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我們這些中產階級,對孩子的教育焦慮的根源是——要得太多

我們這些中產階級,對孩子的教育焦慮的根源是——要得太多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這些中產階級,對孩子的教育焦慮的根源是——要得太多

長假剛過完,這個“十一”我沒有外出,家庭聚會不斷,話題永遠圍繞“孩子的教育”,於是也收穫了不少故事,與大家分享。

1

先說說我一個親戚的真實故事。

孩子的父母雙方在體制內,收入穩定。“學位房”這個小目標,對他們而言,用盡洪荒之力能夠得到,但絕對是要扒層皮的。

他們就在體制內,孩子自然也是要受體制內教育的。

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他們就計劃着要買學位房。看着,糾結着,學位房的價格不斷攀升,越等越無望,更買不起了。

無奈,學位房沒買上,6年前,孩子就近上了一所普通小學。

應試教育的政策千變萬化,這兩年風向又變了,小升初,民辦初中也不允許考試,全變成面試了。一下子家長們懵了。

不過,市場總有高招。

某而思、某越等課外輔導機構,應市場需求,炮製了很多的考試、排名,這些考試排名,被很多高價的私立初中所認可,只要你參加了課外輔導,有了較好的排名,就不愁私立初中不知道你。

於是,重點小學之外,他們找到了另一條路——上校外補習班。

上了兩年的補習班後,孩子也比較爭氣,排名擠進了某教育機構的前百分之二十,今年如願以償地上了一個有公立背景的民辦初中(名校)。

現在回想起來,原來對於學位房的各種念想各種焦慮,好像也有些多餘。

雖然上“某越”補習班的價格也不菲,民辦初中每年也要幾萬學費,但是,比起學位房的天價,一箇中產家庭,也不至於覺得壓力太大。

2

前兩天和一位好久不見的朋友聚餐,這位做生意的朋友,教育路徑與上文的家庭迥然不同。

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剛剛考上美國一所不錯的大學,攻讀化學專業;另一個在讀四年級。

兩個兒子上的都是雙語學校。

他們從一開始給孩子設定的目標就是出國,所以,雖然購置了多套房產,卻從沒想過學位房的事,也從來沒把購房和教育目標兩件事糾纏在一起。

大兒子一路國際學校,在關鍵節點時,也會參加公立學校的統考,試試自己的斤兩,並微調學習方向。

相識多年,我也沒感覺到他們有什麼糾結。

看來,你早早想好自己的教育目標——我瞄準的是出國留學,也不用糾結。

3

有家底的生意人不焦慮,真正焦慮的是誰呢?還是中產階級。

作爲中產階級,我們什麼都想要。我們既想要公立教育和名校的資源(去年廣府廟會整個搬到了一個名校裏,辦了一個專場,羨慕吧?);又想要素質教育(像國外的孩子一樣,綜合素質高,體育運動好,有特長)。這下可好,素質教育的本意是減負,現在孩子的負擔更重了。

買了學位房的焦慮,上了重點小學沒用啊,到了小升初的時候,還是一樣要參加“某而思”、“某越”的課外補習班;

沒買學位房的也焦慮,怎麼也得拼個不錯的私立初中吧,不能讓孩子初中就掉隊了;

上私立小學的焦慮,原先想孩子小學時快樂成長一下,沒想到大家都去某而思佔學位去了(三年級再報就沒學位?),我們的孩子也得做好兩手準備啊,要不要趕快去買套學位房,插個班?

現在房價漲得還不錯,說不定買套學位房,將來孩子讀完中學後,把房子一賣,興許還能解決大學學費的問題?

。。。

所有因素都糾纏在了一起。

能不焦慮嗎?除非你是比爾蓋茨是小扎,否則我們普通人,怎麼可能有這麼多的資源,什麼都能得到呢?

最需要想清楚的,是我們這些父母,你究竟希望孩子受什麼樣的教育?

4

分享一下我的教育觀,經過多年的變化、進化、優化(偷笑),我現在把自己的教育觀總結爲——“實用型素質教育”觀。

首先,我主張的是素質教育,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應試爲目標。雖然我和太太都是應試教育的既得利益者,一路名校,但對於應試教育派生出來的學位房、奧賽班、課外輔導班。。。我內心並不喜歡。

但是,“快樂就好”、雞湯黨們宣揚的觀點,也是我所不能接受的。我曾經聽過一些新派教育的家長說出這樣的話——只要按照某某老師的觀念做就好了,不要問爲什麼,不要想太多。

請問,如果不想想太多的話,我直接按照教育局的大綱做就好了;如果我不想太多,機械執行某人的觀念的話,我還不如相信體制內教育呢。

這不是回到老路了嗎?如果新派教育變成了盲從和迷信,這和體制內教育又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呢?

所以,我還是決定迴歸實用性。

我所說的“實用性”,並非指對於“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實用性。

而是以我作爲家長的認識水平,來梳理一下,究竟什麼纔是我們人生成長中最有價值的事,或者說最有價值的思維模式。

舉個例子,我是數學系出身,我認爲學好數學,建立數學思維,對於孩子的成長絕對是非常有益的。

參加奧數班,參加奧賽,就是培養數學思維嗎?未必。

如果僅僅是希望參加奧賽,獲得加分進入名校;如果僅僅是爲了小升初時數學考高分,進入奧數班學習,我認爲這是無意義的。

我們看到,所有對人類作出傑出貢獻的自然科學家,雖然他們的理論離我們很遙遠,但是,對人類的長遠發展非常有用。

我對二年級的兒子反覆練習加減法不太感冒,認爲“沒用”;反而是帶着他尋找“最大質數”(什麼是質數?這種小學五六年級的概念,如果不懂就去百度吧~~我就不贅言了),有人質疑我,這有啥“用”呢?

