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我的媽媽只會做家務,其它什麼都不會!

我的媽媽只會做家務,其它什麼都不會!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琴最近遭到了生活的一萬點暴擊。

事情源於自己上四年級的女兒參加了學校的一個開放性研究課題小組,由於有可能涉及到一些比較複雜的研究,所以學校也同時邀請家長參加,以便給予孩子們必要的支持。

組內八個家庭約定在週末碰頭,進行相互瞭解。

大琴怕給女兒丟臉,專門換下自己油膩的家居服,穿了一套以前上班時的套裙,精神抖擻地去了。

然而,還是未能逃脫相形見絀的命運!

家長和孩子們熱烈地討論各個選題的可操作性,大琴只能縮在人羣裏,聽別的家長們高談闊論,她插不上話。

她甚至聽不太懂那些“大數據”“知識付費”“社羣經濟”“O2O”是什麼意思,她原本以爲的研究小組,就是研究作業怎麼做,難題怎麼破,如何提高學習成績。

後來,有個家長提議,瞭解下每個家長的特長,以便在孩子們研究相近的課題時,可以提供相應的支持。

孩子們爭先恐後地推薦起自己的媽媽。

“我媽是個作家”

“我媽擅長心理學”

“我媽會畫插畫”

……

輪到大琴的時候,女兒幽幽地說了一句:“我媽只會做家務,別的什麼都不會!"

大琴一臉窘迫,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回到家後,她認真地在鏡子裏打量起自己:

在常年的油煙燻蒸下,曾經光潔的皮膚早已粗糙黯淡,失去光澤,眼角皺紋已然條條分明,自己才37歲,但這幾年疏於打理,看起來已經蒼老如40多歲的女人。而更可悲的是,不知不覺中,自己已經失去了自我,成爲那個讓孩子看不起的媽媽!

想大琴從前也是一個在職場上縱橫馳騁,所向披靡的人。但生了孩子以後,便兩耳不聞窗外事,兩眼只有孩子的屎尿屁。

放棄了自我職業的提升,放棄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大琴更是收起了自己的專業書,一心只念育兒經,把原本好好的人生前景,生生過成被嫌棄的無用中年婦女

她以爲放棄自己的追求,一心撲在孩子身上,便是給予了孩子最好的教育,卻不知,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媽媽成爲最好的那個自己。

楊瀾在分享自己的故事時談到“對一個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看到母親如此享受自己的工作,享受自己的人生,她見到那麼大的世界,帶回來有趣的故事,在他遇到困惑時,母親又總能給予正確的指導。”

有自我追求的媽媽,自立自強,有自己的生活情趣,有自己的成長方向,她們將自己的生活過得豐富有趣,健康向上。

有媽媽珠玉在前,孩子自然能從媽媽身上學到生活的智慧和本事,有充分的眼界,有獨到的見解,有與社會相處的方式!

媽媽有追求,纔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的媽媽只會做家務,其它什麼都不會!

同樓層有戶人家,孩子上初中,媽媽全職陪讀。

幾乎每天早上我去上班,都會碰到媽媽陪同兒子去上學,而每天在電梯裏,媽媽總是在熱情洋溢地詢問孩子中午想吃什麼,然後必然會自問自答中午炒白菜或者燉排骨,她的兒子也總是心不在焉地自動忽略媽媽的詢問,一言不發,天天如此。

有一天,那個胖乎乎的男孩子終於沒有忍住,問了媽媽一句:“媽媽,你真的沒有別的事情可以做嗎?”

他的媽媽一愣:“我每天的事情就是給你做飯,陪你上學啊!你就是我的一切!”

媽媽臉上浮出慈愛滿足的笑容,然後繼續滔滔不絕地講今天中午準備做什麼菜,下午準備洗什麼衣服。

孩子臉上掠過複雜的神色,欲言又止。

在媽媽眼裏,孩子是媽媽的一切,她們可以捨棄自我,全心付出,將自己所有的心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可在孩子的眼裏,當他們漸漸長大,他們也在期望一個有遠見、有見識的媽媽,能給給予他們成長的精神養分和有邊界的生活空間,他們不再那麼需要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懷,更多的,需要的是在精神上獲得被認同和被理解。

曾經我們的心理研究小組,在學校做過一個課題研究,其中有一項就是“媽媽的社會化程度與對待孩子學習的焦慮程度”。

調查發現,有自己事業追求或興趣愛好的媽媽,對於孩子的學習往往更能報以寬鬆的態度,而那些一心只撲在孩子身上,以培養孩子爲畢生之唯一追求的媽媽們,則更加容易焦慮,孩子的每一分考試成績,都是牽動他們神經的晴雨表,他們沒有自己的愛好和追求,他們所有的生活重心都與孩子捆綁在一起,同呼吸,共榮辱。

孩子一次完成的不好的作業,或者一次考的不理想的成績,在她們的眼中都是關乎着未來的大計,深深牽動着她們脆弱的神經。

甚至有位媽媽在孩子考了98分後,不停地埋怨孩子考得不好,在她的眼裏,自己不上班只帶娃,娃考不了一百分,自覺無法交差。

可以想象,在這樣充滿焦慮的媽媽背後,站着一個如何被壓抑的孩子。

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也需要適時的引領。

終有一天,他們會不再滿足於同媽媽的交流侷限於吃紅燒肉還是清蒸魚,他會渴望自己的媽媽能同他聊厚黑學或弗洛伊德。

他也需要有一個向上的、有追求的媽媽,以她的生活姿態和人生經歷爲自己做背景,既能提供人生大方向的建議,又有充滿生活細膩趣味的胸懷。

媽媽有追求,孩子才更優秀。

我的媽媽只會做家務,其它什麼都不會! 第2張

在心理學上有個詞叫“病態共生”,指那些爲孩子傾其所有的媽媽,把精力過多地放在孩子身上, 一直沒跟孩子釐清邊界,所以無法同孩子完成分離,而她們的孩子則會一直“忠誠”地配合她,停留在一個小嬰兒般需要被照顧的狀態,無法真正長大。

媽媽事事不放手,孩子將永遠得不到心理上的成長,於是這個社會上有了那麼多的巨嬰和媽寶男,也同樣有了那麼多的婆媳矛盾。

而有自我追求的媽媽,她們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在孩子身上懂的適時的放手,她們不會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也不會讓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着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們之間的母子情分,親密卻充滿邊界,溫柔並不乏引領。

在美國低收入家庭,依舊有一羣中產思想的媽媽,她們關心時事政治,勤奮工作,善於思考,她們不會在精神上沉淪,也不會消極任命,在生活壓力和育兒瑣碎中,開除傲人的花。而他們的孩子,也更容易獲得美好的未來。

有追求的媽媽,纔是孩子真正的榜樣。

做個有追求的媽媽,去成就自己。

因爲,給予孩子最有效的教育,就是讓孩子看到媽媽如何去度過她的人生,以及用什麼樣的姿態與世界相處。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