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你可以給孩子愛,但不要去決定他的思想!

你可以給孩子愛,但不要去決定他的思想!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們都是一張白紙,家長就是那隻可以描繪白紙的筆,可是家長你可以給孩子愛,但不要去決定他的思想!

時間是治療心靈創傷的大師,但絕不是解決問題的高手。

週三好,下週孩子們就要開學了,在寒假和春節期間被暫時遺忘的家庭教育問題又要重新被放到重點之中。對於這個話題,小淘想分享黎巴嫩詩人Kahlil Gibran(卡里爾·紀伯倫)的一首充滿智慧和哲理的小詩“On Children”,讓它引導我們去思考生命的本質,並重新審視孩子與父母的關係。

你可以給孩子愛,但不要去決定他的思想!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爲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發現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強烈的焦慮感。這種焦慮感看似來自於孩子,其實深層次的原因是家長自己。家長們總是覺得自己已經是大人,因此面對孩子的時候,心安理得地採用了成人的權威。但僅僅因爲家長已經到達成人的年齡,並不意味着家長已經在心理上達到了成人的狀態。

同時家長往往認爲因爲自己給了孩子生命,所以對孩子有絕對的話語權、控制權,很多家長認爲孩子的一言一行、吃什麼穿什麼、學習什麼、長大後成爲什麼樣的人,都應該聽自己的。這必然會引發孩子的反抗。

孩子雖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同時他/她也是獨立的生命體,有自己的思想,我們應當尊重他/她。

你可以給孩子愛,但不要去決定他的思想! 第2張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你們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

因爲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

卻不能廕庇他們的靈魂。

因爲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卻不能使他們來象你們。

因爲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孩子們有自己的世界,他們的心屬於未來。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希望他能按照父母預期的軌道順利地發展下去。很多家長覺得自己都是過來人,過的橋比孩子走過的路都多。 所以會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會安排孩子做自己認爲對的事情,防止孩子重蹈覆轍。

心理學上將這種把自己的好惡和意願投射到孩子身上的心理現象就叫做“投射效應”。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徵(如個性、好惡、慾望、觀念、情緒等)歸屬到別人身上,認爲別人也具有同樣的特徵。比如,一個敏感多疑的人,則往往會認爲別人不懷好意;心地善良的人會以爲別人都是善良的;經常算計別人的人就會覺得別人也在算計他;自己喜歡說謊,就認爲別人也總是在騙自己;自我感覺良好,就認爲別人也都認爲自己很出色……

作爲家長的我們,如果把自己的意願投射到孩子身上,往往會事與願違。比如,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從小依照大人的意願去學習,然而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孩子不能或者不願按父母規劃好的人生道路走下去。父母的投射心理往往得不到滿足,投射效果甚至等於零。

因此,家長必須認識到,人與人之間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如果投射效應過於嚴重,總是以己度人,那麼我們將無法真正瞭解孩子,也會限制孩子的成長。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而是應該學會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需要細細研讀才能真正瞭解其中的深意。

你可以給孩子愛,但不要去決定他的思想! 第3張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A

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無窮之間看定了目標,

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

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遙遠的射了出來。

讓你們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爲喜樂吧。

因爲他愛那飛出的箭,

也愛了那靜止的弓。

爲什麼同一個老師,一樣的上課,一樣的佈置作業,教出來的孩子都不一樣?因爲不一樣的是家庭,決定孩子將來的是家庭。孩子是一個家庭的縮影,孩子是家長的影子。

縱觀當前的家庭教育,家長在孩子身上是用盡心思,卻往往忽視了在自己身上用力。

家長以積極的精神狀態對待事情,孩子遇到事情時也會非常積極。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身教勝於言教”耳濡目染,不教而教。父母的行爲就是無聲的語言,父母做什麼遠比父母說什麼重要。作爲父母,何等無奈又何等偉大,兒女雖是親生,但無法對其宣示主權,要尊重他們是獨立個體的事實。父母能做的就是當好“弓”的角色,唯有這“弓”堅實穩定、盡力彎曲,才能讓這“箭”射得更遙遠。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