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0-1歲 > 嬰兒健康 > 夏至三更便數伏是什麼意思

夏至三更便數伏是什麼意思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6.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夏至三更便數伏是什麼意思

“夏至三庚數頭伏”。據天文專家表示,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因爲接近地面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蓄積,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

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爲最高。

夏至三庚數頭伏是我國農曆中,計算三伏天的方法之一,指的是從夏至日開始算起,第三個庚日便是頭伏第一天。

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三庚中的“庚”字便是天干中的數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

夏至三庚數頭伏,我們根據這個口訣,可以算出每年的頭伏時間。

夏至三更便數伏是什麼意思

夏至之後的節氣是什麼

夏至之後的下一個節氣則是小暑節氣的

2020年的小暑的時間爲:2020年07月06日 星期一 (庚子年(鼠年)五月十六)

小暑開始進入伏天,所謂“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通常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時段。

季風氣候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點,夏季受來自海洋暖溼氣流的影響,我國多地高溫潮溼多雨。

這個時節雖然陽光猛烈、高溫潮溼多雨,但對於農作物來講,雨熱同期有利於成長。

夏至三更便數伏是什麼意思 第2張

夏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1、“麥糉”與“夏至餅”

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糉、角黍、李子、餛飩、湯麪等。《吳江縣誌》中記載:“夏至日,作麥糉,祭先畢,則以相餉。”人們不僅吃“麥糉”,而且將“麥糉”作爲禮物,互相饋贈。夏至日,農家還擀麪做薄餅,烤熟,夾着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或分贈親友,俗稱“夏至餅”。

2、熱面

還有人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那叫“鍋挑兒”,據說有“辟惡”之意,吃熱面是爲驅除邪惡,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

3、清涼補

人們喜好在夏天滋補涼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補涼湯、涼茶、酸梅湯等比較傳統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而且夏天食物多調醋,少鹽、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類等爲主。

4、夏至羹

湖南長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夏至羹”,民諺雲“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個團(音爲”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5、過水麪

山東各地在夏至的這一天裏是要吃涼麪條的,也就是過水麪,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的往嘴裏撈麪吃,對於小孩子來說已經不只是吃飯了,更是一種遊戲,充滿了樂趣。

6、狗肉

廣東人素有喜吃狗肉之習,陽江地區尤甚。而據有關資料記載,夏至殺狗補身,相傳源於戰國時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熱,疫癘流行。秦德公便按“狗爲陽畜,能闢不祥”之說,命令臣民殺狗避邪,後來形成夏至殺狗的習俗。

夏至三更便數伏是什麼意思 第3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