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在親子關係中,你是“裁判”還是“啦啦隊長”?

在親子關係中,你是“裁判”還是“啦啦隊長”?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是不是經常給小孩做個啦啦隊長?~如果不試,你就不知道自己也能撐起一個廚房 剛上班,這兩天網上看到有吃瓜羣衆說:有其母必有其女,大家自然知道說的是啥事,繼而引發出中國式的親子關係。

蛋殼君想無論是哪個模式找到最適合自己家的最重要在磨合的過程中,我們反思和改進相信最終我們總能找到最佳的擁抱的距離,蛋殼君分享下面的內容希望可以在和小孩相處的過程中可以有所幫助 。

嘿,親愛的小孩
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在親子關係中,你是“裁判”還是“啦啦隊長”?

有部分父母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就開始用“法官”的態度來教育孩子,沒有全面地瞭解孩子,高高在上單純地說教,這隻會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父母應當像“律師”一樣,充分剖析孩子的內心需求,不要輕視他們的自尊,給予並維護他們應有的權利,和他們成爲互相信任的朋友,這些纔是父母應當做到的。

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親子關係中,你是“裁判”還是“啦啦隊長”? 第2張

人生,就是一個大賽場,孩子必須自己參賽,父母不能替代孩子面對生活,更不能當“裁判”,而是應作爲“拉拉隊”來給予孩子鼓勵,給孩子力量。面對日常生活、學習等各方面問題,父母要充分給予孩子空間,讓他們做出選擇,而不是一味的善作主張,替孩子決定好。

(1)選擇前。儘量不要引導孩子,導致孩子做出父母自認爲好的選擇,而是給孩子足夠的選擇,讓孩子真正面對各種問題,留下印象,總結經驗教訓;

(2)選擇時。父母依舊不要提出過多的想法,除非孩子做出的選擇會傷害到他們,否則不要擅自改變他們的想法,讓孩子自行面對,讓孩子成長起來。

(3)選擇後。在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後,父母應當爲孩子感到驕傲,感到開心;倘若孩子的選擇並不怎麼合適,父母也不要嘲諷孩子,而是讓孩子總結經驗,以便下回做出更好的選擇。

作爲“拉拉隊”,一方面父母應當細緻觀察,發現孩子優秀的地方,並竭力稱讚他,爲他加油,給他力量;另一方面,在小朋友遇到挫折、失敗時,父母也應當支持他,適當的指引他們方向。

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在親子關係中,你是“裁判”還是“啦啦隊長”? 第3張

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只有清楚地瞭解、認識到自己,才能超越自己。因此,孩子只有根據對比他人的行爲舉動,才能真正認識自我。這也就體現了父母的作用,父母要學做“鏡子”,讓子女願意與父母相互交流,才能真正幫助兒女提高綜合素質。

親子之間真正的相互做作用不是說服,而是溝通
在親子關係中,你是“裁判”還是“啦啦隊長”? 第4張

孩子想吃巧克力母親說:不行,馬上就要吃飯了。吃了巧克力,你還吃飯不?光吃零食不吃飯,對身體不好。

孩子玩得正歡,父親說:吵死了,真討厭,到外邊去玩去!

即使用耐心說理的辦法,態度也比較溫和,性質並沒有變,還是說服。任何兩個人,只要互相企圖說服對方,就會有一個勝利,一個失敗(一個成爲有理者,一個成爲無理者)。當然也可能誰也說服不了誰。總之,沒有溝通。

親子之間最重要的相互作用不是說服,而是溝通。

孩子想吃巧克力,父母親首先要理解他有這種需要,也肯定他有滿足這種需要的權利,父母親甚至可以表達自己也喜歡吃巧克力(如果確實如此),這便是溝通。有了溝通,便有可能通過商量就解決問題的途徑達到共識。

如果沒有溝通而採取說服的方式,不論父母說服成功或失敗,總有一方感受挫折,而挫折感的積累,必然導致親子關係不健康。

要發展良好的親子關係,促進子女健康成長,懲罰和過分保護是兩個最重要問題,必須妥善處理。

對於個人來說,與父母親關係對於將來走出家庭後能否與其他重要關係人發展健康的關係,有決定性的影響。也許,一切人際關係無不打上親子關係的烙印,這就是人類學家爲什麼特別重視親子關係之研究的緣故。

一個人如果在與父母交往中學會了溝通(善於理解別人也善於讓別人理解自己),他與身邊的人的關係也很可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重要關係人是個人精神生活的有力支柱,如果我們善於與他們發展親密的關係的話。

儘早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在親子關係中,你是“裁判”還是“啦啦隊長”? 第5張

一個人的人格之核心部分或基本結構,是在學齡前即人生的最初幾年裏大體上定型的。當然,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親子相互作用的產物。

馬斯洛所說的基本需要(安全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被人尊重和自尊的需要)在人生開始的幾年裏就已經存在。如果這些需要在童年得不到滿足,精神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障礙,人格的發展也會出現障礙。

對嬰幼兒來說,父母親的態度和行爲應具有前後一貫性,這樣,他們纔能有把握地預測未來,也纔會有安全感。兒童基於昨天什麼行爲被允許或得到讚許,他們便能推斷今天的什麼行爲也會得到允許或讚許,他們對自己和未來便有了信心,便有了安全感。我們必須明確,對兒童造成威脅的,並不是毒蛇猛獸,也不是自然災變,而是周圍的人尤其是負有養育責任的人的行爲疏忽或失誤。如果孩子今天的什麼行爲得到讚許,什麼行爲受到制止,並不取決於父母的一貫態度,而取決於父母此刻是否頭痛或消化不良,取決於父母今天的心情是否愉快,甚至是取決於父母打麻將牌的輸贏,那麼,兒童深埋着的不安全感,是將來患神經症的一個重要根源。

父母的態度和行爲的一致性也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不和,意見分歧,孩子便不能(至少很難)形成評價事情好壞的統一標準,也就不能發展無衝突的價值觀。很多青年人的心理衝突可以從父母教養原則的不一至性那裏找到根源。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