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同樣是鼓勵式教育,爲何你卻培養出了“玻璃心”孩子?

同樣是鼓勵式教育,爲何你卻培養出了“玻璃心”孩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9.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常常會有家長來問小象育兒老師,爲什麼家裏的小孩過於膽小、不自信。平時也沒少誇孩子啊!

似乎從他第一次學會爬、學會走路,到後來會寫字,會唱歌;全家人都沒少誇讚孩子。

可在鼓勵中成長的他,爲何就這樣的不自信了……

孩子膽小、不自信,可能是你誇孩子的方式出了問題!

在《少年說》有一位媽媽令人印象極爲深刻!她希望母親不要總誇別人家的孩子,也能夠適當地鼓勵和肯定自己的時候。母親那一句“我覺得你很棒!”隨口就來;接下來的但是怎樣怎樣……更是滔滔不絕!

這位母親甚至覺得自己屬於比較客觀的家長,認爲自己沒有少誇孩子。

實際上,隨口而來的“你真棒”,並不算是在鼓勵孩子!針對孩子的某個行爲,表達認可,客觀評價,才能夠激勵孩子。

顯然,這位媽媽連基本的表揚都吝於說出口!

當然大多數父母還是很樂於誇讚孩子的。

“哇!全是100分,回頭媽媽給你一個大大的獎勵!”“我真爲你感到驕傲”“你這麼聽話,我很高興哦!”“我喜歡你做的這件事”“你真會讓媽媽開心”“你真是一個好孩子”!然而這樣的表揚真的能夠激勵到孩子嗎?

“你真棒!”

可能會誇出玻璃心!

同樣是鼓勵式教育,爲何你卻培養出了“玻璃心”孩子?

前陣子,陪孩子參加一個親子活動,有一個讓孩子獨立參與的環節,來自觀看席各種父母的誇獎聲此起彼伏。“我真爲你感到驕傲!”“寶寶真棒!”“你做的特別棒!”“你太棒了!”……

如果將類似“你真棒!”的表揚變成“我發現你搭積木的時候換了很多種方式,最後的那一種很特別。”“媽媽看到你畫的畫裏面,有小山、有綠色草地、有小溪,小溪裏的魚兒畫的真可愛。”

那麼下次再有類似的事情的時候,你會驚喜的發現,孩子會嘗試多種方法裝玩具、搭積木;可能你會看到他畫的一棵長着各種水果的果樹,在小溪裏與魚兒玩的小馬……

在我們的潛意識裏認爲,一個孩子如果得不到大人的表揚,會缺乏自信。可最近的研究發現:過量的表揚會對孩子成長帶來負面作用。

那麼如何鼓勵孩子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了?將你脫口而出的誇讚,把“你真棒!”變成更爲具體的,描述性的鼓勵,更有效。

用心觀察孩子一舉一動,詳細地描述你看到的,孩子才能從父母那裏獲取到怎樣做事正確,怎樣做會做得更好。

小貼士

表揚,會讓孩子把對自我價值的認知依賴於外在,或者是他人身上;而鼓勵則是給孩子真正的自信!

鼓勵式教育沒錯,

是你誤會了“鼓勵”!

有一位媽媽曾經跟我分享過這樣一段困惑:

她的女兒從小就很好強,也很聰明,學習成績各方面表現都特別好。

學習成績一直是特別好的,所以算得上是在讚揚聲中長大,所以特別的有自信。但上了中學以後,突然發現她好像總是板着臉,變得越來越不快樂了。

學習上,也很難再像以前一樣,每次考試都考第一了。慢慢地,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求知慾好像也沒有以前強了。

但家人都不敢跟她提這些問題,一方面不想給她太大的壓力,一方面因爲她從小聽慣了家長的表揚,怕她接受不了。有時候實在沒惹住說點什麼,話音剛結束她就翻臉了。

全家人都因此而困惑不已,難道是一直推崇的鼓勵式教育出了錯嗎?

不少的父母崇尚所謂的鼓勵教育,認爲表揚就是鼓勵,能夠起到激勵的作用。實際上表揚與鼓勵是兩個概念,表揚指向的是做事的人:你真是一個好孩子!

其實我們通常來講都會認爲表揚就是給別人扣帽子,貼標籤。而鼓勵指的是這個人的行爲,這件事情你幹得真好,這幅畫你畫的真棒等等。

在育兒的道路上,很多家長總給人以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對小孩的行爲舉止做出評價,認爲孩子就應該聽大人的安排。

有的家長甚至在孩子才兩三歲的時候就給他設立所謂的獎懲機制,凌駕於孩子之上,來約束孩子的行爲。很少真正去尊重孩子,把他們視爲一個個獨立的個體。

然而通過這樣的育兒方式養育出來的孩子,通常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或者過於叛逆什麼都跟你對着幹,覺得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獲得自我選擇的權利。

只有用心觀察的言行,激勵和引導孩子,才能夠讓孩子擁有真正的自信。而那種只會對孩子說你真棒,一味地表揚參贊孩子的父母,可能會把孩子培養成依附外在條件,追求認可的上癮者。

過量的表揚會對孩子成長帶來負面作用。

科學養育,才能養出好孩子!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