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我們聊聊性教育,不經允許就親小女生就是不對?

我們聊聊性教育,不經允許就親小女生就是不對?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在追《爸爸去哪兒5》,每次看到金句王·社交達人·耿直boy·嗯哼出場,我都會備好小本本,時刻準備着向尬聊藝術家學習聊天技能。他親小泡芙、親neinei更是成了我們這些吃瓜阿(jie)姨(jie)們的每集看點。我們聊聊性教育,不經允許就親小女生就是不對?

特別是他和村長對話的這一段,居然說把每個女生都親一遍,男生沒親,因爲爸爸說女生優先。我又一次感受到孩子真的是天生的語言藝術家,你可愛你說什麼都對,但還能有比這更坑爹的娃嗎哈哈哈。

節目播出後,網友們都在議論,他們基本站在兩大陣營:一方認爲嗯哼亂親小女生不對,另一方認爲小孩子親親就是單純表達喜歡沒毛病。其實,管你是不是在表達喜歡,不經允許就親小女生就是不對。但我不認爲這是小男生的錯,我要幫嗯哼們強行甩鍋:“我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爲什麼呢?雖然粑粑麻麻說過不能亂親小女生,但我還是想幫孩子們問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親小女生之前要徵得別人的同意,但爲什麼那些怪阿姨就可以隨隨便便親我呢?”

我們聊聊性教育,不經允許就親小女生就是不對?

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逢年過節回老家,或者帶娃出去交際見朋友,親朋好友看到孩子總會熱情地一頓誇,甚至爭着要抱抱他親親他。在我們成人眼裏看來一片和諧,但在孩子眼裏呢?一年才見一兩回的七大姑八大姨、初次見面的慈祥阿姨,可以直接約等於陌生人了。這時候他們可能就會怕生不樂意,而礙於情面,我們作爲父母可能會這麼開導孩子,XXX抱你(親你)是喜歡你呢,是覺得你可愛呢。

What?!我是吃可愛多長大的你就可以隨便親我了嗎?原來親親就是表達喜歡的方式,那我遇到喜歡的小妹妹,爲什麼不可以想親就親呀?

如果孩子會有這樣的困惑,是因爲我們沒有給孩子建立起清晰的身體界限感。所謂身體界限感,不僅包括不能讓別人觸摸自己的隱私部位(穿泳衣需要蓋住的地方),也包括可以拒絕自己感到不舒服、不想要的撫摸、親吻或擁抱。讓孩子擁有身體自主權,這是孩子性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知道哪些觸碰他不想要,並且可以明確拒絕,他們纔會更懂得自我保護。

爲什麼要告訴孩子(無論是男寶還是女寶),所有的擁抱親吻只要你不喜歡都可以拒絕呢?一方面當然是尊重孩子的內心感受,另一方面我就需要用數據說話了:

30%性侵來自家人

60%來自父母最信任的人

90%被性侵的孩子認識施暴者

我們聊聊性教育,不經允許就親小女生就是不對? 第2張

“熟人犯案”,幾乎是很多性侵事件中的關鍵詞。“我喜歡你纔對你做這種事”,也是這類施暴者的慣用說辭。這樣擺數據擺事實,並不是要把我們的親朋好友妖魔化,而是說明讓孩子懂得自我保護是有備無患的。讓孩子知道,在身體界限感面前,無需顧慮對方認不認識你,喜不喜歡你。

所以粑粑麻麻注意啦,如果家有男寶,教育他不要亂親小女生的同時,也要告訴他可以拒絕別人的親親。當然,爲了化解社交尷尬,我們也可以提議“如果不想抱抱,那我們和阿姨握握手吧/我們和阿姨坐在一起玩遊戲吧”之類不失禮貌、孩子也不抗拒的友好互動。

第二個問題:“既然偷親小女生不對,那我這樣做時,你們爲什麼笑得那麼開心呢?”

嗯哼親女生的梗,吸引了戲裏戲外一羣吃瓜羣衆。每次嗯哼準備開親,節目裏的氣氛就分外歡脫。畢竟劇情需要,我樂呵完也不想多說什麼。

但我想說個我們自身的例子。有一回給涵哥看了一本立體拉拉書,翻到下面這一頁時,我們集體爆笑,涵哥也很樂。

我們聊聊性教育,不經允許就親小女生就是不對? 第3張

於是“掀裙子”這一頁成了涵哥最愛,他總要來來回回翻給我們看,並且瞅着我們的反應發笑。我當時還以爲小男孩已經有點“色色”的意識了,但問他爲什麼這麼喜歡這一頁,他的回答竟然純潔到讓我無地自容:

“因爲每次翻到這裏你們就爆笑,我就覺得好搞笑啊哈哈哈。”

“掀裙子”、偷親小女生、罵髒話……孩子這類行爲剛開始可能是出於偶然的玩鬧,或許並沒有“不良”意識在裏面。但我們成人關注的反應越大,孩子就越覺得這事兒好玩。一開始孩子的注意力可能只在他自己的某個舉動,但我們忍不住鬨笑,他就發現了更大樂趣,於是不斷重複。即使我們努力說教,也會因這陣陣槓鈴般的笑聲而破功。而且粑粑麻麻在笑,說明我做的不是壞事吧。

孩子犯錯的時候,往往也可愛到你想親他一口。所以,在必要的原則性教育面前,請一定要憋住笑啊,不然我們覺得是在逗孩子玩,殊不知是孩子在逗我們玩呢【捂臉】。

最後來個小總結~當我們對孩子進行教育時,言辭和行爲一定要一致。例如我們教孩子不要強行親人家,那我們也不會讓別人強行親孩子。既然偷親別人是錯的,那我們一定要端出嚴肅臉來認真說。這樣,孩子自然就明白何爲身體界限和行爲界限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