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不聽話不合作,這樣可以“問”出真相

孩子不聽話不合作,這樣可以“問”出真相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不是機器人,發一道指令就勻速旋轉不停。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情緒波動,教育不存在一勞永逸的方案,這是所有父母要面對的客觀事實。就連美國心理學博士勞拉在聊起育兒時也感慨說:“我雖然學過心理學,可孩子還是經常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讓我手足無措。”

孩子不聽話不合作,這樣可以“問”出真相

但是,在育兒過程中,出現問題並不是什麼壞事。如果你能樂觀積極地面對這些問題,就可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孩子和自己,不斷成長和”升級“。

比如,大家常抱怨孩子”不聽家長的話“,如果你學會換位思考,就會意識到:我們是否也該好好聽孩子說話。

“孩子不聽話”反應的問題本質是:孩子不服從家長的指令。教育學家認爲,大多數孩子年滿兩週歲以後,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識,就不樂意被別人”限定“或”操控“。

而孩子們不願意被操控,是因爲他們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不聽話不合作,這樣可以“問”出真相 第2張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認爲,所有向他尋求幫助的“病人”,自己都具有解決問題的智慧,他們只是被某種情緒“卡”住了,如果情緒被疏通,又有思考空間的話,人們都知道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

孩子出現行爲問題,通常也是被情緒“卡”住,或被表象迷惑,我們家長應該做的,是幫孩子“梳理”或“疏通”情緒,傾聽或提問就可以。

逍遙假期,兒子沉醉於動畫片,時針過了彈琴的節點,依然沒有行動的意思。我深感失望,很想翻出他以前立下的志願,數落髮泄一陣。可是結果會怎麼樣呢?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被媽媽嘮叨的情景,多半是不屑或不聽。我平靜思索3分鐘,決定採用正面管教裏的思路:放棄telling(說教),採用asking(提問):

-今天彈鋼琴了嗎?

-沒有彈,不想彈。

-你還想成爲鋼琴大師嗎?

-想。

-要怎麼做才能成大師呢?

-每天練琴。

-今天爲什麼不彈?

-懶得彈。

-你覺得如果一直“懶得彈”還能彈好鋼琴嗎?

-不能。

-那你需要媽媽的幫助和提醒嗎?

-需要。

-現在有兩種方式可以提醒你:第一種,打吼罵;第二種:溫和的提醒。你選哪種?

-我選第二種。

-你選“溫和提醒”?ok,你確定這種方式有用嗎?

-有用。

-好,那我現在試試:寶貝,我覺得你現在應該彈鋼琴了。

-好吧。

攤坐在沙發上的兒子,緩緩坐直了身體,然後站起來朝着鋼琴走去。

孩子不聽話不合作,這樣可以“問”出真相 第3張

做一個asking媽媽,效果就是這麼神奇。不過採用這個辦法不能心急,要“問”得循序漸進,就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解開表層的困惑,達到問題的核心。比如我兒子說不想彈鋼琴,並不是真的不想。通過問答一層層撥開的真相是:他暫時提不起精神,希望有人提醒和鼓勁。

對於年齡更小的孩子,採用asking的時候更需要耐心,因爲他們的思維邏輯尚不清晰,你的“問題”要更加直觀易懂,最好是“選擇題”。

三歲的女兒不想刷牙,跟拿着牙刷的爸爸玩“貓捉老鼠”。我走到女兒面前,蹲下身來,開始溫和地asking:

-你爲什麼跑來跑去啊?

-我不想刷牙。

-那你想吃好吃的東西嗎?

-想啊。

-要是牙齒壞了還能吃嗎?

-不能了。

-怎麼才能讓牙齒健健康康。

-要刷牙。

-那你現在可以去刷牙嗎?

-不,刷牙不舒服。

-是牙膏味道不舒服還是牙刷讓你不舒服?

-都不是。

-那是哪裏不舒服?

-爸爸給我刷得不舒服。

-那你自己刷怎麼樣?看能不能刷出白泡泡?

-好,我要自己刷

-如果刷不乾淨怎麼辦?需要媽媽幫忙嗎?

-好的,刷不好媽媽再幫我。

-很好,我相信你很棒,可以自己刷得很好,我們來試試看?

-好。

女兒歡快地跑向洗臉檯。

從這個案例看出,女兒不想刷牙的問題核心是覺得爸爸幫他刷牙不舒服。如果讓她自己刷,並且讓她意識到刷牙很有趣,問題就解決了。

但是沒有哪一種方法是萬能的,“啓發式提問”也同樣如此。

我們不排除一種可能:你問孩子所有的問題,他都說“no”,無論你怎麼“誘導”,孩子就是不給“正確答案”。

孩子不聽話不合作,這樣可以“問”出真相 第4張

導致“啓發式提問”失效的原因有兩種:

01 孩子跟你處於情緒對抗狀態

孩子有時會故意言不由衷地敷衍你。這是因爲你跟孩子的關係和情感連接已經出了問題。父母跟孩子建立牢固的感情連接,形成彼此信任的關係,這纔是育兒之“道”,而啓發式提問,只是“術”的一種。道之不存,術將焉附?

改變永遠不嫌太晚,從今天開始,學會溫和而堅定,摒棄打罵和責罰。在試圖解決孩子下一個問題時,保持心平氣和,試試溫和提問,斷裂的親子關係會慢慢重新連接。

02 孩子沒有目標或動力

孩子沒有發自內心想要做好的動機。如果孩子從來不喜歡鋼琴,也沒有彈好鋼琴的意願,就沒法借鑑我跟兒子之間的那一段鋼琴對話。

讓孩子建立一個清晰的目標,併發自內心地認同,是讓孩子努力的前提。這也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親子閱讀是幫孩子認識“目標”的一種方式,女兒兩歲多我就陪她讀過“牙仙”的故事,她一直希望自己擁有一口潔白健康的牙齒;生活體驗是另一種方式,兒子從小在音樂裏浸泡,所以自然而然愛上鋼琴;最好的目標和榜樣,是父母自己,你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能否以身作則地示範給孩子看?孩子天生愛模仿,模仿會逐漸形成習慣,而習慣就是最大的動力。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