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小孩的“從衆心理”是怎麼回事?

小孩的“從衆心理”是怎麼回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幾乎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某一時期都會出現“從衆心理”,學齡前兒童在這方面比較明顯。比如,美術課上,看到別人畫什麼,就跟着畫什麼,缺乏創造力;明明沒有看見浩浩撕書,但聽見別人指認,就跟着說是浩浩撕的……

先來看看幼兒產生從衆心理的原因

幼兒從衆現象產生的原因

? 羣體因素

一般來說,在幼兒園中,大部分幼兒的意見一致,就易於使某個幼兒產生從衆行爲。

例如,佳佳是班裏的“小明星”,小朋友都喜歡和她玩。一次戶外活動中,老師鼓勵幼兒體驗多種方法玩球,有大部分孩子看到佳佳在夾球跳,都紛紛改成了夾球跳。這時,小雨在頂球,她的球一會往前一會往後,總是掉,有些小朋友還笑話小雨。她看到佳佳在夾球跳,改變了自己的玩法,和大部分小朋友一樣,改成了夾球跳。

外界的信息往往是決定兒童行爲思想的基礎,當孩子與同齡人行爲不同時,加之他人的嘲笑,經過幾次後,將跟隨別人的意願行事。

? 情境因素

這主要是幼兒年齡較小對很多事不是很清楚,以及幼兒接觸的成年人、家裏人和老師的影響。即幼兒處在這種情況下的特點,易於產生從衆心理。

小孩的“從衆心理”是怎麼回事?

例如,家長在接送孩子時,總是叮囑道“聽老師的話!”從而使孩子感受到聽話就是好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大人總是給孩子灌輸循規蹈矩的事,有些孩子不願接受,外部因素的強大壓力下也乖乖聽話,甚至有的孩子不聽受到責備和懲罰,從而失去了自己的想法。
? 個人因素

這主要反映在人格特徵、性別差異與文化差異等三個方面。幼兒認知水平低,人格尚未完全形成,他們不能自己規範自己的行爲,對自己的行爲缺乏內省和反思。

一般來說,性格軟弱的幼兒,容易從衆。女孩比男孩容易從衆。在幼兒時期,他們的從衆現象應該是盲目的。

改變幼兒從衆心理的方法

小孩的“從衆心理”是怎麼回事? 第2張

? 鼓勵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並及時給與肯定

讓幼兒真正認識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

例如,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自己洗襪子、擺碗筷、擦桌子等,當孩子們做好這件事,給與及時的表揚,那麼,孩子就可以肯定自己,增強了他對自己的認識,以便在必要的時候堅持己見。

? 不斷地豐富孩子的知識

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同時要不斷豐富孩子的知識,從各方面提高他的能力。創造條件,使孩子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
例如,童童是班裏較大的孩子,從小媽媽就讓童童學圍棋、輪滑、美術等,孩子比同年齡的孩子多學了很多知識。同時也相當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教育。每到老師講到她會的知識時,她就會堅持自己的觀點,甚至有時還是其他孩子跟隨的對象。

? 家長改變教育觀念

小孩的“從衆心理”是怎麼回事? 第3張

家長要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不再要求孩子一味的尊重和順從,而應創設平等、民主、開放型的教育環境,要真正做到“和孩子一樣高”,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爲他們創造寬鬆、愉悅的氛圍,不再讓“聽話即是好孩子”的無形框架束縛孩子的語言和行爲。
例如,有時候,家長在面對一些孩子提出的有着顯而易見答案的問題時,完全可以對孩子表現出“沒意見”。

不過,如果孩子真的不懂的話,幫助孩子分析是有必要的。年幼的孩子,道德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判斷標準仍然是模糊的,總是主觀的確定自己喜歡與厭惡的人與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