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言輕”的孩子,更容易發展成卑微的人格!

“言輕”的孩子,更容易發展成卑微的人格!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言輕會使孩子怎麼樣?作爲父母要早知道,你讓孩子“言輕”,孩子便“人微”,接下來看看下文吧。

前幾天在小區裏,看到一個媽媽拉着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急匆匆趕路。

小女孩擡頭問:“媽媽,我們去哪兒啊?”媽媽理也沒理,面無表情繼續走路。

小女孩又說:“媽媽,我想去廣場那裏玩一會。”

媽媽對小女孩吼了一句:“咋那麼多事呢!我天天都要被你給纏死了!”

小女孩沒有吱聲,被媽媽拽着往前走。

看她們遠去的背影,我挺心疼小女孩的。

小女孩只是嘗試和媽媽溝通,提出一個不過分的要求。但是她的話被媽媽忽視、否認。

被拒絕的,還有小女孩的感受、自尊和價值感。

也許現在看不出來對小女孩有什麼影響,換一個環境,小女孩依然天真活潑。

可是,被拒絕十次、一百次、一千次呢?

我們常說:“人微言輕”,一個人沒有地位,說的話也沒有份量。

這是一個因果關係:因爲“人微”,所以““言輕”。

可是許多人忽視了,“言輕”也會導致“人微”——人格的卑微。

孩子在父母面前說話沒份量,危害最大。

“言輕”的孩子,更容易發展出卑微的人格。

“言輕”的孩子,更容易發展成卑微的人格!

“言輕”讓孩子自卑

單位新來一個小夥子小c,大學剛畢業。一段時間後,大家發現他有一個鮮明特點:怕領導。

比如領導過來安排工作,他會從椅子上蹭地站起來,低着頭、彎着腰聽領導講話,嘴裏細聲嗯嗯嗯。

這個姿勢讓我想到了宮廷劇裏的場景。

有時領導安排的任務明顯超額,他也不提出意見,只顧點頭,照單全收。

然後一個人憋在辦公室,臉色臘黃,用熱水杯捂着胃,看着我們都胃疼。

我們私下都笑他“奴性太強”。

和同事相處時,有時對方一個玩笑,他臉色一變,硬生生懟回去。

時間久了,同事對他意見頗深,紛紛去領導那告狀。

小c是一個自卑的人。他對領導唯唯諾諾,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同事相處時自尊心容易被刺痛,從而用攻擊性語言來防禦。

有一次,幾個同事聚餐,小c也在。酒過三巡,小c向我們傾訴了許多。

小c生長在單親家庭,媽媽非常強勢,是不許還嘴,還嘴就甩耳光的那種。

從小到大,他說什麼,媽媽都說是錯的,都是否定,從來沒有認真聽他說話,更沒有支持過他的想法。

有一次,他特別想和媽媽說說心裏話。他很認真地說着,媽媽卻突然打斷,指着電視說:“這個演員叫什麼名字來着?”

他說,那一刻自己真的快抓狂了。從那後,再也沒和媽媽說過心裏話。

說完就開始飆淚。

在媽媽那裏,小c的請求、反對、真心話統統被無視、拒絕。

他的“言輕”讓他失去了在最重要的人那裏最基本的尊重,他也因此變得自卑、脆弱。

“言輕”的孩子,更容易發展成卑微的人格! 第2張

“言輕”讓孩子叛逆

湖南衛視《變形計》近一期節目裏,主人公劉一鳴是一個帥小夥。

他的爸爸是醫生,媽媽是老師。在許多人看來,這是一個優質家庭。

可是劉一鳴卻成爲一個名副其實的問題少年:輟學、酗酒、抽菸、紋身、夜不歸宿、對父母咆哮。

節目中,劉一鳴和父母發生激烈爭吵:

劉一鳴:你們給我什麼了?

爸爸:給你吃、給你穿、給你用,有沒有給?

劉一鳴:給了。

爸爸反問:這個是我們應該的對吧?

