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爲什麼”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爲什麼”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爲什麼”


孩子從3歲開始,就特別愛問爲什麼,這其實是孩子自主學習的一種方式。孩子的問題五花八門,往往遇到任何事物,都喜歡“刨根問底”。此時,也正是挑戰家長耐心極限的時候。

比如: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爲什麼”

孩子:汽車爲什麼會跑?

媽媽:因爲汽車有輪子。

孩子:爲什麼有輪子就會跑?

媽媽:因爲輪子可以轉。

孩子:爲什麼是輪子不是別的?

媽媽:因爲輪子轉得快。

孩子:爲什麼輪子轉得快?

媽媽:因爲輪子是圓的。

孩子:爲什麼圓的轉得就快?

……

此時的媽媽心裏一定在說,還是給我裝上輪子,讓我逃跑吧……

保護孩子提問積極性

對待孩子的提問,家長應該給予認真及時的迴應,以保護孩子提問的積極性,並且鼓勵孩子繼續提出問題。家長對孩子的提問在態度上給予肯定,能夠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這對孩子將來的學習發展都很有好處。

有些父母在自己忙於家務或者感覺很累時,面對孩子提出的問題,會表現得很不耐煩,敷衍孩子:“你哪來的那麼多爲什麼啊?總是沒完沒了的!這些問題等你長大以後就知道了。”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經常這樣做的話,孩子就會因爲怕父母責罵而不敢再提出問題了。

作爲家長,我們肯定希望孩子今後能成爲勤于思考、知識淵博的人。那麼,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就尤爲重要,一個有好奇心的孩子,纔會形成主動探索和勤于思考的好習慣,才能在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有鑽研精神。從孩子很小的時候起,就請家長們要開始做到:認真對待孩子的提問,耐心回答孩子的問題。

“答”的3個技巧

1 答案應該儘量簡短,符合孩子的思維、易於理解

對於3歲左右孩子的問題,答案要儘量簡單易懂,在貼近真實的基礎上,從孩子能理解的角度來回答。比如,如果是涉及自然科學的問題,3歲左右的孩子對真正的答案還不能完全理解,家長可以給他一個能接受的“合理”解釋。例如孩子問:“爲什麼晚上看不到太陽?”可以回答:“因爲太陽是白天上班的,晚上它就回家睡覺去了。”

2 在孩子提問時,啓發他自己進行觀察和思考

當孩子提出問題後,父母可以判斷一下,如果問題不是太難,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思考,能找到答案的話,就不妨從啓發和鼓勵的角度,讓孩子自己去找答案。自己找到答案的成就感能激發孩子深入思考和學習的興趣。

比如,孩子問:“紅色和黃色在一起是什麼顏色?”媽媽可以引導孩子,拿出紅黃兩種顏料,把它們混合起來,觀察混合後的顏色。這樣,孩子通過自己的實踐找到了答案,不僅印象非常深刻,最關鍵的還提升了孩子對自己尋找答案的自信,非常有助於今後的自主學習。

3 做充滿好奇心的父母,不要用成年人的慣有思維灌輸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如果父母平時對周圍的事物顯得漠不關心,對孩子的問題無動於衷,那麼孩子的好奇心和富於探索的天性就會醫你而受到影響。父母保有一顆童心,陪伴和引導孩子去看這個世界,自己也會有不小的收穫哦。

面對孩子天真幼稚的問題,父母千萬不能笑話孩子,不要用成年人的思考方式看待孩子的問題,更不要把成人世界的答案灌輸給孩子,否則就會束縛孩子的想象力。

答不出,怎麼辦?

孩子的問題五花八門,有時候很可能連父母都不知道。比如:孩子問,“媽媽,有哪些動物是白天睡覺,晚上出來的,它們晚上能看見東西嗎?”當父母不能回答孩子的問題時,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能編造答案,欺騙孩子;二是不能含糊其詞,模棱兩可。

正確的做法是,向孩子說清楚:“這個問題媽媽也不知道,沒辦法回答你,等我從書上查到答案以後就告訴你。”如果是大一點的孩子,媽媽可以帶着孩子一起去圖書館或者上網查找答案。這個過程是非常有意義的,能夠讓孩子認識到,每個人都不是萬能的,媽媽也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但是,不知道並不是壞事,可以通過學習找到答案。

兩類普遍較難回答的問題

關於死亡的問題

如果孩子在故事中接觸了死亡的概念,或者在生活中親身經歷了親人或者寵物的死亡,就會問到這個問題,這其實表示孩子對生命的深入思考。在這個問題上,千萬不要騙孩子,比如說死了就是睡着了,這樣的回答會給孩子帶來恐懼感,比如晚上害怕上牀睡覺。

一般情況下,只需要告訴孩子,所有活的東西都會死,人是這樣,小動物、樹木花草也是這樣。一些孩子可能會繼續問到:“媽媽也會死嗎?”不要直接回答“會”,因爲孩子會以爲馬上就要發生,從而感到害怕。要告訴孩子,“媽媽會陪寶貝很長很長時間,要等到媽媽很老很老的時候纔會死。”這樣會讓孩子有安全感。

關於性的問題

面對孩子提出的關於性的問題,其實往往是父母自己想得過多,才羞於回答或者含糊其詞。比如,當孩子問到:“媽媽,我從哪裏來?”很多媽媽都非常緊張,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有些媽媽就騙孩子“你是從天上來的”,或者“從外面撿來的”。

其實,孩子的想法很簡單,父母正確的做法就是自然真實、簡單明瞭地告訴孩子答案。對於“我從哪裏來?”這樣的問題,可以回答孩子:“爸爸種了一顆種子在媽媽的肚子裏,就長出了你這個可愛的小寶貝。”這樣的答案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符合科學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