我的回答是:

第一,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不斷地在複習加減乘除,卻帶着尋找到更大質數的成就感,比簡單重複要有意義得多;

第二,“質數”是最簡單卻又最深刻的數學語言,它幾乎與所有的數學分支都有連接;

第三,其實質數很有用,從幾百年前的費馬小定理,到現在的“超算”主要課題“尋找最大質數”,再到目前的互聯網加密技術,最安全的還是質數時鐘算法。如果幾百年前,大家都質疑:費馬你這個數學家吃飽撐着,想這些沒用的事兒幹嘛?今天就不會有安全的互聯網支付系統。(當然,現在也有了更安全的加密算法“橢圓曲線加密”法,希望專業人士別跟我擡槓了)。

(說到數學,我就收不住了,呵呵,見笑)

說到理論科學的用處,我前兩天看到一篇文章《諾貝爾獎與中國的“工具化”教育》(作者周健),其中提到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小插曲:

10月3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佈將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在細胞自噬機理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發佈會結束後,中國一家媒體的記者採訪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委員會主席朱琳·吉拉斯。這位記者問朱琳·吉拉斯,大隅良典的“細胞自噬機理”有何應用前景?吉拉斯面對這個有點“外行”的問題解釋說“儘管在未來有各種的可能性,但大隅良典的工作實際上是在更爲基礎的層面讓人們理解細胞的工作方式,並不是專注於應用。”

急於“變現”的記者不會理解,也不會知道,他們自己的科學認知和人文素養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畢竟,在中國,那些堅持自己的理想,而最終一事無成的人,還經常遭到旁人的嘲笑。


記者的科學觀如此“接地氣”,我也是醉了~~

在我看來,數學是非常“實用”的,因爲它有價值,它能發現真理。

我堅持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價值、有用的人,這就是我的“實用主義教育觀”,在我的教育觀裏,能快準狠地算一百以內加減法,是沒有多少價值的。

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這種素質必須是對自己未來的幸福有用;或者能對社會有所貢獻;或者能在未來更復雜的競爭環境中取得優勢。。。它必須具備這樣的“實用性”。

在我的眼裏,純粹的應試教育是“無用的”。

那些虛無漂渺的快樂就好論,那種逃避心態,也是無用的。

所以,我既沒有選擇新教育流派的學校;也沒有選擇公立學校,而是選了一個有創新意識的私立小學(不用買學位房),現在看來,這個學校還比較符合我的實用主義素質教育觀。

至少到目前爲止,我不糾結。

5

說到教育觀,還是要再談談學位房的問題。

學位房,並不是買房投資理財的行爲,本質上追問的是——我們對孩子教育的三觀究竟是什麼?

我是不會去買學位房的,從理財的角度,學位房的理財價值實際上是被高估了。在廣州有這樣一種現象(估計大城市都一樣),在省一級小學旁邊,40-50年樓齡的房子,四五十平米,要比非學位房要貴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這樣的房子買來,已經非常殘破,將來未必會有很好的增值空間。即使是有,你現在也沒法去住。

你只是買了一個學位而已,將來我的孩子在這上學了,我還要在附近租一套大的房子,這是很多人的做法。

這種40年樓齡的學位房,將來租又很難租。如果要賣,還要看當時的行情。

學位房與非學位房的差價是巨大。可是,大多數一線城市、二線城市都有不錯的私立教育資源,這些私立學校比公立學校當然要貴一些,一個月三千、五千,甚至六千。可是你隨便算一筆細賬,你會發現這學位房和飛學位房之間的差額,足夠提供兩三個孩子從幼兒園到高中的私立教育了。這樣算起來,何必非去追求學位房呢?

(視頻14分鐘,與文字略有不同,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土豪除外)

6

很多人這樣跟我講學位房和理財的關係——擁有一套學位房,娃上學的時候上學,娃畢業了,學位房繼續增值,把它賣掉,賣掉的款項馬上可以支付孩子的大學教育金。

當然,如果你對房子的價格有迷信一樣的信念,我無話可說。恭喜你,至少你在精神領域找到完美的理財方案。

我是不太認可這個觀點的——任何單一資產是確保可以解決所有理財需求。你堅持認爲這是長生不老藥,我說這世界上根本沒有長生不老藥,必須辯證施治。你可能偏不信。這個爭論可以放一放。

據我觀察,在我身邊,這個小區今年是學區,明年就不是學區了。政策性波動挺大,這給學位房的升值蒙上了一層普通住宅所不具備的風險和陰影。

同時,寧願選擇私立教育,將來跟出國對接的家長,明顯數量在增加。如果未來五年十年,持這種觀點的家長數量越來越多的話,學位房在孩子畢業後還能繼續大幅升值嗎?

在此刻把大量資源,甚至是三代所有的資源砸在學位房上,你就沒有周轉空間去辦其他事情(如夫妻養老金的儲備,孩子其他階段教育金的儲備等)。你只能求神拜佛,希望這套房子在孩子上完學後還是學位房。

好,今天就嘮叨到這兒,作爲十一假期的總結。以上觀點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不形成投資或給孩子未來設定教育路線的建議,所有責任我都不揹負(偷笑)。

教育問題,是藝術,不是科學,有所選擇就會有所失去。失去了,就接受它,不要去糾結。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平和而美好。

這就是我的態度。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