劉一鳴:那你們給我愛了嗎

這一句突如其來的話問得爸爸媽媽啞口無言。

劉一鳴口中的愛是什麼?

初中畢業後,爸爸想讓他子承父業,去讀衛校。

劉一鳴不喜歡,多次向父母表示強烈抗議,卻遭到父母的無視。

最終劉一鳴勉強讀了一年就退學了。而這件事卻成爲他與父親對抗的導火索。

採訪中,劉一鳴無奈地說:“我說什麼他們都說我是錯的,我能有什麼辦法呢?”

劉一鳴口中的愛,起碼要做到尊重他的感受,不是習慣性地否定他的話。

在父母面前沒有話語權,讓劉一鳴感到很壓抑,從而用憤怒和叛逆與父母對抗。

你不聽我的話,我也不聽你的話。你若還不聽我的話,我便吼出來讓你聽到。

我不墮落,怎麼讓你高看我一眼。

不被聽到和看見的孩子更容易叛逆。

優質的父母從不在於職業,而在於能否認真傾聽孩子說話。

“言輕”的孩子,更容易發展成卑微的人格! 第3張

“言輕”讓孩子退縮

大學時認識一個師姐,是個土豪。

就是買衣服跟玩兒似的,一言不合就請客的那種。

畢業前,她喊了幾個認識的男生幫她搬行李,我有幸參觀了她的寢室。

進去後,場面只能用“壯觀”來形容。

下鋪堆的衣服快碰到上鋪牀板,桌子上的飲料瓶、快餐盒堆了半米高。

地面鋪滿了垃圾,爲了方便我們進去,她用掃帚開了一條路。

我內心在吶喊:“What are you弄啥嘞?”

搬完東西,她請客。飯桌上有人問她爸媽做什麼的。她說爸媽離婚了,隨爸過,爸爸是市裏某局局長,平時很少在家。

“那你平時吃飯怎麼辦?”

“我家樓下是肯德基,打電話送餐很方便。”

這句話信息量太大,我們都愣住了。

我開始嚴重懷疑她的生活自理能力。

她說她爸每次回家還是領導,批評她這個,教育她那個。

她乾脆不說話,因爲一張口,爸爸會就地取材,批評出新高度。

所以在家裏,都是她爸爸發號施令。她什麼也不做,用她爸爸的話說“像個算盤珠子,撥一下動一下。”

我好像明白了爲何她生活中如此退縮。

你不聽,我便懶得說。你說我懶,我懶得跟你說。

你不讓我說,我連動都懶得動一下,你自己一個人說去吧。

她的退縮更像是對父親語言強勢的反擊。

說話是人最基本的權利,當孩子主動或被動放棄這項權利,他也放棄了最基本的生活態度。

“言輕”的孩子,更容易發展成卑微的人格! 第4張

傾聽讓孩子散發人性光輝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初來這個世界,孩子通過父母來模畫出自己的樣子:自己是有價值的嗎?自己是可愛的嗎?

於是,孩子用語言與父母建立聯繫,因爲語言最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當孩子說的話一次又一次被父母否定和忽視,孩子的潛意識裏產生這樣的信念:我是沒有存在價值的,別人不喜歡我。

孩子的卑微在這樣的念頭中誕生。

歌德有一句名言:偉大的需要使人崇高,卑微的需要使人沉淪。

沉淪的方式有很多種:墮落、退縮、自卑…

沉淪是因爲卑微而缺乏存在感。你得有存在的意義,纔會好好生存。

哲學家貝克萊說過:“存在即是被感知。”

如果你不想孩子沉淪,就請你感知你的孩子。

聽孩子的語言,看孩子的表情,理解孩子的感受。

不要輕易批評孩子的話,也不要忽視他的話。

因爲孩子的話就是他的觀念,他的感受,他的自我。

認真傾聽孩子的話,讓孩子獲得存在的意義。

你給孩子話語權,孩子還你一個精彩的人生。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