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陪伴不是人在孩旁,別讓孩子成了“留守兒童”!

陪伴不是人在孩旁,別讓孩子成了“留守兒童”!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都說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陪伴,但是陪伴不是人在孩旁,家長們千萬不要讓孩子在你身邊成了“留守兒童”。

孩子生存,不僅需要物質食糧,也需要精神食糧。要能健康成長,不僅需要父母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父母在感情上的撫慰和滋養。

然而,很多年輕父母並不懂得這些道理,在陪伴孩子時總是手機不離手,殊不知這樣的陪伴是無心的陪伴,是形式上的陪伴,是走過場的陪伴,是名存實亡的陪伴。

2月初杭州拱宸橋小學向全體家長髮起一項“擡頭日”倡議,將每個月的16日作爲“拱宸橋小學擡頭日”。在這裏一天,爸爸媽媽回到家能丟下手機,全心全意配孩子學習、玩耍。

陪伴不是“人在孩旁心在機”,而是彼此之間溫暖的呵護和交流。對孩子而言,重要的是擁有全身心陪伴着自己的爸爸媽媽,讓孩子陪着大人做事亦是很好的方法。

達到有效陪伴,父母要做到兩點,一是敏感性,知其需;二是作出適當反應。

只有父母真正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才能做到細緻入微的觀察,纔可以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懂得他言行背後的內心需求,看到孩子的進步。

其實,父母陪伴孩子絕不是單向的恩賜,可愛的孩子也會給父母減壓,在這些珍貴的瞬間,增添生命中無盡的幸福感和力量。父母真心實意地陪伴孩子,這不僅是孩子的精神需要,也應該是父母的精神需要。

父母陪伴孩子,不僅是“付出”,也會獲得回報。諸如獲得孩子的愛戴,享受孩子成長的過程等等。即或父母不能獲得回報,這種實心實意、實實在在地陪伴也是父母應盡的倫理義務。

陪伴不是人在孩旁,別讓孩子成了“留守兒童”!

那麼,家長在家時該怎樣做才能夠避免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手機呢:

1調整生活重心,改變對手機的認知

社交網絡是個虛擬的平臺,與朋友多見面多聚會,纔是增進彼此友誼的最好方法。找到生活重心,從充實自己的生活開始,儘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機上。

要多在現實生活中積極與人交流,可以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如聽音樂、郊遊、健身等,儘量通過增加生活情趣和多樣化的娛樂活動釋放壓力,生活豐富多彩了。

2限制使用時間,以身作則

有些家長對手機的依賴程度過高,以至於他們已經不能靠自身的自覺性去限制自己使用手機的時間。如果你恰好就是手機重度依賴患者,爲了起到以身作則的模範帶頭作用,就需要給自己制定一個在家的手機使用時間。

通常情況下,將手機使用時間控制在1小時之內是比較明智的選擇。相比“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太長”,“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超過1個小時”就更容易測量。目標具體、明確,也就更容易操作。

3自我約束,減少不必要使用次數

通過自我約束逐漸減少不必要使用手機的次數,嘗試着離手機遠一點。

例如,在坐長途車或者公交車的時候,很多人上車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機來玩,其實可以帶一本書、報紙或者雜誌上車,在車上靜下心來,看看書報,欣賞車外的風景,放鬆一下身心。這對孩子也起到了良好的榜樣作用。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