期更腫則爲女。 3.孕媽咪喜愛酸 鹹食爲男;喜愛辣 甜食及果汁則爲女。 4.孕媽咪在孕期變醜,皮膚呈黑爲男;孕期肌膚不變或者是變漂亮則爲女。 5.孕期胎動早爲男(16W);晚則爲女。 6.分娩比預產期早出生爲男;晚生則爲女。 7.懷孕後肚臍突出爲男;不突出則爲女。 8.在孕期照B超的時候顯示胎兒臉朝外的爲男;面對媽咪的則爲女。 9.孕期胎動偏左爲男;偏右則爲女。 10.孕期胎心140左右爲男;150左右則爲女。 11.懷孕後孕媽咪變得勤勞,且精神狀態好的爲男;懶惰,精神狀態差的則爲女。 12.孕媽咪鼻子變大的爲男;不變的則爲女。 13.孕期羊水少爲男;羊水多爲女。 14.懷孕後肚子往下墜爲男;向上則爲女。 15.懷孕後乳房迅猛發展爲女;反之爲男。 16.懷孕後孕媽咪能吃爲男,不能吃則爲女。 17.在懷孕後期從後面看,看不出懷孕,動作輕盈,行動靈活爲男;而若身體笨重,行動遲緩則爲女。 18.懷孕後肚皮硬爲男;肚皮軟爲女。 19.懷孕後腰變化不大爲男;腰粗則爲女。 20.孕期脈搏左邊強爲男,右邊強則爲女(這需孕3個月以上纔可以測出)。 21.在準媽媽清晨的第次小便中滴進兩滴醫用酒精,若變紅者爲男;無變化者則爲女。 22.孕初期害喜是早上的爲女;否則爲男。 23.在不經意間,數數冰箱裏的蛋的數量,單數爲男,雙數則爲女。
懷孕反應大是男是女 第3張
四、生男生女的檢測方法 1、B超掃描: 一般在16周以上可以辨別胎兒的性別,這個檢測方法主要是看胎兒的生殖器官,所以與胎位和醫生的經驗有着直接的關係,在臨牀上,男嬰的準確度可達95%以上,女嬰的準確度只有85%左右。由於法律有相關的規定,醫生是不會透露檢測的結果的。 2、羊膜穿刺術: 羊膜穿刺術主要是爲了診斷胎兒是否有染色體方面或神經管的缺陷,通常在懷孕16~20周實施。由於可以得知胎兒的染色體,因此也可以得知胎兒的性別。準確度可達99%,但是,會有1%的流產機率。所以,醫界不贊成只爲了測知胎兒性別就做羊膜穿刺術或做抽臍帶血。 3、絨毛採檢術: 絨毛採檢術通常在懷孕8~10周時做。主要目的和羊膜穿刺術一樣,是爲了診斷胎兒的染色體是否正常,但是也有人用來診斷胎兒的性別。準確率可達98%。雖然在懷孕10周左右即能判斷胎兒的性別,但它也可能造成流產(有3%~5%的機率),還可能傷害胎兒,造成其手腳的殘缺。所以,最好不要只爲了測知胎兒性別而接受這種檢測。 4、驗血: 可利用基因工程的技術,採取母體的血液,來判斷胎兒的性別。孕婦懷孕滿8周以上可以做,因爲只需要抽取孕婦手臂上的靜脈血,所以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更小,但是關於它的準確度還存在一些爭議。 5用胎兒鏡: 在胎兒外生殖器已能區分的時候,用胎兒鏡直接觀察。
懷孕反應大是男是女 第4張
五、孕期生男生女的症狀 症狀1:孕婦飲食口味的改變  如果孕婦口味與胎前不同,生男生女也是會改變的。  症狀2:胎心的快慢強弱  一般認爲胎心較強較慢的話,胎兒是男孩的可能性較大;反之則是懷女孩(比較普遍的猜測懷男孩女孩的症狀辦法)。  症狀3:懷男孩的孕婦猛吃自己平時喜愛的食物  懷男胎的孕婦所攝入的蛋白質數量平均比懷女胎的孕婦高出8%,攝入的碳水化合物高出9%,動物脂肪高出11%,植物脂肪高出15%。懷男胎的孕婦在孕期內吃下的食物量比她不懷孕時大得多,但她們並不是出現吃不同或古怪的食物的症狀,而是猛吃她平時喜愛的食物。  症狀4:孕婦的肚型尖凸  會懷男孩;肚型渾圓,則懷女孩。  肚型渾圓,則懷女孩  症狀5:孕婦的皮膚與容貌  如果孕婦的容貌變得漂亮,皮膚變得光滑,可能懷女孩;反之,容貌變醜、皮膚變得粗糙,甚至臉上長滿青春痘等症狀,則可能懷男孩,這是比較常看的懷男孩女孩的症狀。
懷孕反應大是男是女 第5張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